构建“三生”课堂,还原语文魅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3
/ 2

构建“三生”课堂,还原语文魅力

刘莹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西区) 610000

摘要:语文“三生”课堂围绕“生活语文”、“生态语文”、“生本语文”三大要素对学生的语文能力从本质上进行了培养,顺应了学生、学情与学法,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生活语文;生态语文;生本语文;构建策略

语文教育的任务除了要将文化的内容进行传递与延续之外,还要为创造新的文化制造条件,保障人类文明的发展,而我国的汉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它更是华夏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语文核心素养”也被放到了很高的位置。但是,目前普遍的现象是:语文教学手段只关注了学生基础知识的累积,没有重视学习过程是否保持主动性,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成效不佳。

初中学段是学生拔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当把握教育时机,转变“教课文”的被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三生”课堂,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课文、学习语文。当学生充分融入语文学习,就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对语文学习也会保持更大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也会更具实效。

一、“三生“语文课堂的涵义

“三生“语文课堂就是以顺应学生、学情、学法的观点来研究课堂教学,将语文教学活动打造得更加生活、更加生态、更加生本。依照这种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活动转变得更为系统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生理、心理特征和学习、生活习惯都被顺应的环境下实现切实有效的提升。

二、三生课堂的特征

2.1 顺应学法

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教师应当将语文教学活动打造得更加生活化,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看待世界;学生通过语文让生活变得更加精彩,同时也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语文。教师顺应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就是需要让语文进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用语文、学语文,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体验式的学习中得到提升。

2.2 顺应学情

语文极具人文性,语文课堂应当是顺应学情的生态课堂。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学习主体,其具体的语文学习情况也不尽相同,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当把握好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不同接受速度、程度,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此外,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在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当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课堂中,学生的独立学习精神和语文学习感悟才能被充分激发。

2.3 顺应学生

真正将学生放置在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是一件计划起来容易,实操却很难的事情。不少语文教师总是因为担心学生无法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无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等而逐句逐段地为学生进行详尽的讲解,学生在这种“保姆式“的教学中,只是被动地去接收教师想要他们掌握的语文知识,语文思维根本没有机会被锻炼。这些都是教师没有顺应学生的体现。

三、“三生”课堂的构建策略

3.1 联系生活实际,打造生活课堂

脱离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将是毫无生命力可言的。语文教师要想学生具备语文核心素养,就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打造生活课堂,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有更加真切的感受,并为学生创造在生活实践中扩展语文能力的机会。例如,在《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前,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用自己拍摄的照片和短视频反映季节更替时自然界的一些变化。到了正式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整合学生作品和优秀素材,进行冰雪融化、燕子归来、果实成熟、北雁南飞等场景的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通过视觉看懂大自然利用物候现象告诉我们的气候信息,提问学生:“大自然的语言”指的究竟是什么?等学生自主探究得到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之后,再提问,“为什么课题不直接定为《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呢?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语言“是将大自然进行拟人化的写法进行思考,感受这种写法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为学生的写作拟题提供思路,更为学生课外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书籍做引领。

3.2 建立平等关系,打造生态课堂

生态语文课堂中的学习氛围应当是温馨的、具有亲和力的。在生态课堂中,学生与教师所处的地位是平等的,当师生地位平等之后,学生会更易于亲近教师,与教师的互动频率也会有所提升。“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语文学习需要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打造生态课堂,让学生的情感在课堂活动中得以放松,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才能真正走进课文去感悟其中的内涵,实现与作者思想情感的共鸣,进而形成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至此,语文思维才得到了一次完整的锻炼。

3.3 立足学生学情,打造生本课堂

教师应当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态度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提出疑问并对问题进行探究。例如,在《紫藤萝瀑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作者的行踪是怎样的?让学生自主思考后明确:作者在看到紫藤萝瀑布之后便停下了脚步,接着伫立在花前欣赏抚摸了花儿,最后快步离开了紫藤萝瀑布。这时,教师不妨把思考、表述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这样一篇行踪清晰、简单的文章,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大家来寻找美点、提出疑问吧。教师可以把学生发现“美点”的分享和提出的问题分为内容、思想两大类,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挖掘,使学生能够层层递进地捕捉文中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尊重,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得以体现,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学习问题后,更容易获得语文学习的满足感,为语文学习增添了更多的积极主动力。

四、结束语

教师构建“三生”课堂,能够将学生从沉闷、单调的课堂氛围中予以解放,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接收到的知识会更具鲜活性,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能因此得到提升。很多语文教学,因为“考测”的束缚或教师本人的素养问题,对学生只重视课文内容的灌输,没有顺应学生的学习主体与实际学情,使语文学科的魅力被遮盖,语文教学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对学生长远学习的滋养功能大打折扣。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全力为学生构建生活的、生态的以及生本的语文课堂,还原语文魅力,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更加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不断累积、提升。

参考文献:

[1]董青.构建“三生“课堂,提升核心素养[J].江苏教育,2017(22).

[2]傅力.打造“三生“课堂,提升语文素养[J].语文世界(教师版),2020(4).

[3]索丽娜.生本语文课堂的独特魅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