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教育之“习惯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7
/ 1

浅谈民族教育之“习惯培养”

胡文全

仁寿县大化镇小学校 四川眉山 620599

著名作家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可见良好的习惯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前提,民族地方教育尤其如此。从入学开始,就应该把“习惯培养”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好习惯才能成就好人生。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民族素质,是脱贫攻坚的任务,也是教者的重要职责。

彝族藏族地方的孩子,自幼生长在高海拔地区,有雄伟的大山,高远的蓝天,有缺知少识的父母,从小就养成了豪放纯真而又活泼好动的真性情。大自然的熏陶是孩子的宝贵财富,文化氛围的缺失却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孩子跨入学校的一刻起,培养良好的习惯比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更为迫切。在两年的援助工作中,我深切的体会到“习惯培养”对民族素养的深远影响。

一、“习惯培养”要从“关爱”入手

几百年沉淀下来的生活习惯,从孩子降临的那一刻开始,影响可谓方方面面。父母管教少,长期“放养”式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胆大又缺少纪律的约束,文明被大山阻断,缺知少识,是彝族藏族孩子的普遍现状。即便如此,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是与生俱来的,现代文明无时无刻不在浸润这些孩子,所以民族教育的可塑性、实践性是非常之强大的。有党的政策,有教育前辈的不懈努力,语言早已不是教育的障碍,融入和关爱才是教育的契机。亲切温和的教师形象能让孩子产生敬意,成为孩子遵守纪律,增强求知欲的催化剂。在教育初始,民族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家长和教师的沟通是重中之重,搭建家校桥梁,融洽民族关系,让孩子父母协助教师,树立起教师在孩子心中的崇高地位,构筑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走进家长和孩子的心中,才能为教育教学铺平道路。重视民族情怀,关爱民族后代必须融进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习惯培养”从“规矩意识”开始

彝族藏族地方的孩子,不缺好奇心,不缺求知欲,缺“规矩意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么做,才是教育的第一课。“习惯培养”应该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生活习惯的培养,应该在尊重民族习惯的基础上,进行卫生习惯的普讲,介绍、欣赏、传播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拓展孩子的视野,激发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彝区藏区,实际上是多民族的地区,民族间互相交融、影响,“规矩意识”还得从孩子抓起。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注重了引导孩子宣讲本民族的精髓,展示了民族礼仪和习俗,强调了“继承”;其次,加强了“学习”,观看了图片,欣赏了相关影视,把生活习惯的教育融入学习活动之中。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教师最本质的工作。首先要引导孩子学会“倾听”。倾听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会听,听懂了才能参与教育教学互动,完成教学目标。民族地方的孩子入学时,还沉浸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玩耍中,注意力特别不集中,缺乏基本的学习规范。课堂上,首先要教给孩子坐的姿势,倾听的姿势,随时提醒、及时矫正。特别告诫孩子倾听别人讲话,不需要转身、偏头,姿势要保持一致,不能随意乱动。同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多种活动、教法,给每个孩子倾听、发言的机会,让孩子时刻处于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中,避免时间过长,孩子姿势疲劳,又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在教学活动中,还要激发孩子倾听兴趣,对善于倾听老师和同学发言的孩子及时鼓励,让孩子感觉学习的快乐。其次是学会“参与”。参与倾听,参与表达,参与活动,有参与,有互动,才是课堂,才是正常的教育。在倾听中参与,在参与中倾听,在活动中学规矩,成为教育教学的常态。

三、“习惯培养”从“兴趣”产生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老师的兴趣,对同学的兴趣,对规矩的兴趣,对知识的兴趣,都是学生产生动力的源泉。学习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教师的职责不只是要孩子“学会”,更是要“会学”,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将终生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对民族地方的孩子这几点显得尤为重要:(一)专一学习的习惯。学习过程中要一心一意,边学边玩决不允许,玩和学要切实分开,先学再玩。一开始,教师和家长就要善于引导,善于培养,要有循序渐进,不急不躁的耐心和信心。(二)独立思考的习惯。孩子自我控制力差,家长和教师要给独立学习的空间,让孩子学会不去依赖同学、老师、家长就能准时、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快感。同时,发现孩子的进步要及时鼓励和称赞,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三)合作学习的习惯。班级是一个团体,这个团队建立的好坏能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高度,在团队中的表现,又能让孩子充满自信,激发学习热情。(四)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分课内和课外,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一步步脱离老师和家长的督促,能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有目的的自主学习,准确、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这一点离不开教师的循循善诱,也离不开精细的班级管理。

总之,民族地方的孩子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督促,只有家、校一致,团结合作,持之以恒,孩子旧的、不合时宜的习惯才能慢慢褪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才能根植于每个孩子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