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党校人民会堂结构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1
/ 2

沂源党校人民会堂结构设计

李明义

淄博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淄博 255037

[摘要]沂源党校人民会堂属于大型公共建筑。建筑物存在楼板不连续、超长结构、跃层柱等设计难点,导致结构平面不规则、楼板应力集中和竖向刚度突变等问题。对建筑进行了整体分析、跃层柱屈曲分析和性能化设计,采取了相应结构加强措施。计算结果表明,结构能够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化目标。

[关键词]超长结构;跃层柱;抗震性能化设计

1 概述

沂源县人民会堂位于淄博市沂源县新党校规划用地内北侧,规划基地西侧紧邻城市主干道富源路,南侧为新城路,地块内规划其他建筑功能为办公楼、公寓楼、餐厅、学术交流中心,本工程位于规划党校区地块内北侧。本工程功能为人民会堂,类型属于以会议为主,亦可满足音乐及其他剧种的多功能剧场公共建筑,本工程总用地5.5公顷,总建筑面积为13244㎡,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186㎡,地下建筑面积4058㎡。建筑由内部单层观众厅为主,四周环绕多层辅助用房组成,观众厅层数为地上1层(上部为闷顶空间),观众厅外层数为3-4层辅助用房,地下一层,功能为车库和辅助设备用房及乐池台仓;建筑设计总高度为27.3m。

沂源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g),第三组,二类场地,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性能分析,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1.1 建筑平面

本项目平面为典型剧院布局,从入口处向内依次为入口大厅、观众席、乐池、舞台。主要柱网尺寸为9MX9m,观众席尺寸为30.6mX27.9m;包括两个侧台,舞台尺寸39.9mX18.0m,进深18m,台口宽度16m。

1.2 建筑剖面

室外坪至闷顶楼面高度为23.65m,闷顶坡屋面高度为3.7m,故结构高度为25.50m。剖面图如下所示:

5f4de6b2eca7c_html_6b90d6040248d3ad.gif

1.3 结构参数

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剪力墙抗震等级二级,框架三级。场地类别为Ⅱ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基本风压值为0.35kPa,地面粗糙度类别分别为B类。

2 结构选型

2.1 地基基础

工程拟建场地不平整,局部有深沟。由于部分自然地坪已经低于基底标高,故结合实际情况基底下满铺1m厚沙石垫层。基采用筏板基础,基底标高为289.0m,砂石垫层底标高288.0m,地下水位标高287.0m。以第三层粉质粘土层做为持力层,由于筏板基底反力小于修正前承载力180kpa,故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且不需做抗浮设计。

根据上部结构分布利用沉降后浇带将筏板分为三块,观众厅及舞台处为平板式筏型基础,其与周边部分采用梁板式筏型基础。基础底板厚度均为600mm,基础梁高度均为1200mm。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5f4de6b2eca7c_html_1a40dbdf5bde2e79.gif

2.2 抗侧力体系

本工程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混凝土标号为C30。本工程由于布置舞台、观众厅及造型要求,结构错层处较多,且框架被打断情况较多,楼板不连续较严重,楼板基本均为弹性板,部分框架柱长细比较大,虽为中长柱但受力特性趋于细长柱,属于不规则的空间结构,对抗震不利,故本工程在四角楼梯间及观众厅周圈设置少量300mm/400mm厚剪力墙,以增加结构的抗侧刚度。部分框架柱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以增加结构的抗剪性能及延性。

5f4de6b2eca7c_html_a64fcdb8aa9d5bb.gif

图5剖面示意图

本工程由于空间需要多处抽柱,形成大跨度楼面梁,为了减小挠度及裂缝,采用型钢混凝土梁,其中二层观众席处梁跨27.9m,与相邻两跨组成连续梁,截面600X1600(梁内型钢H400X1300X30X20)。舞台台口及侧台与舞台之间框架梁界面500X1600(梁内型钢H300X1300X30X20)。型钢混凝土框架柱截面800X800(柱内构造型钢H400X400X16X20),

型钢均为Q345B级钢。

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5f4de6b2eca7c_html_bca9e589ce919d38.gif5f4de6b2eca7c_html_25d616832f1c646d.gif

框架梁截面 框架柱截面

2.3楼盖体系

本工程主要楼盖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由于功能对空间的使用要求,由于甲方要求在观众席顶设置闷顶,存在三处大空间楼屋盖,舞台、观众席顶板及屋面。由于舞台防火要求,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部需要吊挂葡萄架以放置多台幕布牵引机,荷载较大,经多方比较采用钢筋混凝土井字梁结构,井字梁截面300X1500mm,间距2000mm左右。

观众厅顶板及屋面采用网架结构,由于观众厅顶部需要吊挂各类设备及检修马道,且顶部为混迹凝土楼板,荷载较大,支座采用橡胶支座。

3 结构分析

本项目所用计算程序为“SATWE V2.2版”,采用“反应谱法”进行抗震验算。

计算程序

SATWE

限值

自振周期

(相应扭转系数)

1

0.9106(0.99)

2

0.8933(0.99)

3

0.8079(0.95)

周期比

0.88

0.9

有效质量系数

X方向

99.97%

90.0%

Y方向

99.69%

90.0%

剪重比

Gox/GE

4.02%

1.6%

Goy/GE

3.92%

1.6%

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

Uxmax/h

1/ 1219.

1/800.

Uymax/h

1/ 1128.

1/800.

风荷载作用下层间位移

Uxmax/h

1/9999.

1/800.

Uymax/h

1/9321.

1/800.

地震作用下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Ratio-(X)

1.19

1.20

Ratio-(Y)

1.18

1.20

框架柱承担的倾覆力矩

大于10%小于50%

柱最大轴压比

0.80

0.8/0.85

刚重比

X方向

11.59

2.7

Y方向

10.77

2.7

4 补充计算及设计

本项目存在跃层柱、楼板不连续等不规则项,且该类结构软件结算的简化模型与实际有差别,特做以下补充计算。

4.1 构件设计

对于结构整体设计,应达到多遇地震影响下完好,设防地震影响下轻微损坏简单修理后继续使用,罕遇地震下轻微至中等破坏,修复后继续使用。实现方法:小震弹性,部分主要构件中震不屈服。

对于舞台处结构单元,为保护舞台顶部,及舞台升降乐池两台仓内的设备,应达到设防地震作用下基本完好,检修后继续使用,罕遇地震影响下轻微破坏简单修理后继续使用。实现方法:该结构单元构件中震不屈服,主要构件中震弹性。

4.2 位移计算

由于该结构属于较空旷结构,竖向构件稀疏,抽柱严重且地下一层为地下车库,只能在四角楼梯间部位设置抗震墙,但该部位均不至屋面,而该结构地上部分的主要重力荷载均在屋面处。所以为保证结构在地震时具有足够的延性,结构在设防地震影响下最大变形为5f4de6b2eca7c_html_117c89e6d9e0f02.gif ;罕遇地震影响下最大变形为5f4de6b2eca7c_html_f54161427a12a000.gif ;实现方法:合理布置剪力墙,严格控制结构弹性变形,并进行中震及大震下的塑性变形验算。

4.3 水平构件设计

加强弹性板构造。一层楼面板厚取160mm,其余弹性板板厚取150mm,薄弱向板筋双层拉通,较薄弱部位板筋双层双向拉通并控制配筋率在合理范围之内。

二层看台支撑主梁进行精细设计,在尽量减小梁高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大梁挠度及裂缝,并对其进行竖向地震验算。该榀框架梁柱全部采用劲性钢骨混凝土结构,并将型钢梁柱节点设计为刚接节点。初步计算挠度为78mm。

本项目为超长结构,且无法设置伸缩缝,为了解决施工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应力,采用留设伸缩后浇带,并配置温度应力筋等方式解决。

44 竖向构件设计

东西南北四个入口处框架柱,由于柱高达到15米左右,虽为中长柱,但受力形态兼具细长柱双偏压的特性,故严格控制其轴压比尽量小。结合造型需要,该柱截面1000X1000mm,经计算轴压比均在0.15以下,并进行了屈曲分析。

观众厅周圈框架柱,错层比较严重,且屋面为混凝土刚性屋面,故水平剪力较大,框架跨度大于18米,需加强该部分柱的强度及延性。观众厅周圈框架柱抗震等级提高一级,控制轴压比,部分受力较大且受力复杂柱采用劲性钢骨混凝土结构。

台口两侧框架柱由于地下部分两侧为升降乐台及升降舞台的台仓,故从基础至屋面无纵向支撑联系,长细比较大,受力较复杂,故该类柱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并加强横向联系,按细长柱配筋,并且在台口左右两侧设置与台口柱相连的剪力墙。

5 结语

该项目为本地区唯一的剧院类建筑,承担该地绝大多数的相关功能使用,在建筑功能上有着苛刻要求,存在结构平面不规则、楼板应力集中和竖向刚度突变等问题。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分析、抗震性能化设计等手段有针对性的解决以上问题。

针对超长结构设计施工,找出应力集中和薄弱部位进行楼板加厚、配筋加强和伸缩后浇带的设置。

在跃层柱设计中,进行屈曲分析,验算稳定性,同时进行预定目标的性能化设计,采取措施加强抗剪承载力。

采用了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合理确定了抗震性能目标。对部分构件进行了小震、中震、大震作用计算,,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局部结构的薄弱部位,在实现建筑功能的要求的同时有效保证结构安全。

参考文献

  1. JGJ—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郭维维. 某超长结构分析与设计[J]. 山西建筑,2015,41,(32):49-51.

  3. 建设部建质[2010]109号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S]. 北京:中华人名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

  4. 王森,孙仁范,韦承基等. 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研讨[J]. 建筑结构,2014,44,(6):18-22.

  5. GBJ 11—8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6. 郑毅敏,王栋 跃层柱抗震性能探讨[J]. 结构工程师,2012,28,(2):89-9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