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结合应用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9
/ 2

观察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结合应用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王鲁婷

聊城市中心医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 目的: 探究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结合应用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82例儿科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作为分组依据,分别将单数、双数患儿纳入对照组(接受肢体语言沟通)、观察组(接受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各为 41例。评估两组护理依从性。 结果: 对比两组数据发现观察组护理依从性(97.56%)高于对照组(70.73%),且组间数据差异检验值为P<0.05。 结论: 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可通过消除患儿对治疗的抗拒感提升其护理依从性,故值得应用。

【关键词】 肢体语言溝通;个性化护理;小儿;护理工作

前言

因患儿年纪尚幼,在患病后无法的通过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身心感受,导致患儿在治疗期间普遍出现抗拒治疗的现象,进而显著增加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1],并且不利于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临床考虑到应用肢体语言沟通虽然缓和护患之间的关系,但无法兼顾患儿的实际护理需求,若是在肢体语言沟通基础上结合个性化护理,可消除患儿对治疗的抗拒情绪,促使患儿消除陌生感与抗拒感真正接受治疗[2]。基于此,我院在收治的41例患儿中主要实施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并与单一应用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82例儿科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于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9岁患儿;患儿家属知晓此次研究,并同意加入。排除标准:合并全身传染性疾病或血液疾病患儿;合并精神疾病患儿。以随机数字分组法作为分组依据,分别将单数、双数患儿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各为 41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4:17,年龄范围在2~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4±1.67岁。其中,腹泻12例,肺炎11例,脑炎9例,其他9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6:15,年龄范围在2~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1.73岁。其中,腹泻10例,肺炎13例,脑炎11例,其他7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与疾病类型)比较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在对照组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即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面带微笑,态度温和,应用手势与面部表情等肢体语言与患儿进行沟通,注意通过眼神向患儿传递友善的信息,逐渐缓解患儿的抗拒感。同时,在沟通过程中认真倾听患儿的想法,并予以肯定的眼神予以其鼓励,从而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此外,在患儿服药治疗或接受过程中护理人员适当抚摸患儿,为患儿提供支持与鼓励,消除患儿对治疗的恐惧感。

观察组则在肢体语言沟通基础上应用个性化护理,具体内容:详细记录患儿入院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向患儿家属讲解患儿病情与治疗方法等,借助患儿家属的力量平复患儿紧张的情绪,并且随时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与实际帮助。同时,每日保持患儿病房的安静与整洁,通过良好的病房环境消除患儿入院后的陌生感。由护理人员结合患儿的病情合理制定膳食计划,叮嘱家属以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为患儿主食,禁止食用油腻与辛辣等食物。在患儿无法进食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可通过注射葡萄糖补充患儿体内的水分与糖分。最后,在患儿服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有耐心的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导患儿服药,在患儿服药后予以肯定与鼓励,并且观察患儿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发生,一旦出现异常则停止用药,遵医嘱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依从性,评估标准[3]:若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完全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医护工作,视为完全依从;若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存在小部分不够配合的现象,视为部分依从;若患儿在护理过程中不配合医护人员,产生抵触治疗的情绪,视为不配合。依据完全与部分依从例数计算护理依从性。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指标采用(x ±s)表示,行t检验,计数指标采用(%)表示,行X2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表1两组数据发现观察组护理依从性(97.56%)高于对照组(70.73%),且组间数据差异检验值为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虽然护理人员在小儿护理工作中,通过肢体语言沟通可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但并不能够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提供必需帮助[4],甚至有部分患儿仍然存在抵抗治疗的情绪。因此,我院护理人员为提高患儿的护理依从性,在肢体语言沟通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护理,以促进护理质量与患儿依从性的共同提升。同时,在个性化护理过程中,均由护理人员结合患儿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实现提高患儿护理依从性的目的[5]。例如:制定科学的膳食计划,一方面是避免饮食不当而加重患儿病情,另一方面则是补充患儿治疗期间缺失的能量与营养。同时,在服药治疗过程中予以患儿支持与鼓励,消除患儿对服药治疗的抗拒感,确保患儿服药治疗后尽快恢复健康的状态。结合本研究数据,对比两组数据发现观察组护理依从性(97.56%)高于对照组(70.73%),且组间数据差异检验值为P<0.05。由此可见,联合应用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于小儿护理工作中,有助于促进患儿护理依从性的全面提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郝颖. 探究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结合应用在 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12):140.

[2] 龙蓉. 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用于小儿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7, 4(16):3-5.

[3] 刘娟 , 任尉华. 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实施的效果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8(S4):179-180.

[4] 张礼秀.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8(S1):584-585.

[5] 马静波. 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24):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