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联用白蛋白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5
/ 2

浅析联用白蛋白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评价

1杨娅丽, 2任文娟, 2刘宏鹏

1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2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联用白蛋白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来开展研究,患儿共计102例。在对患儿进行分组的过程中,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各51例。在对患儿进行资料的过程中,对照组患儿采用茵栀黄颗粒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开展治疗,观察组患儿则采用联用白蛋白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进行治疗。以此为基础对对照组患儿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并对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相关指标进行检查和对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联用白蛋白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的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明显较对照组患儿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联用白蛋白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可以很好的提升患儿的治疗效率,帮助患儿更快的恢复健康。

关键词:白蛋白;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新生儿黄疸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儿科疾病,患儿在发病的过程中,其皮肤、黏膜以及巩膜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染情况,一旦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产生非常大的影响[1]。在传统的治疗过程中,蓝光照射或者口服退黄药物的治疗效果一直不尽人意。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联用白蛋白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来开展研究,患儿共计102例。在对患儿进行分组的过程中,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各51例。对照组共由男性患儿28例和女性患儿23例构成,患儿的日龄区间为3~38d,平均日龄为(22.4±3.3)d;观察组共由男性患儿29例和女性患儿22例构成,患儿的日龄区间为3~39d,平均日龄为(22.4±3.2)d。所有患儿家长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因此本研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

在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茵栀黄颗粒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来开展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引导患儿口服茵栀黄颗粒,用药频率控制在每天3次,每次口服1g茵栀黄颗粒。②给予患儿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医护人员应该将新生儿放置于新生儿黄疸治疗箱之中,并采用短时间连续蓝光照射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蓝光治疗的频率应该控制在每天2次,每次治疗的时间控制在6h左右。

1.2.2观察组

在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联用白蛋白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来开展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为患儿联用人血白蛋白,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给药,用药的频率应控制在每天1次,每次给药1g/kg。②给予患儿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与对照组患儿采用相同的治疗方式,采用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开展治疗,治疗频率与治疗时间均与对照组患儿相同。两组患儿应用的药物均选用国药准字药品,同时均设定每5d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①对对照组患儿和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对比;②对对照组患儿和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指标进行检查和对比;③对对照组患儿和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5f2a15675428c_html_403797419505e1aa.png

3.讨论

在我国,新生儿黄疸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新生儿疾病,无论是足月新生儿还是早产新生儿均存在患病的情况。在患儿发病后,其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将会受到破坏,进而导致患儿血液之中的胆红素含量超过正常水平[2]。随着病情的发展,患儿的皮肤、巩膜以及黏膜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染。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就是口服退黄药和蓝光照射治疗,这之中,蓝光照射的原理在于通过荧光照射的方式来让患儿吸收一定波长的光纤,从而促进其体内Z型胆红素转化成为水溶性的E型胆红素,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患儿将胆红素排除体外。但在治疗过程中,由于E型胆红素的稳定性远低于Z型胆红素,因此很容易导致再次转化。为了避免这一问题,通过给予患儿白蛋白注射治疗,通过白蛋白与E型胆红素结合的方式来遏制再次转化,可以很好的提升治疗的整体效果[3]。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联用白蛋白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的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明显较对照组患儿高(P<0.05)。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联用白蛋白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可以很好的提升患儿的治疗效率,帮助患儿更快的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黄启玉,杨海荣.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体会[J]. 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4):5522-5523.

[2]冯新霞.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探讨[J]. 青海医药杂志,2017,47(01):36-37.

[3]汤银燕,吴灿魁. 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7):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