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传统文化味 塑学生品德魂—《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传统文化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5
/ 2

品传统文化味 塑学生品德魂—《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传统文化之我见

胡积文

湖南省道县小甲中心小学

摘要: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我国五千年历史凝结的净化,同时,传统文化也是我国得以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完成的任务。作为我国的育人行业,教育行业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发扬,在不同的学科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利用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熏陶,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育人同步进行。本文对道德与法制课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相关性的浅见。

关键词:小学教育;传统文化;道德与法制

引言

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关系到了国家的兴衰,为了保证小学生可以健康地成长,提升小学生对各种外界因素的抵抗力,我国的教育部门在小学阶段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开展,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老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要把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利用传统文化来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 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这项任务非常的光荣,而且意义重大,是我国民族精神得以延续的一种重要形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必须要符合当前的社会形式,与当代的教育观念进行匹配,这样才能进行高效的传统文化渗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认同,对国家和民族更加地热爱,而且还能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伟大精神产生敬仰。传统文化具有成长性,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进行沉淀,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指明灯,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利用传统文化对他们进行熏陶,有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传统文化的特性可以有效地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可以加速小学生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提升。道德与法治具有时代感,它是当代教育的重要体现形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实现知识的时空穿梭,把当代的教育与古代的思想进行碰撞,产生别样的火花,可以让小学生在思想上产生认同,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净化,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意义重大,可以有效地推动小学生的成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老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领域传统文化渗透的精髓。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工作:

2.1深入发酵教材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学生成长起到的重要作用,把传统文化积极地引入到课堂中,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加速小学生的成长。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许多的内容都可以与传统文化相关联,老师要注重两者之间的这种联系,在上课的时候,对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深入地发酵,利用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性,把传统文化合理地导入到课堂中,实现高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比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程《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这门课程中,老师就可以在环境污染上作文章,对其进行深度地发掘,提出相关的问题,关联传统文化。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大家说环境保护重不重要呀?”学生会异口同声的回答:“重要”。然后继续提出问题:“那么哪位同学可以说说,我们在环境保护上可以做出哪些贡献呢?”通过这样的探究性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思维会积极地发散,老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明白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都是环境保护的一种手段,也是当前学生力所能及可以做到的,同时,讲文明也是我国的一种基本礼仪,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在。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达到了预期的传统文化渗透目标。

2.2开展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渗透方式

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上,老师要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多样性,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老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的思想可以积极地进入到学习中,对传统文化理解得更加深刻,实现传统文化的高效渗透,推动小学生的成长。比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程《站立起来的中国人》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中,为学生播放一些爱国的影片,《站立起来的中国人》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中,为学生播放一些爱国的影片,比如抗日战争的影片,我国原子弹研发成功的影片,包括汶川地震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影像记录等等,学生通过对影片的观看,学生会对国家产生强烈的归宿感,同时老师可以对学生做出相应的引导,开展传统文化的渗透,老师要让学生明白,中华民族从未倒下,坚忍不拔、互帮互助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积极地学习这种精神,并且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所体现。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保持高度集中,可以有效地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对于学生的成长可以产生很大的帮助。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有助于小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老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利用这样的方式,来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也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推动小学生的成长,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发扬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伍中芳. 边远山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2]章乐.儿童立场与传统文化教育——兼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8):21-26.

[3]罗昌斌.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

[4]李鲜艳.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