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克东满绣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9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克东满绣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梁重

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 214122

摘要:“克东满绣”被誉为最正宗的满绣,有着一千余年历史,然而随着清王朝的覆灭,满绣工艺曾一度濒临消亡。克东县作为东北边陲的一个小镇,发展振兴满绣文化,在保护传承基础上创新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十分重要的便是文化振兴,拥有丰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克东满绣在文化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在分析了解克东满绣文化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解决路径。

关键词:克东满绣;文化传承;文化振兴;创新与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新时代的紧迫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环境各方面。其中乡村文化的振兴以文化为内核的灵气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为小镇塑魂铸魄,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精神基础。“克东满绣”被誉为最正宗的满绣,有着一千余年历史,是东北地区满族手工母体艺术最基本的载体之一,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5月份入选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纺染织绣门类[1]。若将克东满绣文化作为小镇文化振兴的重要部分,不仅是对满绣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更是为小镇发展注入了文化的内核,成为推动克东镇脱贫扶贫的重要一环。

二、克东满绣文化历史与发展现状

满绣,是满族人刺绣的总称。历史上看,满族女子从七八岁就开始学习刺绣,直至七八十岁。满族姑娘娴于刺绣,手法灵活多样,常用有:平绣、补绣、纳绣、圈金等。200 年前克东满绣技艺就已经相当成熟,其中克东满绣特有的传统刺绣工艺是补绣,把染色布或皮革剪成各种图案,后用多色布块拼合,贴在底布上,再行绣制而成。所绣出的物品生动自然、富于活力[2]。克东满绣,经历几百年,逐渐形成了地方独特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北方民族特色,造型粗犷、拙朴,色彩凝重艳丽,冷暖对比强烈,构图饱满,情感真挚。满绣作品题材内容包罗万象、涵盖面广,可堪称一部民俗文化的百科全书。绣品包括旗袍、镶边、绣枕头顶、幔帐、娃肚兜、荷包、褡裢、背带等。同时满绣广泛应用在清代帝王龙锦、宫廷文武官袍上,具有浓厚皇家色彩。

现在克东满绣由克东县北方满绣艺术研究所专业从事刺绣工艺研究和艺术创新,不断吸收其他绣种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以及外来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文明成果。同时在克东县职业技术学校(中专性质)特设专业进行教学与传承。现在克东县主要从事满绣技艺的一般为妇女,满绣为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的中年妇女提供了一项职业技能。同时满绣这一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也成为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载体,实现了文化传承和百姓富裕的“一举两得”。据统计,截至2018年,满绣项目培训和吸纳了当地230多名建档立卡的贫困绣娘从事满绣生产,户均增收400元,每月最高收入可达到4200元[1]。但克东县年轻一代对于满绣并不了解甚至并不知晓自己生活的地方有这样一项民间传统工艺与文化。克东满绣文化在中年人于年轻一代中间,在本省与外部地区出现了发展断层。

三、克东满绣发展过程的困难

  1. 对于满绣文化自信缺失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3]。文化自信是乡村振兴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乡村文化自信,就没有乡村的繁荣发展和乡村文明的复兴[4]。虽然克东满绣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纺染织绣门类,也曾被评为黑龙省旅游纪念品金奖文化产品,但由于当地人对于满绣的了解不够,认知不完全,从事满绣制造创作的也大多为中年妇女之一群体,在当地人固有印象里没有正确意识到其身上的文化价值与传承必要。文化自信严重缺失,满绣文化不能得到很好的认识与发展。

2、发展机遇与创新能力缺乏

文化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克东满绣目前主要的发展还局限在本省范围内,发展区域与人群受限,同时克东满绣发展缺乏长远的计划目标,不能结合当今受欢迎的文化要素,不能够把握当前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创新的潮流,发展机遇与创新能力十分缺乏。

四、克东满绣文化振兴与创新发展路径探索

  1. 培养文化自信

  1. 与当地文化馆合作,举办满绣文化节

克东县文化馆成立较早,承办过诸多大型文化活动,诸如每年夏天的夏季文化节与各类歌舞、书画文化交流活动。在当地公众心理有一定的认知度与认可度。与文化馆进行合作,举办系列满绣文化知识讲座、亲身参与满绣制作等满绣文化节,吸引更多当地大众接触满绣、了解满绣,逐渐树立对其的文化自信。

  1. 开展乡村文化振兴系列讲座,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乡村文化自信

精神文明建设就是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开展乡村文化振兴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系列讲座,倡导当地公众以理性、客观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工艺。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引导人们对于人生的价值、生活的真谛有清醒的认识。培养积极意义的价值理念、文化理念,以提高对当地文化的自信。

  1. 增建满绣公共文化空间,推动满绣文化进入公众视野

由政府构建集宣传教育、信息服务、科学普及、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体验性强的公共文化空间。设立满绣文化板块,集了解、欣赏、体验为一体,推动满绣文化进入公众视野的同时,也增添公众了解文化与进行文化活动的基地。

3、发展文化产业,推广满绣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我国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十九大明确指出当前应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软实力。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扩大民族风风格的影响力,民族风风格在当前市场炙手可热。将满绣与当前受大众欢迎民族风风格文化要素相结合,进行创新,同时结合当前的各类媒体进行宣传推广,不断发展创新满绣文化产品,并不断推广至大众视野。

参考文献:

[1]齐卫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0(04):8-15+107.

[2]施红.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N]. 中国审计报,2020-04-29(005).

[3]何启林.“四个全面”视角下推进乡村治理的多维探析[J].世纪桥,2020(04):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