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机制挖掘及机理研究——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

/ 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机制挖掘及机理研究——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

钟锐 邓宏宇 李天睿 胡佳仪 杜晨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南昌 330013

摘要

李克强总理在 2014 年达沃斯论坛开幕式时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这一理念,在大力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难题的主基调。但是经过数年的发展,我们逐渐发现大学生创业发展并没有如预期一样,创业孵化器倒闭潮也即将来临,创新创业事业也正式进入深水区。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经济下行的压力也逐渐加大,创新创业成为了破解发展难题的最有效手段。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并不高,以江财众创空间为例,成立十年来成功孵化的企业并不多,因此,进行创业机制挖掘及机理研究对于大学生创业极为重要。

本文的研讨主体是大学生的创业机制。我们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采取线上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形式,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发放问卷,且对部分创业者进行了深度采访,以此收集了充足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结论:各创业因素对创业机制必不可少;大学生自身的创业素养影响创业机制;国家政策对于创业机制的重要性。最后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机制 主成分分析法 创业素养 国家政策

一、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所有的创新创业的经营活动都必须依托于市场而存在,而市场又会受到国家的政治P、经济E、技术T、社会S等方面的影响。而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正是构成pest分析法的四要素;我们通过对着这能够影响企业主要外部环境的四要素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一个对整体宏观环境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明确:无论是从局部角度,还是从整体角度都会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动态平衡关系于企业和环境之间。

()宏观背景

1、政治环境

我们知道只有各个企业能在一个相对平稳的大政治环境下,才能获取正当权益。国家对目前新兴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提供了来自不同方面的协助,例如:

(1)简化掉一切不必要的程序

(2)落实国家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

(3)非人为导致的大学生创业失败,免除所贷资金利息等

(4)所有被认定为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的大学生企业都可以享受相关补贴

(5)建立自主创业教育培训中心,为大学生免费的项目风险指导和评估

(6)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向银行申请高达7w元担保额度的开业贷款,并且享受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

2、经济环境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势头之迅猛令我们每个人为之惊叹;国民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我们且来看看国家有哪些进步告诉着人民中国如何一步步与世界进行接轨的: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2008年于中国首都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开幕式,那个时候,每个中国人都在说着同一句话“北京欢迎您”大国风范刻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上;2010年上海世博会又顺利举行等等一系列活动。可想而知,有多少的创业者因此有了一个更加优越的创业环境和无数个崭新的商机。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完成了一张满分答卷,一个个的问题接踵而来:内有大多数政府补贴针对的对象是已经成型且平稳发展的国有企业。外有大量国外的大型跨国企业进入中国,从而对国内现有企业造成一定的市场挤兑冲击。面对这些激烈的双重挑战,我们更需要在紧迫的现状中寻思一条更好的道路。

3、技术环境

技术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到经济,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帮忙人们可以迅速捕捉到各类信息,通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我们可以掌握最新的市场行情和现状;并且我们作为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熟运用好科技的发展,还可以结合尖端技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预见这些新技术会带来的变化,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

4、社会文化环境

目前的社会大环境现状就是我国高校招生总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岗位却不断精简。我们可以从公共机关和国有企业立方米来看,一个要减员增效,一个追求产业优化,岗位的提供可谓是供不应求。那么在这样一个社会文化大环境底下,毕业即事业这句笑谈也成为了现实。因此,鼓励大学生创业成为了一个好选择。但有一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当前大学生创业缺乏技术作为支撑;创新意识非常薄弱,在校所学习的技术没办法很好地运用在创业过程中。

()学校背景

各个高校对于国家对于鼓励创业政策的落实有着千差万别。部分高校在落实创业教育方面的成绩名列前茅,但是依旧有大多数高校被困于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不足;教育体系不完整等问题。虽然我校也不可避免遇到这些问题,但是江西财经大学选择迎难而上,积极响应号召,创立了大学生孵化中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从想法的形成,到项目的落地,再到企业的经营等方面的服务。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研究创业机制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加深对高等教育问题的认识,拓宽教育研究领域,丰富创业教育理论的构建并充实高校创业教育的专题研究,深入挖掘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组成和运作,强调创业教育问题研究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探索高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加深对大学的职能、产业界的人才培养责任和政府协调导向作用等问题的认识,有利于推动大学与政府、社会建立合作共臝关系,共同促进社会整体的知识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二)实践意义

从江西财经大学创业孵化中心的大学生创业者身上发掘信息,用以研究。并通过网上查找收集资料,整理创业孵化中心企业资料,发放问卷收集调查等形式,进行数据分析后进行归结整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江财众创空间,切实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有想法创业的学生提供参考。同时也将鼓励更多的潜在创业者积极行动,促进我校创新创业事业发展。

三、研究目的

大学生创业一直以来都是热门的话题,且当下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更是促使很多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然而,中国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虽然一直在加大力度,但创业机制一直不够完善,绝大数大学生也没有认清创业机制的实质。项目立项后,本项目小组就积极展开相关的工作,首先通过访谈的形式,借助江西财经大学创业孵化中心这个平台,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者进行了创业原因等问题的咨询。但由于课题仅仅停留在主观层面上,想要了解更多的客观现实情况,本项目小组就必修要有更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创业者进行深入调查及对相关资料有更深的了解,从而为后期的项目结题成果提供相关依据和证明。我们的研究内容分析出创业机制的机理及形成的主要动因,有助于完善大学生创业机制,激励大学生的创业活动。通过数学建模和统计分析的形式,搭建出创业机制的概念模型,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四、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三种方法,具体如下:

文献研究法

本文通过查询我校数字图书馆、知网、期刊,对历史上国内外学者对创业因素的相关研究做出了详尽的分析与研究,并且对其进行了概括总结,为创业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研究基础。同时我们持续关注我国当前创业现状,在调查期间着重收集有关创业的报纸、杂志等,获取实时的信息以检验本文的理论。

问卷调查法

本文紧紧围绕创业影响因素这一中心,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以在校大学生作为问卷的主要对象,涉及个人、政府、学校、家庭四个方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回收289份有效问卷。

案例分析法

本文紧紧围绕江西财经大学创业孵化中心,以部分在孵企业为典型,深入了解企业的成立、发展、面临问题等,收集到了大学生创业的第一手材料。

、研究思路

5f49ad4cd87ab_html_8f9df3cd28b28dc8.png

六、研究过程

2019年下半年,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实地调查。依附于江西财经大学创业孵化中心,记录企业在日常运营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长达两个月的实地调查,我们对于本校的创新创业现状有了全面的认识,并形成了初步的调查报告。之后我们查阅了大量学术材料,填补了对创业理论的空白。同时我们整理了近五年国家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深入分析这些政策的意义以及对激励创业不同程度的影响。

疫情期间我们进行了线上采访和问卷发放与回收,进一步完善了数据完整性。另外我们注意到本次疫情期间我国小微企业相比于非典时期存活概率大幅度上升,通过对比两个时期社会状况的不同,进一步确信国家政策对于创业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七、数据分析

(一)信度&效度分析

我们对江西财经大学的本科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设置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模块,第一个模块为个人信息调查,第二个模块为创业因素重要程度的选择。第一个模块主要是为了了解一些基本信息与家庭情况,用来判定一些背景和对创业因素重要程度的一个相关关系。第二个模块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资料、对江西财经大学入孵企业访谈、咨询创业学院相关老师的方式,由我们归纳总结出16个较为常见的因素,用以尝试提炼出一些公共的因素、对人员进行适当分类、探究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我们共发布了324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共298份。最终得到的每个因素的评级如下,可见每个因素的平均值差异并不悬殊,在读专业和创业教育课的影响相比其他因素较小,而风险承受和家庭经济情况为大学生创业所认为相对最重要的因素。

5f49ad4cd87ab_html_7a01141401dc3743.gif

进行效度检验,发现KMO取样适切性量数为0.938,表明数据非常可信,效度很高。所以我们能够使用该数据进行分析。

(二)主成分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出各变量对于创业机制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本文现设零假设(5f49ad4cd87ab_html_41e03898e8701181.gif ):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表1 KMO和Bartleff检验表

KMO Barleff 检验

KMO 取样适切性量数。

0.938

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

近似卡方

2904.767

自由度

120

显著性

0.000

一般认为KMO大于0.9时效果最佳,上表中KMO取样适切性量数为0.938,远大于阈值0.5,且接近1,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显著性的取值为0.000,小于0.05,说明可以选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故拒绝零假设(

5f49ad4cd87ab_html_41e03898e8701181.gif )选择备择假设,即:各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可用因子分析法分析。

表2 总方差解释表

成分1

成分2

...

成分15

成分16

初始特征值

8.381

1.381

...

0.231

0.194

方差百分比

52.380

8.632

...

1.441

1.214

累积方差占比

52.380%

61.012%

...

98.786%

100.00%

累积提取

52.380%

61.012%

上表为总方差的解释表,给出了各主成分解释原始变量总方差的情况(在此保留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从表中可以看出,前两个成分的特征值较高,故我们保留了两个主成分,集中了原始变量总信息的60%

图1 碎石图

5f49ad4cd87ab_html_f74ba943640ad7e6.png

通过碎石图可以看出成分1和成分2,以及成分2与成分3的特征值差值比较大,而其他特征值差值较小,且从第二个成分开始,之后的曲线都较为平缓,可见抽取2个成分是合理的。

表3 因子载荷阵

成分矩阵

成分

因素

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

创业者对国家创业政策了解程度

学校在创业过程中提供具体帮助

创业者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1

0.819

0.797

0.755

0.755

2

-0.16

0.118

-0.409

0.277

成分

因素

政府主办创业基地

父母对创业的看法及支持

合伙人的帮助

学校创业孵化基地

1

0.753

0.743

0.738

0.736

2

-0.283

0.257

0.403

-0.381

成分

因素

学业压力

校园内整体创业氛围

创业者对自身能力的认识

学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

1

0.731

0.714

0.704

0.704

2

-0.047

-0.397

0.350

-0.455

成分

因素

家庭经济情况

父母创业或拥有自己的商铺公司

创业者的创意是否得到他人认可

创业者所学专业

1

0.702

0.647

0.633

0.621

2

0.368

0.167

0.124

-0.043

表4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表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成分

因素

创业者对自身能力的认识

创业者所学专业

创业者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创业者的创意是否得到他人认可

1

0.084

0.074

0.090

0.076

2

0.253

-0.031

0.200

0.090

成分

因素

创业者对对国家创业政策了解程度

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

政府主办创业基地

学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

1

0.095

0.098

0.090

0.084

2

0.085

-0.012

-0.205

-0.330

成分

因素

学校在创业过程中提供具体帮助

校园内整体创业氛围

学校创业孵化基地

学业压力

1

0.090

0.085

0.088

0.087

2

-0.296

-0.288

-0.276

-0.034

成分

因素

父母创业或拥有自己的商铺公司

父母对创业的看法及支持

合伙人的帮助

家庭经济情况

1

0.077

0.089

0.088

0.084

2

0.121

0.186

0.292

0.266

由上表可知各主成分对于创业机制各因素对大学生创业的数值化影响如下:

5f49ad4cd87ab_html_4d713bdac98f43cb.gif

5f49ad4cd87ab_html_a8ef40702bd03d75.gif

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的各变量绝对值系数相差都不大,可见这十六个变量对于创业机制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都很大,他们的重要程度都差不多。

在第二个主成分中,5f49ad4cd87ab_html_a81b8246de2af8b7.gif5f49ad4cd87ab_html_d74e803680211f3a.gif5f49ad4cd87ab_html_c2e30c4d3a9ad21e.gif5f49ad4cd87ab_html_12dea740c2957b8f.gif5f49ad4cd87ab_html_c8137632a479701e.gif5f49ad4cd87ab_html_256772a6500b84fe.gif5f49ad4cd87ab_html_7fa1801c149a318e.gif5f49ad4cd87ab_html_70de4cf7ecc6f75f.gif5f49ad4cd87ab_html_a4081ac3c9b1115b.gif 绝对值系数较大,这几个变量分别是创业者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创业者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政府主办创业基地、学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学校在创业过程中提供具体帮助、校园内整体的创业氛围、学校创业孵化基地、合伙人的帮助及家庭经济情况,可以发现这个主成分主要反映创业者在校园内各类因素的影响。

  1. 聚类分析

因为由上述主成分分析不能很好地反映各因素对创业机制的影响,故对数据再进行聚类分析。

采用K-means聚类法得到聚类结果如下:

最终聚类中心

聚类

因素

创业者对自身能力的认识

创业者所学专业

创业者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创业者的创意是否得到他人认可

1

4.54

3.84

4.51

4.58

2

7.60

6.46

7.91

7.21

聚类

因素

创业者对对国家创业政策了解程度

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

政府主办创业基地

学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

1

4.33

4.36

4.10

4.02

2

7.67

7.58

6.99

6.56

聚类

因素

学校在创业过程中提供具体帮助

校园内整体创业氛围

学校创业孵化基地

学业压力

1

4.08

4.24

4.11

4.08

2

6.90

7.02

6.87

6.96

聚类

因素

父母创业或拥有自己的商铺公司

父母对创业的看法及支持

合伙人的帮助

家庭经济情况

1

3.81

4.29

4.40

4.59

2

7.07

7.58

7.62

7.87

每个聚类中的个案数目如下:

每个聚类中的个案数目

聚类

1

83.000

2

205.000

有效

288.000

缺失

1.000

聚类结果聚成了两类,第一类中的样本数为83,第二类中的样本数为205,但可以通过各因素离最终聚类中心的距离看出,两类的距离分别在4和7左右,同类中存在微小差异,但没有出现显著的因素影响,可能是受访群体对创业机制的各因素不了解,对国家放开的一些创业政策不了解造成的。

从聚类结果中的微小差异来看,相对来说,第一类中,多表现为创业者自身的创业影响因素,如创业者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创业者家庭的经济条件等因素;第二类中,多表现为国家政策的影响,如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创业者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学校在政策下对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对创业学生提供帮助等。

八、结论和建议

  1. 结论

针对江西财经大学的创业机制挖掘及机理研究,我们总结了16个较为常见的创业因素,线上和实地调查相结合,收集了289份大学生对于创业因素看法的有效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得到如下结论:

1、各创业因素对创业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可以看出,我们列举的16个创业因素对于整个创业机制都有一定的影响,并没有出现特别显著的影响因素,可见一个稳定创业机制是综合多种创业因素而形成的。

2、大学生自身的创业素养影响创业机制

虽然各因素对创业机制的影响并没有较大差异,但从微小差异上来看,我们可以把这样的一些影响因素归结为大学生自身的创业素养,如创业者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创业者家庭的经济条件等因素。

3、国家政策对于创业机制的重要性

通过聚类结果可以看出,诸如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创业者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等,都对创业机制有着一定的影响,可见正确的国家政策对于大学生创业机制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1. 建议

为了完善大学生创业机制,调动我校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促进大学生创业成果的发展,我们针对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不忽视任何一种创业因素

经过上述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机制是一种多种创业因素影响的综合,没有哪一种因素是特别突出的,也没有哪一种因素是没有必要的,若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为目标,就不能忽视任何一种创业因素。

  1. 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素养

大学生自身的创业素养,尤其是自身能力等方面对创业机制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更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多方面地去加强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素养。

  1. 响应国家政策,推动创业机制的发展

研究分析发现,国家政策能对创业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应该落实相关国家政策,学校也应该响应国家号召,采取相关措施帮助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推动整个创业机制的发展。

九、参考文献

[1]闫蕾蕾.对基于双创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优化策略的几点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14):163-165.

[2]黄敏.“双创”背景下工科类学生创业机制与优化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244-246.

[3]任浩.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困境与对策探析[J].广东蚕业,2018,52(12):30-31.

[4]刘琦.中美高校创业教育比较及推动互联网+环境下创业的思考[J].才智,2017(31):45.

[5]孟莹. 美国大学生创业的外部支撑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7.

[6]王伟,陈岳堂.我国大学生创业机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部皮革,2017,39(04):157.

[7]王延荣,徐巧玲.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创业机制形成要素及机理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8):17-20.

作者简介:钟锐,生于2000年7月,汉族,江西赣州人,江西财经大学学生,研究方向:经济统计数据工程;

邓宏宇,生于1999年6月,汉族,江西萍乡人,江西财经大学学生,研究方向:金融统计;

李天睿,生于2000年3月,汉族,陕西宝鸡人,江西财经大学学生,研究方向:保险学;

胡佳仪,生于1999年5月,汉族,江西九江人,江西财经大学学生,研究方向:会计学;

杜晨,生于2000年10月,汉族,江西抚州人,江西财经大学学生,研究方向:会计学C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