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院前急救发展模式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3
/ 2

疫情下院前急救发展模式的思考

高恒亮

山东省泰安市 120指挥调度中心 山东省泰安 271000

【摘要】我国现行院前急救发展模式,在新冠疫情下暴露了某些短板与不足,亟需进行供给侧改革。本文通过详述我国院前急救发展模式的现状、分析疫情下现行院前急救发展模式的不足、学习借鉴相关国家院前急救发展模式的长处,提出从“急救立法、体制建设、标准制定、健全机制”等四个方面着手,重点从“人才队伍建设、社会急救体系建设”发力,以改善我国院前急救发展现状,适应未来可能要直面的新的公共卫生事件,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关键词】院前急救发展模式、公共卫生事件、急救体系建设

院前急救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整个公共卫生体系的一次考验,也是对院前急救工作的一次实战演练,大疫面前暴露了现行院前急救体制机制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倒逼我们深刻反思。国家亟需大力加强院前急救工作全面改革,解决该领域方向性、系统性、基础性问题,使之成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1 发展现状

我国院前急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2003年SARS疫情后进入较快发展阶段,但是各地院前急救体制机制、运行模式各不相同,存在较大差别。纵观全国具有代表性的院前急救模式有以下几种。

“院前型模式”市急救中心负责指挥调度,车辆、人员隶属急救中心统一管理,急救中心不设床位,院内治疗由各协作医院负责;“指挥调度型模式”急救中心只负责指挥调度,车辆、人员隶属网络医院,按医院专科性质和区域划分分片出诊;“依托型模式”依托于一所综合性医院的院前急救模式,院前、院内急救有效结合、一体化管理;“分级指挥调度型模式”市区内由市急救中心调度管理,所辖县(市)由自行设立的指挥调度中心负责调度管理;消防结合的“香港模式”院前急救由政府消防处负责,医疗急救、消防、司政统一管理。

2 短板反思

疫情下,不同院前急救模式都得到了实战检验,暴露出了存在的短板和不足。①应急保障力不够。从重灾区武汉到全国各地急救车辆少、负压救护车短缺,车单元配备标准差,工作人员数不足,超负荷运转现象严重,应对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力不从心;②协同作战力不强。各地院前急救资源的配置,基本都是按照本区域日常医疗急救规模设置,应对当地小型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问题不大,但面对大型事件,类似全国医疗机构支援武汉、湖北一样跨区域调动显然准备不足,车辆、人员隶属网络医院,调配难度更大,在大“疫”面前作用得不到凸显;③应急物资储备不够。各地院前急救所需医疗设备、药品、器械、防护用品等战略储备严重匮乏,医护人员自身防护难以保障,缺乏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意识。

分析原因,①对院前急救认识不足,缺乏准确定位,公益性得不到彰显,与110、119等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机构不能同等对待;②院前急救缺少顶层设计,没有统一规划,机构名称、运行体制、举办形式、行政级别、人员编制、单位规模等各不相同;③院前急救运行机制得不到有效保障,资金投入不足,运行经费、设备车辆更新等多数靠出警收费维持,战略性物资储备更是无从谈起。

3 学习借鉴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两大院前急救模式,简称为美英模式和法德模式。采用美英模式的主要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其特点突出的是“急”,现场以对症为主,简单处理后,在最短时间内将患者转运至医院做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即“将患者带到医院”; 采用法德模式的主要有法国、德国、俄罗斯、瑞典等,它突出的是“救”,现场给予患者最好的救治,病情平稳后再转至医院,即“将医院带给患者”,这两种模式各有其优缺点。国内,总体上介于两种模式之间。

4 聚力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3日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要针对这次应对疫情中暴露出的明显短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为此,尽快建立一套统一高效、反应灵敏、行动迅速、救治及时、保障有力的院前急救工作体系,组建一支拉的出、上的去、救治快、质量好的医疗救援队伍非常必要。

4.1立法先行 在2013年原国家卫计委颁布的《院前急救管理办法》基础上,要全面分析急救实际状况,以发展的眼光、从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角度,研究制定适合国情的院前急救法律法规,充分明确工作性质、定位以及政府、社会所承担的责任。

4.2 理顺体制 ①明确国家层面、省级院前急救的管理,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搞好顶层设计,可以借鉴消防体制,半军事管理;②以设区的市一级作为独立辖区设立急救中心,所有车辆、人员隶属急救中心,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标准;③城区及所辖县(市)按照一定半径合理设置急救站点,作为市急救中心派出机构,类似上海、大连、海口“院前型模式”;④联合社会力量构建空中、水域救援体系。

4.3 统一标准 根据这次疫情防控发现的漏洞与短板,按各地急救工作实际需要,结合地域人口分布特点,科学制定全国统一的急救体系建设标准。院前急救机构名称、体制机制、行政级别、人员编制,以及应急指挥车、物资储备车、负压救护车、山地救护车等必备专业救护车辆的配置要有统一要求。

4.4 健全机制 院前急救机构作为公益性单位,其运行经费、基本建设、车辆设备购置(更新)等费用,纳入国家和各级政府项目建设和财政预算,同时,认真做好所需物资、设备、器械、药品储备工作,保证日常急救需求和战“疫”特别需要。

5 巩固提高

在院前急救体制机制得到落实的基础上,要重点抓好队伍建设,把住入口,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精、身体素质强的人员进入院前急救队伍。找好出口,由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对接区域内的医疗机构,让年龄大、身体差的医护人员逐步转岗到医疗机构,形成良性的流动机制,解决院前急救人员的后顾之忧。另外,建议国家选择部分医学院校开设急诊急救医学专业或设立急诊急救医学专业班,加强急诊急救队伍培养。同时,加强社会急救体系建设,依托市急救中心设立社会急救培训基地,广泛开展基本急救技能培训,提高人民群众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在城市车站、机场、大型商场、旅游景点等配备(AED)等急救设施,共同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