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 2

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张艳艳 占红霞※

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 启东 2262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1]。是一种新型传染病[2],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临床表现有发热,干咳和气促等,传染性较强,护理方面缺少经验。缺铁性贫血(IDA)是指体内储存铁消耗殆尽,无法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出现的贫血[3]。如果未能及时治疗,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同时还会出现其他继发性疾病[4]。使得病情复杂,对临床护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我科于2020年1月30日收治了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33岁,因“乏力,发热四小时”于2020年1月30日经当地转诊至我科。流行病学史:患者与丈夫长期居住武汉,于2020年1月20日回到启东。其丈夫于2020年1月25日确诊为2019-nCOV感染者。既往有缺铁性贫血史10年,未予正规治疗及随访。个人史:长期居住武汉,有疫区居留史。无其他不良嗜好。婚育史:已婚,育有1子1女,均体健。体格检查:T37.5℃,P96次/分,R18次/分,BP130/70mmHg,神志清,精神可,结膜苍白。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2.2 g/L,红细胞3.80×1012/L,白细胞2.44×109/L,淋巴细胞比率25.74%,超敏C反应蛋白1mg/L,血沉20.0 mm/h,中性细胞比率69.94%。D-二聚体0.47mg/L,谷丙转氨酶11.7U/L,谷草转氨酶19.8U/L,乳酸脱氢酶196.0U/L,肌酸激酶24.0U/L,肌红蛋白<30ng/ml,胸部CT检查提示右上肺及右肺中叶见片状模糊影,密度不均匀,部分呈磨玻璃样改变。于1月31日及2月2日行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明确诊断为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缺铁性贫血。入院后住单人间,予飞沫接触隔离,监测体温、氧饱和度每日三次,并予抗感染抗病毒补铁纠正贫血治疗。同时口服中药利湿解毒。2月4日患者出现低血钾,测血钾为2.8mmol/L,予对症处理后血钾恢复正常。经过15天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病情好转,于2月11日及2月13日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后痊愈出院。

2.护理

2.1感染防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具有人传人的能力。如果防护不当,将造成严重后果。病人入院后住单人间,物品专人专用,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活动仅限于病室内,谢绝家属探视。病房保持清洁,整齐,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定时用紫外线消毒车进行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使用后的设备仪器每天用75%酒精擦拭,地面墙壁及物体表面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病区二区三通道都贴有醒目标识,进入病区的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必须根据标准预防及三级防护的原则,着装符合要求方可入内。病人静脉注射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避免发生针刺伤。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病人的生活垃圾严格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使用双层包装,包装外有明确标识,有效封口并及时密封规范处置。该病人住院期间未发生医务人员感染。

2.2饮食护理

通过入院评估得知患者有偏食的不良习惯,因此在患者饮食方面,我们向患者强调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及偏食的危害性,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让患者明白营养摄入不足不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康复,也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加重。我们注重多学科的协作,请营养师、传染病专科护士,床位医生结合患者病情,考虑患者饮食习惯,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饮食治疗计划,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饮食需求同时也利于铁的吸收。给予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如蛋类、排骨汤或鸡汤,所有肉类食物完全煮熟后食用,同时让患者进食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瘦肉、海带。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补充足够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鼓励患者每日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保持二便通畅。

2.3低钾血症的护理

邹晓昭等[5]报道,人体钾几乎全部依靠外界摄入,每天从食物中可摄取50-100ml,故当摄入减少,吸收不良及排出过多均可引起低钾血症。该患者于2月4日出现腹泻,双下肢乏力,测血钾2.8mmol/L,予蒙脱石散调节肠道治疗,并口服氯化钾缓释片每次1g,每天二次。积极指导患者食用富含钾的水果蔬菜,如香蕉、橙子、菠菜,控制饮水量,防止尿量增加导致钾流失,通过治疗和合理的饮食达到安全补钾的目的。告知患者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听取患者的主诉,询问患者有无四肢无力、胸闷、恶心、腹胀及呼吸困难等情况,监测肌力、心电图以及尿量的变化。在用药期间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血钾逐渐增高至3.6mmol/L。

2.4用药护理

缺铁性贫血可导致全身各脏器缺血缺氧表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常需补铁加以纠正贫血[6]。范小红[7]等报道静脉补充铁剂疗程短,补铁效果确切。因此,遵医嘱使用蔗糖铁20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00ml中静脉滴注。使用前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向患者介绍蔗糖铁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取得患者的理解。选择弹性好,走向直且较粗的静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规范穿刺,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针头。蔗糖铁现用现配。为了不使铁剂外渗到血管外,在输注蔗糖铁前后均采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输液中加强巡视,观察输液局部有无红肿和疼痛。输液结束后快速拔针,按压穿刺点,力度适中。患者输注蔗糖铁期间未发生静脉炎和其他不良反应。

2.5心理支持与人文关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的传染病,存在一定的病死率。患者入院前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入院后对病区环境不熟悉,又因患者隔离治疗,没有亲人的陪伴和探望,患者表现出焦虑、紧张、恐慌、抑郁和孤独,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优质的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消除各种不良情绪,增加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患者入院后,护士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进行入院宣教,为其提供日常生活用品,通过到患者床边和使用对讲机,及添加病人微信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仔细询问患者的病情,讲解隔离治疗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介绍周边各地区康复出院的成功病例,现身说法,让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消除了焦虑紧张情绪。护士通过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耐心聆听患者的想法,解答患者的疑问,给予患者关心和照顾,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减轻患者的孤独感,消除其抑郁情绪,鼓励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患者放下思想包袱,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小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严格做好防护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是防止感染扩散的重要措施。缺铁性贫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身体会受到严重的损害。在护理该病人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做好自身防护,还要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干预,严密监测并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重视用药护理及心理调适,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欧阳芬,吴荷玉,杨英,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快速传播的应对措施[J ].全科护理,2020,18(3):311-312.

[3] 尤敏;高昀;刘鹏;苗静;姜海微.探讨整体护理在缺铁性贫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171-172.

[4] 葛承桂,徐晶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技巧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12):28.

[5] 邹晓昭,赵铁夫.低钾血症77例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J].心肺血管杂志,2017,5(36):371.

[6] Lopez A,Cacoub P,Macdougall IC,et al.Iron deficien-cy anaemia [J].Lancet,2016,387:907-916.

[7] 范小红,孟亚红,王雪莲,等.静脉铁剂治疗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铁代谢变化特点[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8,31(9):68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