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 套管通径规的研制 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7
/ 2

电动 套管通径规的研制 与应用

张 印

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钻井二公司 河南濮阳 457000

摘要:石油钻井生产中,下套管是一道关键工序,下套管之前,必须对套管进行通径检查,以检测其弯曲度及内径是否规则。目前通径使用的通径规,因需人力操作,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通过研制改进,在不改变通径规规格指标情况下,加装了蓄电池及电机,利用电机驱动伞形齿轮,和管壁产生摩擦力,带动通径规行走,完成套管通径。实现了套管通径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这道工序的本质安全。

关键词:套管 通径规 电动 通径

前言

套管是石油钻井为了封隔复杂地层、油气层并给油气从产层流至地面提供通道。每一口井都要进行下套管作业,套管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施工。下套管之前,必须要对送井的套管进行通径作业,以检查套管内有没有杂物,套管有没有变形。用直径小于套管内径3mm,长度为150~300mm的标准内径规逐根通过,通不过者为不合格。套管通径是现在一口井必须要做的工作。现有通径规的使用:有的用气通,气量大小很难控制,通径规的速度太快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曾经出现过人身伤亡事故;有的用铁丝拉,时效很慢,劳动强度很大、需要人员多。根据上述问题,为提高通径时效、减轻劳动强度、杜绝安全隐患而改进了现有通径规结构,改为电驱动套管通径规。

1 设计与制造

1.1 设计思路

本着简化作业工序,改变作业方式的原则,克服现有通径规使用中的缺陷,设计制造一种采用蓄电池驱动的套管通径规,改变现有套管通径方式,可以实现自动化,使用方便、快速、操作安全。确定总体方案的设计,如图:

5f3a4d4ca2ea1_html_283354f7fe8a10fc.png

规板直径为Ф118mm,在两块规板上相对应钻三个Ф8mm的孔,准备三根Ф8mm钢筋两端套长螺纹,用三根钢筋对应两规板三个孔安装,用螺母将规板固定在钢筋上,采用螺母连接固定可以调整两规板间的距离。两规板中间利用钢筋之间的位置加装一个小盒子,将电机、开关、电池盒及蓄电池安装固定在盒子里面。采用伞型小齿轮作为滚轮,将伞型齿轮用内六方螺丝固定在电机轴上。

1.2 材料的优选

规板的优选:选择了硬质尼龙板作为规板,厚20mm,加工成直径为Ф118mm的圆板。严格按照标准通径规的尺寸制作。

电机的优选:本着转速较快,人员好控制的原则优选了电压为12V,转速为160r/min的无级变速的双轴电机

电池的优选:根据现场套管量很多,通径规使用时间较长,选择储存电量较大的蓄电池,输出12V,与电机匹配,配备2~3块,可以充电,保证能循环使用。

伞形齿轮的优选:本着速度快的目的,选择直径较大的伞形齿轮,经过两次实验,最终确定了选择直径为Ф40mm的伞形齿轮。

其他材料的选择:经过实验后,发现规板与套管壁的摩擦阻力较大,选择了在规板上安装小滚珠,较规板多出1mm。减少了通径规在套管内行走的摩擦阻力。

最终完成图

5f3a4d4ca2ea1_html_7ad70949d7b82d51.png

2 结构及工作原理

2.1 结构

电动套管通径规由规板、电机、蓄电池、开关、支撑筋、其他辅助部件组成

2.2 工作原理

采用蓄电池驱动电机转动,电机带动伞型小齿轮转动,将通径规放入套管内,伞齿轮与套管内壁产生摩擦力,带动通径规在套管内行走。需要两个人,一人在公扣端,一人在母扣端,待通径规出来后,放入下一根套管,如此重复完成全部套管通径工作。蓄电池电量不足时,可以更换下一块,继续使用。

3 现场试用效果对比

某一井队使用气路通套管,共2500m,需要3个人完成。共用时3个多小时。时间很快但是使用气源通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首先,气源开关不好控制,开的气流太大,通径规非常快速的通过套管,如果公扣端的人员安全意思淡薄,高速运行的通径规很容易造成人身伤害;再者,公扣端的人在套管上甩通径规有时用力较大,也会弹得很远造成人身伤害。

另一井队用铁丝拉套管通径规对套管通径,共2300m,需要4人完成。共用时6小时。铁丝一端系在通径规上面,另一端插入一根套管,推动铁丝直到铁丝出套管的另一端,人在套管一端拉,直到将通径规拉出套管,在拉铁丝的通同时,将铁丝活动端插入下一根套管,推铁丝直到铁丝在另一端出来,如此反复至所有套管通完。这样通径方式对人员造成很大的劳动强度,在安全方面,如果两端的人配合不好的情况下,会造成人员夹手,造成手部伤害。

电动套管通径规在某井队试用,同样共2500m套管,只需两个人,全部完成套管通径使用3个小时。与使用气路通套管相比,用时较相近,但是节约人工一人,使用时更安全,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作业的安全系数。与铁丝拉通径规通套管的方式相比,节省近一半的时间,节约人工两人,有效解决了通径工作耗时长的难题,避免了人员配合不好而发生人身伤害的安全隐患,同时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4 结论与认识 4.1 创新点

一是此装置采用独立驱动,不采用井场内的任何动力源,降低了井队的能源消耗

二是设计应用了电机驱动,使通径规自动行走,改变现有套管通径方式,实现了快速通径,大大减少了职工劳动强度。

4.2 总体评价

该装置使用方便、安全性强,即实现了自动化,又使套管通径工作便捷、安全。提高了作业时效,节约了人工成本,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创出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