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复位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3
/ 2

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复位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的疗效分析

潘世林

仁怀市人民医院 贵州 遵义 564500

【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复位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定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66例(2018年5月~2019年12月期间),随机抽签方式划分为2个小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实施经皮椎后凸成形术,研究组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组间的受伤椎体高度、VAS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感染、血肿)进行指标对比。结果:研究组经经皮椎体成形术之后,其受伤椎体高度指标高于对照组,且其VAS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感染、血肿)指标均更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复位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恢复受伤椎体,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还有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复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临床疗效

骨质疏松属于十分常见的老年群体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容易致使脊柱变性,同时会丧失其支持作用,致使脊柱弯曲,进而降低患者的机体功能,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利影响[1-2];大多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主要发生在高龄群体之中,保守治疗方式无法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经皮椎体成形术属于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新型方式,主要是通过填充介质而达到增强脊椎稳定与强度的效果。本文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复位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随机选定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66例(2018年5月~2019年12月期间),随机抽签方式划分为2个小组:对照组与研究组。

对照组:在组内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之中,存在20例男性与女性13例患者;发病年龄区域处于62~82岁之间,平均数值:72.22±5.12岁;涉及T11段、T12段与L1段患者例数分别:15例、10例、8例;研究组:在组内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之中,存在19例男性与女性14例患者;发病年龄区域处于63~83岁之间,平均数值:72.23±5.13岁;涉及T11段、T12段与L1段患者例数分别:16例、10例、7例。

纳入标准:(1)经MRI检查确诊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2)新鲜骨折。排除标准:(1)病理性质骨折;(2)重大脏器及其功能损伤患者。经系统相关统计学对比组间基础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经皮椎后凸成形术,研究组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

对照组:取得俯卧位,借助克氏针固定C型臂X线机器进行透视与定位到责任椎体,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全麻或者局部麻醉,之后进行经皮椎后凸成形术的常规步骤。

研究组:取得俯卧位,借助C型臂X线机器进行伤椎定位与选择穿刺点,行局部麻醉(浓度1%利多卡因)[3-4];经椎弓根穿刺到椎体之中,穿刺的针头进入到椎体前1/3之处,穿刺成功之后采用配套的钻头对椎体进行处理,可借助膨胀骨成型器实施椎体扩张,之后予以椎体灌注,将调制好的骨水泥放入到对应的骨填充装置之中,使得骨水泥聚合且变得粘稠时,将骨填充装置按照穿刺导管的方向将椎体置入其中,借助C型臂X线机器逐步将骨水泥倒入其中,当有渗透等不良情况出现时停止对其进行推注,灌注完毕后再将填充装置与穿刺的导管拔出,最后缝合。

1.3观察指标

对组间的受伤椎体高度、VAS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感染、血肿)进行指标对比。

1.4数据处理

此次SPSS21.0系统处理研究所涉及数据资料(受伤椎体高度、VAS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感染、血肿)指标),涉及类型资料采用专业性检验方式(T检验(计量)与卡方检验(计数))进行检验,P<0.05则有差异性。

2结果

2.1 受伤椎体高度、VAS评分指标对比

研究组经经皮椎体成形术之后,其受伤椎体高度指标高于对照组,且其VAS评分指标更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见表1

表1.受伤椎体高度、VAS评分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受伤椎体高度(cm)

VAS评分(分)

研究组

33

2.33±0.44

2.22±0.55

对照组

33

1.81±0.32

5.66±0.23

t

-

5.49

33.15

P

-

<0.05

<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感染、血肿)指标对比

研究组经经皮椎体成形术之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感染、血肿)指标更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见表2

表2.不良反应发生率(感染、血肿)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感染

血肿

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

33

1

0

1(3.03%)

对照组

33

4

3

7(21.21%)

χ2

-

-

-

5.12

P

-

-

-

<0.05

3讨论

我国社会结构朝着老龄化趋势发展,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引发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出现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而保守治疗方式存在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多等缺点,且无法获得理想治疗效果,大多患者会遗留下脊柱变形等后遗症,经皮椎体成形术属于相对新型的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方式,采用注入骨水泥的方式帮助椎体强化稳定性[5],有利于减轻由于固定作用而形成的骨折应力,同时减轻了骨折部位对椎体神经所造成的刺激,并达到减轻疼痛感的目的;骨水泥所产生的热效应还可以将末梢神经细胞有效杀死,有助于稳定椎体与避免压缩程度加重的应用目的。

结合数据:研究组经经皮椎体成形术之后,其受伤椎体高度指标高于对照组,且其VAS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感染、血肿)指标均更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由此可见,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复位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恢复受伤椎体,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还有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贺旭,马鹏飞,马雪峰,刘恺,阮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9,22(2):140-142.

[2]王亚斌,骆文兴,刘勇,张云庆.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6):101-104.

[3]殷卫,高从良,刘从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不同时期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7):832-834.

[4]陈志光,耿瑞月.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15):33-34.

[5]王强,冷燕奎,程玉琪.五点支撑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46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27(7):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