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 从小做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7
/ 2

勤俭节约 从小做起

何炜明

重庆市垫江县太平小学

摘要:印度作家泰戈尔说过:“鸟翼系上了黄金,这鸟永远不再在天上翱翔。”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了。长辈都对“小皇帝”或“小公主”过分宠爱,百依百顺,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极其消极的作用。同时社会环境中良莠兼备、真假难辨的信息、摆阔气、讲攀比、比吃穿,社会思潮也对学生影响和熏陶。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学生不珍惜粮食,大手大脚乱花零用钱,浪费水电,不爱惜课业用品等不良现象。为此必须引起我们每一个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如何教孩子做个懂得节俭的人,需要家长从自身做起,努力改变自身的生活和教育习惯,合理消费,积极引导。相信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孩子。

关键词: 心灵启迪,故事启迪,言传身教,劳动体验。

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了。每个家庭的孩子基本是独生子女,长辈都视之掌上明珠,捧为“小皇帝”或“小公主”,过分宠爱,百依百顺,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极其消极的作用。同时社会环境中良莠兼备、真假难辨的信息、摆阔气、讲攀比、比吃穿,社会思潮也对学生影响和熏陶。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学生不珍惜粮食,大手大脚乱花零用钱,浪费水电,不爱惜课业用品等不良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可看到学生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识薄弱,存在着不珍惜劳动成果、不爱护公物、铺张浪费等不良的行为习惯,为此必须引起我们每一个家长的重视。

印度作家泰戈尔说过:“鸟翼系上了黄金,这鸟永远不再在天上翱翔。”家长们真的那么有钱吗?但我们来听听做父母的说法吧,“即使我们再苦点,也不能委屈孩子,不能让人家看不起。”原来大多是虚荣心在作怪。很明显,用金钱刺激孩子的做法,只会使孩子滋生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错误观念。处理得不好,孩子就会一切向钱看;就会只知所取,不知奉献;就会只想享有权利,不想尽点义务,甚至走上邪路。

如此的话,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很可能在我们这一代手上丧失。社会将进入21世纪,物质生活今非昔比,到底要不要讲勤俭节约?答案是肯定的。我的孩子也快小学毕业了,可她从不乱花钱,好多家长见了都很喜欢她,并询问我平时是怎么教育的。下面就我的几点做法和大家交流:

一、谈话诱导 心灵启迪

家长要从孩子的身边入手,在平易近人的谈话中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孩子自我教育,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有一次,我发现孩子盛了一大碗饭,可吃了不到一半就吃不下了,正准备倒掉时,我接过碗把剩饭倒进了我的碗中,然后语重心长地对她说:“这米是婆婆爷爷春耕秋种辛勤劳动来的,他们劳动时你也见过,这其中的艰辛你也能体会吧!记住,下次盛饭前先衡量一下,吃多少盛多少。”她听后诚恳地点了点头。渐渐地很少见她剩饭、乱扔东西了。

二、故事启迪 感同身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喜爱听故事,家长可以抓住这个特点,讲讲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节俭故事,如《周总理的睡衣》、《雷锋的童年》、《朱德的板凳》等。也可讲讲身边亲人的生活,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剖析故事内涵,让孩子联系自己平时的行为进行对照,从而启迪孩子的道德认知,激发孩子的道德情感,在此基础上培养孩子不乱花钱,爱惜课业用品等勤俭节约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我的爷爷在我很小时,就常常给我讲他的事,他一次到丰都办事(那时都是步行,一去一来要走三、四天)出门带了一个咸蛋下饭,回家都还没吃完。还给我讲了很多我父亲和姑妈的事,他们也很节约。婆婆给父亲做的布鞋,他舍不得穿,每天赤脚到校洗完脚才穿。(不管冬夏)姑妈在读大学时,把学校给她的补贴大都给了家用,一次带回三斤红糖,还救了我爷爷的命。每每听到这些,我都会感动得流泪。同样我也常给我的女儿讲这些事,开始,她认为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看到我眼泪花花了,她也就不再质疑。渐渐地你会发现她有很多改变。

三、榜样作用 言传身教

父母自身要勤俭节约,爱模仿是孩子的特点,小学生的许多行为都是由模仿学习得到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为人师表,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品德发展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和熏陶孩子,平时勤俭节约,为孩子示范非常重要。家长应从每件小事做起,如:随手关灯节约用电,不浪费自来水,爱惜粮食等,以自己良好的节约举止、行为为表率,去感染教育孩子,使孩子提高行为的理智性,真正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劳动体验 辛勤果实

平时可结合劳动教育,指导孩子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和家务劳动。通过劳动实践和自我服务活动,使孩子体验劳动的辛苦,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如农忙时节,我会让孩子回老家帮爷爷婆婆干活,使他们真正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道理,从而培养孩子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还教育孩子搜集废旧物品,把卖掉的钱存起来,捐助贫苦孩子。让孩子学会利用废旧物品,比如把没写完的作业本收集起来重新装订,利用易拉罐做个花篮,将旧凉鞋剪成拖鞋。这样既可培养孩子节约的习惯,又是一种手工劳动练习。

五、指导理财 合理利用

要培养孩子理财意识。首先家长给孩子零花钱要有计划,要限制数额,不要有求必应,应根据孩子年龄大小、实际用途和支配能力,定时定量给予。低年级的孩子可以一个星期给一点零花钱,甚至不给,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消费意识,不知道如何利用手上的钱,高年级的孩子也不能经常给;其次,家长要问清每次钱都花在哪里,如果最近阶段钱的去处无法说明,家长应暂停“发放”,弄清楚钱的去处再考虑。小一些的孩子可以由父母对于每一比钱的用处进行记录,大一些就可以指导孩子设计一本“零花钱记录本”将自己的零花钱的去处一一进行记录,过几天查一次帐,父母还可以根据记录的内容,和孩子讨论以后哪些地方是不需要花钱的,哪些是必须花的,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孩子每年都有大量的“压岁钱”,对于这笔钱的用途,家长各有方法。但是如果钱的数量过多还是放在家长那,留一部分给孩子,可以设立一个“学习基金”,现在学杂费减免后开学的学费很少,可以让孩子动用“学习基金”,自己平时购买学习用品也可以从中支出。

如何教孩子做个懂得节俭的人,需要我们家长从自身做起,努力改变自身的生活和教育习惯,合理消费,积极引导。相信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孩子。

第 2 页 共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