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下部结构中施工技术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5
/ 2

道路桥梁下部结构中施工技术要点

都斌

单位:北京化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省市:北京市

摘要:近年来,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增多是城市化快速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表现,这些项目实施完善了我国的交通网络系统,为区域经济、文化等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下部结构是否稳定与可靠将会决定其能否支撑上部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只有遵守了相应的技术要点,才能够为上部结构提供可靠、安全的支撑结构。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道路桥梁工程中,下部结构施工的相关技术要点,能够为道路桥梁的结构优化、质量控制提供切实的指导,发挥道路桥梁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道路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在道路桥梁工程投入使用以后,常常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这些安全问题有时候是由道路桥梁的结构问题所引起的,尤其是下部结构如果存在稳定性不足的情况,将会增大地基下沉等的发生概率,由于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连接关系,同样会面临着一定的安全威胁。因此,道路桥梁工程中,不可忽视下部结构的质量控制,发挥其对上部结构的支撑与保护作用。在下部结构施工时,需以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确定最佳的下部结构施工方案,以获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1.当前道桥桥梁工程中下部结构的施工现状

1.1关于桩基工程

桩基工程施工是为了为道路桥梁下部结构创造稳定的基础结构,实现对原有地基的加固,使得桩基具有更好的承载力。桩基工程施工是基础施工的关键环节,使得上部结构的压力被传送到下部结构,而桩基结构的持力层将可以对这些压力进行分解,使得其可以抵御上部结构的荷载[1]。一般情况下,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时,桩基主要为预应力桩、混凝土预制桩与混凝土灌注桩,在下部结构施工时,需结合工程的施工要求、现场施工条件,选择最佳的桩基类型。对一些桥梁工程而言,其在投入使用以后底部会面临水的冲刷,因此,为了避免这种冲刷对基础结构造成的不利影响,在桩基施工时,需使得其桩的长度略微大于公路桩的长度,且还需要做好相应的沉降处理,使得桥梁桩基具有更高的稳固性。

1.2关于沉井工艺

下部结构施工时常常涉及了沉井施工,为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工程企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保障空腔结构混凝的合理性,在沉井的同时不断将其内部的土料及时取出,利用自身所存在的重力作用,使得沉井能够自动下沉到相应的位置。沉井施工的过程中,一些沉井的深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施工的难度系数相对较高,比如,在沉井深度达到了35m以上时,就需要进行沉井结构抗裂能力的进一步分析;一些大型沉井中,还会利用封底分仓处理的方式[2]

1.3关于承台部分的施工

从当前承台施工的现状来看,主要是桩基式与无桩基式,在下部结构施工时,要采用何种类型的承台结构,主要取决于工程现场的具体环境、工程结构要求。通常,对于埋置要求较浅的承台施工,工程人员在施工时需可以直接进行开挖作业,并在开挖过程中对周边的土坡环境等加以充分利用;如果埋置要求较深的承台施工作业,在开挖之前需做好相应的围护设计。

1.4关于墩台部分的施工

墩台起着支撑上部结构的作用,主要包含了桥台与桥墩结构,两种结构在整个工程结构中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桥台多设置在桥梁的两端位置,是挡土结构,使得桥梁能够与路堤实现良好的衔接,而桥墩处于桥台中下位置。墩台施工相对复杂,需进行相应的测量、模板制作与安装、钢筋绑扎、骨架安装、混凝土浇筑,在每个的施工环节都需要严格遵守施工要点。

2.道路桥梁的基础类型

2.1扩大基础

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要达到良好的下部结构施工效果,施工人员需加强对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尤其要注重基础形式选择。扩大基础通过基础底板与地基的直接接触来实现,这种情况下,地基基础扩大,荷载能够保持自上向下的传递。一般这种扩大基础的处理方式多应用在持力层较浅的工程中,在施工时采用的是明挖作业方式,为保障良好的施工效果,需在开挖过程中做好相应的排水设计[3]

2.2沉井基础

沉井同样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基础结构,当形成沉井基础以后,能够使得下部荷载可以抵御上部荷载的作用。井筒与井壁刃脚是其中的重要构成,在施工过程中,需做好沉井现下沉、地基清理等工序。沉井基础的优势主要为其承载力高、抗震性好,在道路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时,沉井基础的适用性更好。

2.3管柱与桩基础

管柱与桩基础能够使得地基的稳定性更高,在道路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时,此种基础形式一般不适用于浅层地基,往往需在地基进行相应的加深以后方可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在控制地基变形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根据桩基础类型的区别,主要为钢桩、木桩与预应力混凝土桩,在一些下部结构施工时,还能够实现不同类型管桩的结合。

3.道桥工程中关于下部结构的技术要点

3.1钻孔灌注桩

道路桥梁施工时,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优势突出,其不仅能够保障地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相对较小,在一些不良地质条件下能够取得理想的施工效果。钻孔是施工的关键环节,在钻孔作业之前,需在指定桩位预先埋设护筒,并在桩位周边做好夯实处理,使得夯实后的土体厚度在40~50cm之间

[4]。护筒埋设深度需以实际水准为依据,保持护筒中心轴与桩基中心轴的重合。钻孔的过程中,专业施工人员需首先进行地面承载力的估算,如果地面承载力不足,需增设钢板,为钻机钻孔创造良好的条件。钻机钻进的过程中,需注意对钻杆垂直度的控制,否则可能会造成钻孔偏差。造浆材料一般以黄黏土与膨润土为基础,在造浆作业结束以后,要立即进入孔道清水作业。钻孔的过程中,泥浆性能稳定性的控制极为重要,一旦钻杆的深度超过了5m,就需要立即检查连接螺栓的连接性,如果出现了松动情况,要立即拧紧。如果钻孔作业是在较为湿润的土壤中进行的,钻进过程中要尤其注重速度与深度的控制。水下混凝土灌注作业中,直升导管是核心作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利用导管下口来完成灌注,混凝土、顶面泥浆会随着灌注量的增加出现上升的趋势,在灌注过程中,需保持连续性。

3.2承台部分的施工

承台施工时,开挖是关键的环节,由于工程现场环境的特殊性,开挖必然伴随着一定的坍塌、滑落风险。因此,在开挖作业开始之前,相关人员必须要详细掌握工程现场的地质水文等自然地理条件,以现场环境为基础,制定完善的开挖方案、排水方案。如果承台施工处理地下水位较高、流量较小的区域,且开挖深度相对较小的施工条件下时,可以采用大开挖方式。在一些下部结构承台施工时,会涉及到井点降水,在此环节,需维持井点管之间1.5m以上的距离[5]。成孔施工多以高压射水方式来完成,重点需进行射水压力的控制。承台防护施工必不可少,主要是为了保障开挖作业的顺利进行,在防护施工时,需注意钢板接缝处的防渗设计与处理,利用塞填棉絮、防水材料涂抹来处理。在钢板与混凝土直接接触的封底位置,防水设计要进行专业隔离剂的涂抹。在防水处理结束以后,需进行排水与抽水,将承台开挖到设计深度,最后实施混凝土的浇筑。

3.3墩身部分的施工

墩台是墩身结构的关键,其形式的可选择性相对较少,多以大型钢板模板为主,在浇筑时要尽量保持连续性、一次浇筑。在此施工环节,为保障良好的施工效果,需在浇筑之前保障钢模板的刚度与强度符合要求。在模板接缝部位的处理上,不论采用何种的处理方式,都需要关注其密实度指标,避免后期混凝土浇筑时出现的漏浆现象。钢模板拼装结束以后,需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对模板高度加以准确测量,当符合设计要求以后,方可进入模板的加固处理环节。墩身钢筋的应用中,需做好钢筋保护,混凝土浇筑要遵循分层浇筑的原则,将每层的浇筑厚度加以科学控制。

3.4关于盖梁施工

钢筋骨架的焊接作业中,利用的双面焊接方式,以保障钢筋焊接的牢固性。在所有接头部位的焊接作业结束以后,需进入骨架的吊装作业,严格遵守相应的吊装施工要求,对钢筋主体结构、弯起筋尺寸与位置加以控制,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否能够符合工程的质量标准。立模施工时,利用定型钢模板来进行拼装,上口借助对拉螺栓来完成对拉处理,下部设置钢筋支架。模板架精确性的控制方面,施工人员需对轴线、相关参数等加以科学控制。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需保持良好的坍落度指标,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来完成振捣作业,保障每层振捣的充分性,尽量达到连续振捣、一次完成的目标。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重视,在各类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要结合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做好下部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为上部结构提供良好的支撑结构,使得上、下部结构能够保持良好的连接,形成稳固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松.公路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6,000(023):166+169.

[2]周逸凡.基于公路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6,000(002):219.

[3]陈强.基于道路桥梁下部结构中施工技术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8,593(03):64.

[4]熊四明,肖宇.公路桥梁下部构造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建筑·建材·装饰,2018,000(009):62.

[5]陈宝健.公路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7,000(0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