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职业沟通教程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2

试论职业沟通教程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刘榴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西 柳州 545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各学段不同学科对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有了重新的认知。开设职业核心能力体系课程,培养职业沟通能力,不仅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转型的途径,同时也是学生转变为职场人士最核心的实际需求。可以说,只有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沟通能力,才能够让其快速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适应工作需要适应岗位需要。本文阐述了职业沟通教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并针对其教学评价进行分析。

关键词:职业沟通;项目化;设计方法

引言: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我国教育体系内,还属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很多学生甚至教师对这一教学内容还没有充分的认知。同时,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缺少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为此就需要相关学校和教师能够积极构建职业沟通教程项目化教学设计,通过各类多媒体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模式,帮助其快速掌握相关课程内容。

  1. 职业沟通教程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1. 确定教学目标

职业沟通教程的课堂教学和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沟通能力为主要核心,利用课堂教学内容以及相关课堂活动,通过不同的教学实践训练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职业沟通能力。可以说职业沟通教程项目化教学,其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系统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收获相关能力。因此就需要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沟通基础的理论内容,沟通技巧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学会处理个人和他人之间在工作和社交环境下的关系,适应不同职业不同岗位对职业沟通的能力需求。

  1. 丰富教学模式

其次,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在搞时期的沟通能力要求有所提高。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对于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沟通能力,影响着其在工作过程中的团队适应性,团队配合能力,分析能力和执行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盲目学习,更应该注重职业沟通和实际经验的关联。通过科学连续系统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导向性的培养学生社会服务能力职业沟通能力,对于该学段的学生而言,职业核心能力是其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基础,而职业沟通能力则是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切实拓宽自身晋升空间的实质内容。在此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需要教师填充各种趣味性的教学环节,例如对学生在沟通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如,行走、站立、坐下的姿势,握手的力度,着装的礼仪等等,都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沟通效果的相关因素,不仅可以作为课程的拓展内容,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场习惯。

  1. 优化项目内容

而职业沟通教程项目化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项目内容,根据教学大纲为基础核心进行有机拓展,帮助学生更加具象化的掌握相关课程内容。将职业沟通技巧和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营造不同的工作社交和职业场景。确保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构建教学前景通过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是其核心教学方法。

举例说明,在毕业班学生没有接受职业沟通教程课程内容之前,很多学生对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概念相对模糊。尤其是对于和家长,教师,同学等不同角色的关系处理难以拿捏其中的尺度,这种情况对于其后续的入职工作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就需要教师能够明确该课程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设置相应教学内容,并将教学分成,日常沟通,工作交流,情感互动等板块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环境,不同社交环境,不同工作环境下应该如何灵活运用沟通能力,切实有效地营造良好人际关系,让其在家庭生活,工作生活上下级关系处理等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1. 规划项目设计

另外,以项目为载体来设计教学内容,构建高效课堂,不仅能够让教学理论基础和实际能力训练进行自然衔接,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相应的社交场所和职业工作场景当中,通过不断的模拟实践来加强对学科内容的认知。尤其是针对毕业班而言,为了帮助学生快速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员的转变,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构建相应情形,让学生能够在接下来的职业沟通关键环节,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

举例说明,毕业班学生即将面临的两个重要场合,校园招聘和入职面试。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将职业沟通的内容主题,回应模式,说话技巧,沟通有效性进行明确分析,并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模拟,确保自身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在社交礼仪,动作神态,语言组织等各个方面,都能够获得招聘官、面试官或考官的认可,从而发挥职业沟通的技巧,提高其就业优势。

  1. 教学评价和考核

另外,为了配合职业沟通教程项目化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师能够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练习、评价的循环体系,真正建立起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求索知识,并且需要匹配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以及理论考核机制,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发掘自身能力上的不足,重点提高相应内容。在此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优化对教材内容的专业,观察每个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其职业能力为本位职业活动为导向的理念,让学生更加轻松直接的利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强化自身理论知识体系。为了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并且构建完整的职业沟通知识理论体系,切实有效的在工作中发挥作用,学会处理在职场上的各类问题。

结束语:综上所述,职业沟通,是我国现代教育改革过程中,加快学生角色转变,提高其工作和岗位适应能力的重要内容。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职业沟通能力,就需要构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有效教学模式,匹配分组教学,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等方式,发掘学生在沟通方面的不足。有目的性的进行教学调整,帮助学生夯实课程基础,切实提高自身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俊菁. 职业沟通教程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初探[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9):42+49.

[2]黄川卉. 提高文秘专业学生职业沟通能力实践训练方法的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1(25):165+167.

本文系柳州城市职业学院2017年度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课题《基于实训室建设的职业通用能力实训化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7JGB13)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系柳州城市职业学院2019年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高职学一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C20)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刘榴(1983.08)女,壮族,广西来宾市人,广西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沟通交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