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围绕兴趣开展语文活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7
/ 2

浅谈如何围绕兴趣开展语文活动

巩孝强

山东省惠民县辛店镇中学 山东滨州 251709

内容提要:找准兴趣点、落实兴趣点、巩固兴趣点,三者在语文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浑然一体,共同决定着语文活动的质量,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兴趣点 语文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语文活动来说也是如此。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另一方面,由于广播电视的普及、诸多媒体的作用,现在的中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更为活跃。因此,学生“难教”、“不易对付”便不难理解。基于此,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务之急。当然,就语文教学而言激发兴趣方法是多样的,下面,我结合近年的实践活动,谈一谈关于“如何围绕兴趣开展语文活动”的做法。

一、开展语文活动要有计划,有针对性。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材教学进度而进行,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如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稚气未脱,知识结构单一,那么,诸如辩论会之类的语文活动便不适宜,另外,脱离教材的语文活动是盲目的,应针对单元课文教学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这样,才能在激发兴趣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如针对说明文单元,可设计让学生观察一个小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来写一篇观察日记并进行评比;针对诗歌单元可设计一次诗歌朗诵比赛,针对记叙文单元可设计一次故事会等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优点,发现不足,不断提高以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多样化多形式开展语文活动。

开展语文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故事会、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办手抄报、排演小品、课本剧、演讲赛、影评、猜谜活动、广告设计、制作图书卡片、答记者问、歌曲评介、情景对话等等。以上各种形式,在初中阶段均采用过,其中,从初一到初三贯彻始终的是办手抄报和歌曲评介。我让学生办的手抄报确切地说是班级周报。该报有固定的名称和固定的栏目,使用过的报名有《初中生》、《未来之星》等,报纸为四个版面,第一版是综合新闻,第二版是报刊集萃,第三版是热点话题,第四版是副刊。我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每组办一期,期末进行评比,评选 出“最佳期刊”、“最佳记者”、“小小评论家”、“未来作家”等荣誉称号。学生办报兴趣浓厚,在办报的同时,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至于歌曲评介,我主要是在班上开展了每周一歌 的活动,每周利用课余时间学唱一首新歌 ,做到人人会唱,然后对歌曲进行评论。

三、围绕兴趣开展语文活动。

围绕兴趣开展语文活动,首先要找准兴趣点。中学生普遍存在求新、求异、求趣、求胜等心理,富有个性,爱好广泛,因而兴趣点较多。就语文活动而言,既有己形成的较稳定的兴趣点,如书法、绘画、表演、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等,也有学校、家庭、社会引发的新的兴趣点,如中学生上网、环保、国内外热点等。我们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多渠道了解学生兴趣,及时准确的捕捉其兴趣点,建立了动态学生个人兴趣档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对适宜开展语文活动的兴趣点分类、分层、建档,然后,根据兴趣点设计丰富的语文活动。

围绕兴趣开展语文活动,重在兴趣点的落实。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分析活动的任务、要求、意义,使学生带着兴趣、带着自信、带着希望,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活动中来。2.语文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个性的舞台,都有充分发挥潜力的机会,都有获得成功经验的感受。我们根据年级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常规性的活动,比如初一年级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文习惯为目的,重点开展了普通话、查字典、古诗文背诵比赛等活动;初二年级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为重点,重点开展了讲解名言警句、围绕规定主题讲故事、讲新鲜事、讲感受等活动;初三年级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为重点,开展了课本剧的编写与表演、辩论会、读书报告会等活动。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分散性的活动,比如剪报、编辑班报与校刊,各类兴趣小组,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活动要讲求实效,不讲数量讲质量,不讲形式讲效果,力求扎实有效。3.每次活动后,及时进行总结,以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

围绕兴趣开展语文活动,更要注意巩固兴趣点,并进一步激发兴趣。兴趣的保持关系到语文活动质量的稳定性,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做了巩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工作:1.抓骨干,带全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活动过料中,要抓住对语文活动既感兴趣又有突出特长的骨干学生,以点带面,带动和影响全体,并使其特长有所提高、兴趣更加浓厚。如在古诗文背诵活动中,着力培养几名骨干学生,使其背诵数量多、质量高,引起其他学生的惊叹、羡慕,产生“我要向他学习”、“我要超过他”的想法,从而受到感染、影响。2.多表扬,常鼓励。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真诚的微笑、一片热烈的掌声,都会在学生心底燃起希望的火焰,经常表扬、及时鼓励,可以使学生产生自尊、自信,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兴趣自然会得以保持、巩固。值得注意的是,表扬鼓励客观公正、恰如其分,才会产生激励作用;若不当,则会适得其反。3.多借鉴,求创新。多借鉴,是使语文活动稳定、持久的一条捷径;创新,是语文活动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灵魂。我们经常借鉴《中国教育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之友》等报刊杂志中的语文活动的成功经验,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移植到教学实践中;还变通电视节目中的活动形式,运用于教学,如“电视散文”改为“配乐朗诵”,“焦点访谈”改为“热点关注”,“幸运52”改为“心有灵犀一点通”(猜成语、猜诗句之类),等等一系列新颖、活泼的活动,迎合、激发、发展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技能,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实验目的。

开展语文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语文活动,改变了传统教学结构,使语文教学活了起来。一改过去老师一讲到底的现象,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思维。事实上,学生的厌学除了社会影响而外,传统而沉闷的教学方式也是造成此现象的一大因素。因此,要激发学习兴趣,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并且,通过这些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开展语文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语文能力大大提高。因此,开展语文活动,只要活而不乱,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是大有好处的。

找准兴趣点、落实兴趣点、巩固兴趣点,三者在语文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浑然一体,共同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质量,指示着语文教改“以生为本”的方向,这就是我们在两年多教改实验的探索中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