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安全感”的需求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2

幼儿心理“安全感”的需求与对策

安倩倩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平安中心幼儿园

摘要:处于幼儿时期的儿童以对外界的感官初步形成,幼儿可通过外界的刺激形成自身的感受,并能够清楚的表达出来,同时,也能够在心中形成惯性思维,以此来形成应激反省,从而来有选择的做出一些判断,所以培养幼儿的安全感,让幼儿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健康心态尤为重要,安全感,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平等关系的基础上,幼儿最初的安全感来源于家庭,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幼儿倍感安心,进入到幼儿园后,幼儿的安全感则来源于环境和师幼之间的关系,和蔼可亲的教态以及及时有效的关注能够为幼儿建立极大的安全感。同时尊重和信任也能够有效的激发安全感的萌生,幼儿园、教师应本着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出发,时刻将幼儿的感受放在首位,让幼儿能够充分的释放自我,发挥天性,以此来给与幼儿成长的空间,让幼儿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获得心灵的自由。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感;需求与对策;

建立幼儿的安全感,应以幼儿的内心需求出发,教师做出相对应的对策,让幼儿的内心获得极大的满足,一个拥有安全感的幼儿,其表现是放松且身心愉悦的,享受教师和幼儿园所为其营造的生活和学习的氛围,而不是神情紧张,封闭自我的状态,所以,从幼儿所传达出的情感信号就能够分析出幼儿的内心状态,教师应多利用幼儿喜欢的方式与幼儿多交流,多沟通,以此来获取幼儿的信任,从而促进其安全感的形成。

1、将快乐融入到教学中,让幼儿在愉快中建立安全感

在幼儿园中,幼儿获取快乐的方式有很多,“玩中学,学中玩”便是在教学过程中最简单且容易获得快乐的方式。以幼儿喜欢的方式代入到教学活动中,让课堂气氛活跃而轻松,并在快乐的游戏和交谈中导入教学目标,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知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以快乐为名的教育则以兴趣入手更为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好的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在兴趣的趋势下,让幼儿对知识的探索变成一份快乐,一个爱好,一种素养;在积极,乐观,主动的良好情绪管理中良性循环,使得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知识面随之得到更多的延展,同时,记忆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加之教师的鼓励和赞扬,让幼儿获得了极大的自信,这是家庭生活无法给与幼儿的成就感。

愉快的幼儿园生活,让幼儿产生了依赖,与教师和小伙伴培养出了感情,这种朝夕相处的快乐体验让幼儿逐渐形成了安全感。

2、安全的环境,为幼儿提供精心的呵护

安全的环境是幼儿园为小朋友撑起的一把保护伞,因幼儿生性好动,而年龄较小的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还未完善,所以在幼儿园每时每刻都可能会发生一些小意外,导致幼儿受伤。为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幼儿园应将安全措施体现在园所的每一个角落。例如:幼儿园应以幼儿的身高为界定,排查幼儿伸手可触摸的地方是否存在尖锐、锋利、有棱角的地方,并及时进行软包处理,同时,也要检查幼儿园的墙面安全指示牌是否有破损和漏电的情况,有问题应及时报修。其次,幼儿园应随时检查教室,走廊,操场等地面是否平坦,地胶有无破损情况,是否需要修补。户外大型滑梯也要定期检查,有无断裂等情况发生,避免幼儿在游戏时发生危险。

3、安全教育,家园合作

幼儿园为幼儿创建了一个较为安全的环境,但,教师也应教给幼儿一些自我保护常识,让幼儿能够在主观意识中随时营造一种危机感,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通过安全教育,教师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为幼儿讲解一些安全小宝典,例如:发生火灾了应该怎么办?如果在商场里与家长走散了怎么办?遇到坏人了如何报警?如果有陌生人与你搭讪,或者给你糖果你能要吗?以这些情景的假设来让幼儿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并通过教师提供的方法来进行自救,幼儿通过学习了解到遇到火灾要拨打119,并要说清发生火灾的地址和火势情况;还知道了遇到坏人要拨打110,请警察叔叔来帮忙;如果走失了要寻求大人的帮助,并要背出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以便尽快找到父母等等。同时,幼儿园也要教育家长朋友,在生活中也要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能够在家园合作中获得更多的安全知识,使幼儿能够在特殊时刻知道如何自救,如何利用身边的一切便利条件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1. 提高幼儿的幸福指数,从细节处体现人文关怀

幼儿园的生活应该是充满温情的,除了学习之外,幼儿园更多的是一个微缩的小社会,幼儿通过与教师和小朋友的交往收获更多情感的给予。教师应在一些特殊的节日和幼儿的生日,为幼儿营造一种特殊的仪式感,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小伙伴的爱和祝福,例如:在小朋友过生日时,教师可带领班内所有幼儿一同为其庆祝生日,并为其制作小礼物,录制祝福的视频,分享美食,以此来提升幼儿的幸福指数,体会到被爱包围的感觉,激发幼儿的安全感!同时,在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与其回应,例如,幼儿穿不好衣服时,教师应及时的来到幼儿的身边给与其指导和协助,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关注到每一位幼儿的情绪变化,让幼儿在教师的关怀中成长,让每一位幼儿都能感受到幼儿园给予的关心与尊重,以此来激发幼儿的信任感,依赖感,归属感;从而形成了幼儿的安全感,同时,教师也要教育幼儿团结互助、积极向上、将这份爱与关怀传递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让幼儿在爱与被爱中形成健全的人格。

  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生活是为幼儿建立安全感最佳场所,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建立幼儿的安全感,不仅是教师和幼儿园的任务,而是家长所应尽的责任,只有做到家园共育,才能让幼儿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从而为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幼儿从小就在家长的百般呵护和迁就中长大,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而幼儿因老人的过分溺爱,更是表现出了任性,自私的性格特点。从而使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会对幼儿园的生活产生不适应的反应,面对更多同龄的小朋友,幼儿没有了家中的优越感,反而要学会分享与合作,这让幼儿很不习惯,从而也让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产生了抵触心理,产生了分离焦虑;为了转变幼儿的不良情绪,教师可利用家长课堂来为家长介绍幼儿园所进行的教育内容,并通过让家长了解在家庭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使家长的思想高度与幼儿园保持一致。教师要教育家长应大胆放手让幼儿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教师也要建议家长利用幼儿生日、六一儿童节或新年等机会,鼓励幼儿与小伙伴分享自己心爱的图书、玩具、食物等物品,让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从而更快建立幼儿的安全感。

结束语:快乐是一种能力,拥有快乐的人将会拥有幸福的人生,我们将快乐作为一种教育,并以快乐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位幼儿,希望孩子们都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在教育的路上,我们不断的吸取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好的教育方式并不拘泥于形式,而是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实践、去探索、去创新!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每一个稚嫩的心灵中都能够注入一个快乐而有趣的灵魂和一颗强大而充实的内心。

参考文献:

[1]李萍.浅谈在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安全感[J].学周刊,2020,8(8):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