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规划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7
/ 2

配电网规划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宋双商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阳江供电局 广东 阳江 529500

摘要:随着国家输配电价改革深入推进,输配电量增长与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挂钩,电网企业面临“降电价”和“强监管”的双重压力,与此同时还需保证电网快速发展以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如何提高电网规划项目投资效益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研究范围是配电网,从供电能力提升、网架结构优化、智能化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四个方面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计算规划项目的配电网提升效果综合评价得分,并以此作为配电网项目投资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电网规划;项目投资;评价指标体系;

引言

面对世界宏观环境的巨大变化,如何提高电网投资效益已成为电网公司经营的重点任务。为切实发挥规划对精准资源配置的引领作用,统筹优化电网建设目标,本文构建了一套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对电网规划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根据项目最终评价结果进行项目排序,并以此作为投资分配和排序的依据。

1、配电网规划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配电网规划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应明确配电网项目的范围,所属区域的定位,其次应分析配电网发展的目标,最后是分析影响电网发展的因素,并从中提取指标作为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按照上述原则选取科学合理的配电网规划指标,并对电网项目实施前后的配电网规划指标加以量化并分析,最后可以得出项目在不同方面对配电网的提升水平。因此,为了保障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应至少满足以下原则:一致性、可行性、规范性、全面性原则。

(1)一致性原则。指标要与客体的发展目标或管理目标相一致,体系内各具体指标也要保持一致。

(2)可行性原则。指标所规定的内容可通过实际观察加以直接测量, 以获得明确的结论。

(3)规范性原则。评价指标的分类、计算公式、数据来源等应有统一的规范性说明,便于指标计算的推广。

(4)全面性原则。评价体系应不仅涵盖智能电网规划,还应包含项目建设及智能电网运行的环节。

2、配电网规划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上述所定原则,针对配电网现状特点以及相关的法规政策,再结合智能电网发展方向,从电网安全、可靠、绿色、高效四个方面综合考虑电网运行和发展的需求,综合以上因素,本文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供电能力提升水平、网架结构优化水平、智能化提升水平、社会经济效益四个方面,并将这四个方面作为规划项目评价一级指标,再将每个一级指标分解为对应的二级指标,并合理分配权重,构建配电网规划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2.1电网规划项目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拟选取以下指标:

1)供电能力提升:变电站容载比、变电站负载率、变电站间隔利用率、装见容量超标率、微电网接入能力、中压线路负载率、配变负载率、电能质量合格率等;

2)网架结构优化:主变“N-1”通过率、线路“N-1”通过率、供电可靠性、线路可转供电率、站间联络率、网架可拓展性、线路接线标准化率、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等;

3)智能化提升:自动化有效覆盖率、通信接入网覆盖率、主站覆盖率、配电网自愈率、配电网自愈速度、智能电表覆盖率、设备状态监测覆盖率、智能电站覆盖率、设备智能巡检覆盖率、无人机巡检设备覆盖率、智能台区覆盖率、电能替代贡献度、充换电站覆盖率等

4)社会经济效益:用户满意度、能源政策、环保政策、企业风险、融资风险、投资收益率、社会影响、环境影响等;

2.2电网规划项目评价指标的权重

指标权重是综合评价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指标权重可以看出该指标对于评价目标的重要性程度。为了科学的设定同一层级不同指标的权重,本文采用0~1评分法来计算指标的权重,其特点是依次将同一层级下的两个指标相比较,无论差别有多大,较重要的得1分,较不重要的得0分,将所有指标相互对比得出评分后,再将各指标合计得分分别加1进行修正后,最终按综合加权法得出指标权重。亦可按照配电网研究区域对相关指标的需求进行调整,权重的大小不仅反映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反映电网企业的投资策略。

2.3电网规划项目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

首先明确配电网规划的建设目标,再将项目完成前后指标的值计算出来,最后根据指标改善情况得出项目在某项指标提升上的得分。具体算法如下:

对于智能化提升、供电能力提升、网架结构优化这三类指标,若某指标在项目实施后指标有所提升,则该项目在此指标处得分为100分;若某指标在项目实施后指标没有变化,则该项目在此指标处得分为0分;若某指标在项目实施后指标有所下降,则该项目在此指标处得分为-100分。

对于社会经济影响类指标,若不能满足相关指标或法律政策,则这一项指标直接得0分,若能满足则得100分。

综上,结合一、二级指标和评分标准,可计算出每个项目在各个二级指标下的得分,最后将这些得分按照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可计算得到该项目的配电网提升效果综合评价得分。指标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配电网规划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权重

供电能力提升

变电站容载比

0.18

变电站负载率

0.16

变电站间隔利用率

0.09

装见容量超标率

0.07

微电网接入能力

0.06

中压线路负载率

0.15

配变负载率

0.14

电能质量合格率

0.15

网架结构优化

主变“N-1”通过率

0.18

线路“N-1”通过率

0.18

供电可靠性

0.15

线路可转供电率

0.18

站间联络率

0.12

网架可拓展性

0.07

线路接线标准化率

0.08

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

0.04

智能化提升

自动化有效覆盖率

0.12

通信接入网覆盖率

0.12

主站覆盖率

0.12

配电网自愈率

0.14

智能电表覆盖率

0.12

设备状态监测覆盖率

0.08

智能电站覆盖率

0.06

设备智能巡检覆盖率

0.05

无人机巡检设备覆盖率

0.04

智能台区覆盖率

0.04

电能替代贡献度

0.05

充换电站覆盖率

0.06

社会经济效益

用户满意度

0.20

是否满足能源政策

0.16

是否满足环保政策

0.16

企业风险

0.16

投资收益率

0.16

社会影响

0.16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参考传统电网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再结合部分智能电网发展的需求,在遵循一定原则下构建了一套配电网规划项目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项目实施前后指标的提升情况,综合多项指标来评价规划项目在提升配电网的效果。以此来提高配电网规划在电网荷载适应能力、智能化水平、安全可靠性以及社会经济合理性等方面的提升,进而保障后续电网建设的质量,推动电网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文婷,刘洪,杨卫红,王旭阳,季时宇.配电网投资分配及项目优选研究[J].中国电力,2015,48(11):149-154.

[2]彭定武.中山电网投资优化模型及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3] 胡永宏.对统计综合评价中几个问题的认识与探讨[J]. 统计研究,2012,29(1):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