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没必要做?关于血常规检查的误区你应该了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8
/ 1

血常规检查没必要做?关于血常规检查的误区你应该了解

裴娟

广安区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000

对于血常规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当我们去往医院就诊的时候,大多数时候医生最先开出的检查单就是血液检查,且以血常规为主。虽然血常规属于三大常规检查之一,但是人们对于它的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小编经过查阅多篇文献发现,人们对于血常规有六大误解,那么到底是哪六大误解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第一大误区:血常规检查没必要做?

其实,血常规检验的作用非常大,它是临床医学上最常应用的一种检查方式,也是医生诊断多种疾病的主要依据。大家都知道人体的“发动机”是心脏,那么血液可谓是人体的“物流系统”,其重量约占人体总体重的百分之七至百分之八左右。人体内血液的构成主要包含液体以及有形细胞两部分,而血常规主要检查的就是血液细胞部分,主要可分为三种,即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医生会通过血常规检验结果观察这三种细胞的数量变化和形态分布,将此作为依据分析患者的病情。比如:当白细胞的数值以及分类发生变化时,大多是由于感染性疾病所致;当血小板减少时,患者极有可能无法止血,而血小板增多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上血栓的几率。由此可以看出,血常规检查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一“针”。

5f3b8ef909b9a_html_ad64428762b69482.png

第二大误区:白细胞增多=白血病?

白细胞增多并不能够代表患者已经患有白血病,因为过敏、中毒、感染等因素也能够导致白细胞增高,虽然白血病也可造成这种现象,但这仅仅是中多原因中的一种,并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如果想要明确白血病患者仍需进一步接受骨髓检查。

第三大误区:白细胞在短时间内的差别很大?

是的,即使是健康人群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进行检查结果也会有所波动,以白细胞为例,当人体处于静息状态下和运动状态下,亦或是早晨和下午的检查结果都有不同。一般来讲,白细胞一天之内最高峰与最低峰之间可相差一倍左右,而且受到运动、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也会有不同的变化,比如在从事体力劳动后、紫外线照射后会增加白细胞含量。所以在检查时医生会建议患者反复观察,而且在检查之前还会详细询问患者以便于排除外界因素的影响。

第四大误区:血小板降低代表会出血?

其实并不一定,具体来讲需要根据血小板降低的程度,一般情况下血小板降低至80-100乘以109/L时,并不会引发自发性出血。而当血小板降低至50-80乘以109/L时,可表现为轻度自发性出血,主要以皮肤黏膜有出血点、经量增多、创伤后流血不止等为主。当血小板重度减少时,即50x109/L,患者则会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自发性出血,以皮肤紫癜为主。更加严重的患者甚至可引发消化道大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血小板降低与出血的关系主要与血小板降低程度有关,而不是血小板降低就会出血。

5f3b8ef909b9a_html_dc675470b5b1a573.png

第五大误区:白细胞降低=感染?

也不是,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就相当于防御细菌外侵的“巡逻兵”,当细菌等异物侵入体内时,白细胞会在第一时间进入到被侵入的部位,然后包围细胞,逐渐将其消灭。由此可以看出白细胞数量降低会削弱人体的抗菌能力,所以易引发感染,临床中有很多白细胞减少者都具有易感染倾向。但是这并不代表白细胞降低后就一定会发生感染,因为也有很多患者白细胞减少后没有发生抵抗力下降,也没有感染的征象,原因在于血常规检查采集的是外周血,而人体的白细胞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的大血管内部,所以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的白细胞减少很可能是假性减少,简单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少,所以也并不需要担心有感染发生的可能。

第六大误区:发热十二小时至二十四小时内检查血常规不准?

并不是,相反在任何时间检查血常规结果都是准确的,它所反映出的正是当时体内各项指标的实时数据。所以血常规可以随时进行检查,任何时间都具有意义,而且多次进行检查更具指导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摆脱血常规认知误区,加强自身对血常规检查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