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项目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3
/ 2

EPC项目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

柴博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

摘要:近年来,EPC总包模式的一体化特点逐渐突显出来,通过EPC总包模式可以有效的增加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使其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我国对于EPC总包模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本文中,笔者根据相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分析了EPC总包模式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问题。

关键词:EPC总包模式;建设项目;安全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EPC总包模式为建筑产业的结构调整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成为了重要的建设模式。为了促进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EPC总包模式应当不断改进,从多个方面进行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从而使EPC总包模式得到充分的发展。我国在建设项目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规范,这些标准规定了建筑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约定了建设主体的行为,同时也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类。虽然我国制定了不同的安全管理规范,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对于EPC总包模式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仍然是空白阶段。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了施工期间的安全管理体系,同时进行了相应的安全管理研究,在建设项目施工期间的安全管理研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对建设项目的施工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1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安全生产问题,领导从思想上重视不够

最初,很多领导在思想上并不重视安全问题,他们注重的是施工进度、经济效益。甚至有的领导宁要挣自己的钱,也不管施工人员的死活。违法施工、知法犯法,导致安全事故不断,伤亡众多。许多领导还存在这样的观点:安全责任制是安全管理部门制定的,是安全管理人员的事情,与其他部门和人员没有什么关系。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一切推给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人员。造成了安全管理人员人人自危,日日担心,安全管理人员转行、流失严重。

1.2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缺乏安全生产保障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达到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要求,一些施工单位投入了相应的资金,用于改善安全设施,更新安全技术装备、器材、仪器、仪表等。而对于现场施工人员,却没有按规定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有的单位为了降低成本,采用比价采购办法,导致采购的劳保用品质量低劣;许多施工单位没有参加工伤社会保险,施工人员在遭受到了安全事故伤害或在工作中患上职业病无法获得医疗救治、职业康复和经济补偿,有的单位出了工伤事故不对伤者进行工伤鉴定,伤者享受不到工伤待遇,更有甚者的是造成工伤或疑似职业病单位就与伤者解除劳动合同。

1.3 EPC项目施工管理安全体系不完善

随着EPC管理模式的确定,从图纸设计、设备采购、施工管理由一家总包管理,往往由设计部门]牵头担任总包管理。由于层层隐性转包,那么投入到施工方面、安全方面的费用就会被一再压低,这就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不安定因素。很多施工单位缺乏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缺乏安全设备、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资质。有些施工单位还在使用落后的工艺、落后设备。安全条件极差,粉尘、噪音超标严重,通风不符合要求,照明很差或不足,从业人员在这样没有安全生产保障的条件下作业,导致了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居高不下。

1.4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低,缺乏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改革开放使大批的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涌入城市务工。这些劳动者从农村的环境下转换到陌生的施工环境,有些农民工未经培训就上岗,由于缺乏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施工中存在很多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一是违章作业,如焊接气瓶在无防震圈、防护帽的情况下,猛摔猛碰,野蛮操作;车工操作时违章戴手套,不戴防护眼镜等等;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从事吊车、叉车,喷漆、电焊、电工等特种作业。二是很多劳动者缺乏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不按规定佩戴或者不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由此引发的人身伤亡和职业病时有发生。

1.5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执行不到位

有些施工单位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出了事故再要的现象。很多施工单位的规章制度不能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及时修订。有的施工单位为图省事,不认真分析工程性质、专业内容、隐患因素,而是相互抄录管理制度,导致管理制度不切合实际,形同虚设,执行起来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2建立健全完备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2.1做好各分包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进场前要做好各分包单位各项资质、人员、机具的检验、报验管理工作。督促其建立健全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落实到具体的执行人。中石油系统借鉴杜邦公司的管理经验,制定了一套两书表的安全管理体系。就是《作业计划书》《作业指导书》和《现场检查表》。各施工单位在施工进场前,根据工程性质和本专业的特点,制定出本施工单位的“施工作业计划”及“施工作业指导”并配合作业指导制定一个施工现场检查表。这是指导本单位、本专业按照合同、按照总体施工计划完成施工任务的一项安全保障措施。

2.2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检查、督导工作

对各分包单位采取定期、不定期地安全检查工作,起到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独到作用。例如在施工过程的吊装作业中,许多施工单位没有长期固定的吊装设备,大都是在劳务市场临时雇用吊车来进行吊装作业。对于这样的特殊作业,安全管理人员要认真核查雇用来的吊装车辆的年检证明及操作人员的吊装作业证的有效期,合法性。如有不符,坚决阻止其进行吊装作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避免和杜绝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违规违章作业,确保工程的施工安全。

3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告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要加强专业安全知识、技术的日常教育与培训,用安全典型事例和事故教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对照法律、法规认真地进行分析、讨论;二要根据接受教育对象的不同,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和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经常性地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工作,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三是有针对性的安全交底工作是使劳动者充分了解施工环境,识别风险隐患的一种方法,能够起到对劳动者很好的警示作用。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以达到施工安全效益最佳的目的。因此,提升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就成了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

4结束语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业主单位、监理单位、上级监督检查部门等对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要进行经常性地检查。总包单位要借助好各方管理力量,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彻底的检查。这是识别施工种的安全隐患,杜绝安全死角的最好帮助,总包单位要充分地理解和配合。

参考文献

[1]孟宪海.国际工程担保制度研究借鉴[J].建筑经济,2006(6):78.

[2]徐金梁,陈玉珍.施工企业加强合同管理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7(8):14.

[3]褚一伟.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7):45.

[4]武明霞.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