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5
/ 1

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

李治强

临沂三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 要: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的重要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对规避自然灾害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保证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本文就针对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进行分析,对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探究,希望能为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建筑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行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达到使用要求,需要严格做好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运用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通过深入分析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有利于促进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1钢筋混凝土工程   钢筋混凝土工程是现代应用广泛的建筑结构,应用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比如施工技术成熟、稳定性良好、墙体重量小等等。从钢筋混凝土房屋工程的主要构成来看,组成部分就是混凝土材料和钢筋,只要工程的施工步骤没有问题,就能使该结构坚固、稳定。另外,钢筋混凝土工程具有很强的防水性,可以应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在现代城市中的高层建筑上应用也很多。   作为房屋建筑的关键施工环节,施工细节非常重要,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之后,要进行保温、保湿等工作,防止混凝土工程因为温度变化而产生膨胀或收缩,导致裂缝等病害。在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施工标准,然后对建筑工程进行一个设计,以此作为施工的依据。为了提高房屋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效率,可以把施工缝设置在房屋的基础底板等部位,这样建筑物就可以同时分为多个施工部分,同时进行施工,当多个混凝土工程部分完工以后,需要尽快对所有混凝土工程进行浇筑,使其成为一个整体。钢筋混凝土工程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作为企业,也应该进一步发展钢筋混凝土技术,提高施工质量。   2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技术应用优势   (1)融合了原材料性能优势。钢筋混凝土建筑工程的主要材料是混凝土、碎石、钢筋及钢板等材料。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将钢筋、钢板与混凝土进行融合应用,形成复合的结构,在保证建筑承重强度的基础上,增强了建筑抗拉、抗变形的性能。如果单独选择混凝土材料进行工程建设,可以保证建设具备良好的抗拉能力,但在抗拉、稳定性方面性能较差。相反,钢筋结构尽管抗拉能力较强,但承重性不高。钢筋混凝土结构融合了两种材料的性能优势,可以更好地满足复杂的建筑要求,是现阶段适用范围较广、实用性较强的工程技术。   (2)建筑结构稳定性强。钢筋材料与混凝土材料的有效融合在保证了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基础上,还具备一定的防爆性能,材料之间的紧密结合,提升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能。此外,在建设技术的控制与管理方面,需要结合具体的建设要求,选择不同的钢筋类型与混凝土配比方案,保证二者的技术优势可以有效的发挥出来。   (3)技术成本相对较低。由于钢筋与混凝土材料容易获取,应用范围广泛,建设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具有较强的经济适用性。需要注意的是,建筑工程使用的混凝土与钢筋的基数较大,需要工程队伍做好现场管理,保证材料的运输、存储、计量与检测等环节的规范管理,实现建筑资源的合理配置。  3钢筋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技术控制要点   (1)后浇带防水工程。防水工程是后浇带建设施工的基础内容,主要是针对混凝土结构建筑裂缝、沉降等问题进行的防护与修补措施。为了更好的控制工程建设质量,避免出现返工、重建、补建及安全隐患问题,工程队伍不仅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做好防水工作,在建筑后期的养护阶段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防水建设。具体来讲,防水工程可以分为底板防水与墙面防水两种。墙面防水是指在墙面涂刷防水材料来保证后浇带干燥,而底板防水主要以使用防水卷材为主,防水卷材的铺设能够有效的避免水分侵入建筑底板内,确保了底板的干燥。在进行底板施工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设置好防水带的位置与宽度,对产生裂缝的建筑工程做好补救措施,如,在裂缝处添设防水卷材、涂刷防水材料等,避免风力、雨水侵蚀。   (2)模板搭设与拆除。在模板设置与搭建的过程中,分为梁支持与板支撑,工程人员需要依照建筑使用标准、设计方案及施工环境等,选择具体的支撑模式。在准备阶段,应依照施工方案设计流程,准备好对应的模板、钢架,做好现场管理工作,按照先安装钢架后搭设模板的形式进行,确保模板搭设牢固。与此同时,在侧模搭建阶段,要保证模板不会发生跑模现象。在开始模板施工前,应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建设模型,如果发现不合理之处也便于及时修改。除此之外,工程进行阶段,实际施工人员应做好安全防护,确保设备调试状态正常,降低施工风险。在进行模板拆除的过程中,对于高度超过5m的模板,应当搭建好脚手架并且设置好防护栏以后才能够进行拆除。   (3)钢筋绑扎的技术控制。钢筋捆扎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基础,影响了工程整体的稳定性与完整性。为此,技术人员在进行捆扎操作前,需要依照设计标准对钢筋材料的硬度、韧度抗变形等性能进行检测,在质检合格后开展实践工程。在绑扎时根据施工图纸的内容来进行钢筋的检查,确保选用的钢筋型号以及尺寸都与设计的图纸内容一致以后才能够开始绑扎。在开展钢筋捆扎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注意:首先,需要搭接的钢筋末端与捆扎弯折部分的间隔应该超出钢筋直径十倍距离以上,避免接头部分与最大弯矩处重叠;其次,在钢筋拉力较强的部分,可以将一级钢筋绑扎接头的尾部作为弯钩,而二级钢筋却不能这样做,在钢筋搭接位置,要用铁丝将其中间与两端扎牢。   (4)混凝土浇筑技术控制。在完成钢筋捆扎工程后,需要对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首先,应做好混凝土材料的计量、检测,在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符合标准的同时,规范原料的运输、存储管理;其次,确保混凝土配比、拌合流程符合技术要求,坚持边拌边用原则,并控制好搅拌时间,最好控制在2min左右,在搅拌完成以后,应让混凝土静置,时间控制在1.5h左右,保证浇筑的整体质量符合使用建筑使用标准。   (5)工程养护。混凝土材料在进行水化的过程中,需要处在适宜的湿度、温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材料的硬度、強度及密实度符合建筑要求。为避免混凝土结构建筑发生质量问题,应该做好工程的养护工作。当前阶段,养护工程的技术应用形式多样,包括定期洒水、覆盖遮挡物、使用防护剂等方法,实现保温、保湿的目的。在具体的工程建设阶段,应依照工程方案、技术操作难度等进行具体的选择。科学、高效的防护工程可以缩短混凝土硬化周期,提升材料硬度。   4  结束语   在钢筋混凝土实际建设工程中,为保证整体施工质量,增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承重性与安全性,工程队伍应该依照不同建筑内容,找准防水、模板建设、钢筋捆扎、后期浇筑过程的技术控制要点,发挥钢筋混凝土复合材料的应用性能优势,保证建筑的使用质量,为建筑产业的健康、安全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肖晓斌.建筑混凝土施工和后浇带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应用[J].散装水泥,2019(1).   [2] 林鸿达.预置振捣棒导向孔道的密集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技术[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9(7).   [3] 余地华,周洋,王伟等.高层住宅现浇空心钢筋混凝土构造墙的优化设计及施工[J].建筑施工,2018(5):71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