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控制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9
/ 2

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控制技术

何惠会

湖北省荆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湖北荆州 434000

摘 要: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在混凝土施工中容易产生裂缝问题,影响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此,本文就建筑施工中裂缝产生的影响及成因,主要分析裂缝控制技术,希望能够有效解决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施工;裂缝;控制技术

前言:

在我国新的社会经济体制背景下,建筑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迅速。城市化的发展已基本向全国蔓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也促进了建筑业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建筑工地持续紧张的情况下,高层建筑已成为一种建筑趋势。高层建筑的施工离不开混凝土结构的支撑,这就增加了对混凝土质量的要求。为保证建设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施工人员必须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提高施工质量。   1 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及成因   1.1 影响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混凝土的使用,如果混凝土出现裂缝,那么对建筑施工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1]。首先,如果混凝土出现了裂缝,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建筑工程的强度逐渐降低,随之会出现钢筋外露的问题,这样便加快了水和空气融合侵蚀的速度,逐渐对混凝土的内部结构造成侵蚀,之后混凝土会出现软化或变质等问题,大幅度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那么裂缝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所带来的的危害也非常严重。如果不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问题,那么最后就会对建筑施工的进度、质量及使用寿命都造成影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由于混凝土裂缝问题会使得截面位置中轴位移不断向上发展,这样会逐渐减弱建筑工程的刚性,而且随着裂缝程度的加剧,混凝土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变形问题,直到最后这种影响变得不可逆转。

1.2 成因   建筑施工中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局部结合面的结构变形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水泥浆的初凝过程是混凝土形成的过程。局部接缝结构对混凝土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些局部节点没有足够的实体结构模型支撑。不均匀应力会对局部接缝产生挤压力,对已浇混凝土产生挤压力;部分局部接缝对已浇混凝土也产生挤压力。表面会产生自身的结构变形,自身结构的变形会产生弹性变形力,这也是对最终混凝土的一种挤压。如果混凝土的承载力不能承受这种挤压,其表面就会出现一些裂缝,影响混凝土的质量[2]。   1.2.2温度控制不当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浇筑温度控制不好,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就控制不好,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就不容易分布,而混凝土表面的热量散发比较快,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逐渐增大。这种不均匀的温度会引起混凝土的局部膨胀或结构变形。在膨胀或变形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张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达到极限承载力时,灌浆的平面结构将被破坏,从而破坏或收缩混凝土,最终导致结构裂缝。   1.2.3浇灌不当等人为因素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也有人为因素导致混凝土结构裂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浇筑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表面的完整结合,浇筑时间不当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浇筑的适宜时间是结构完全凝固后。在此之前,水泥的硬化程度是不同的。如果此时浇筑,浇筑区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物理变化或化学收缩,导致水泥浆体积的变化,混凝土结合面会形成一定的挤压力,且挤压力不规则,会影响周围结构的形成,导致形成结构裂缝。此外,施工过程中其他方面的不合理操作也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2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   2.1 科学进行混凝土配比   第一,在进行混凝土配制时,如果使用了吸水率较强的骨料,会加快混凝土的干缩性,所以可以适当减少混凝土配制中水泥浆的比例,以此降低混凝土干缩率。同时,在混凝土搅拌中,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粉煤灰,这样可以降低水泥凝固中水化热现象,而且还能够降低水泥用量及水分用量,进而有效改善混凝土体积收缩问题。此外,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也能够增入高效减水剂,以此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和易性能、抗离析能力等,以此避免泌水问题出现,从而降低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发生几率。   第二,设计人员应当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之后到施工现场制定混凝土配置方案,要充分考虑现场施工作业、具体施工技术、结构构件等问题,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并且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结合实际施工需求确保使用的石、砂等原料的质量,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混凝土的配置[3]。   2.2 加强混凝土结构设计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应当合理选择强度等级中低的混凝土。尽量避免使用高强度的混凝土。同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表面收缩裂缝出现,可以在表面设计中恰当增加钢筋数量,这主要是考虑到混凝土结构整体性问题及温度裂缝宽度的缩减。此外,在混凝土施工时,基于温度裂缝施工标准,应当采用水平施工裂缝的布置,并通过分块处理的方式及设计必要的连接形式。   2.3 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后,再进行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序,不得进行大宗材料的装卸搬运,避免运输中材料破坏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应当在24小时之后进行小型材料分批量吊卸,在吊运过程中也要合理控制力度和分散率。待3天之后再进行楼层模板及楼面模板的支模施工,并选用合理的加密杆,确保模板支撑架的刚性,以此提高抗压能力,同时将旧木模或跳板布置在新筑混凝土的表面,以此达到维护和扩散应力的作用,从而避免楼板出现裂缝问题。

2.4严格控制混凝土结构模板质量,确保接缝严实、强度稳定   我国混凝土结构模板的质量控制在《建筑材料和结构模板质量监测要求》中有明确规定。混凝土模板的形状和尺寸有一定的国际标准。在施工过程中,结构模板的标准尺寸和形状应按国家标准。良好的建筑图纸不能超过安装和安装的混凝土的最大承重范围。另外,在二次浇灌中,受力不均会导致结构裂缝的形成,结构模板与相关构件的粘结必须完整。保证多个部位紧密接触,避免二次浇筑可能的侧向张力会导致结构裂缝。   2.5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灌工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浇筑步骤的基本原则是:倒底、下腹、上腹,倒腹、倒顶,从一端向另一端推进;倒底:从中间向两端推进;混凝土振捣:以插入式夯实为主。辅以附件夯实。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混凝土浇筑工艺进行,不得忽视对新浇混凝土的养护,以赶工期和工程进度。在混凝土初凝或终凝阶段,若挤压力或拉力不规则、不均匀,会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质量。因此,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应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混凝土各施工环节按规定的浇筑程序施工,并对浇筑时间、清洁细节等进行规范。振动频率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裂缝,以控制施工项目混凝土结构的裂缝。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裂缝将影响工程质量和整个建筑物的安全,必须严格控制裂缝问题。在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注意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方法,综合控制选材、配合比和试验。以保证其承压和抗压强度不低于建筑初步设计图纸规定的质量要求。避免其影响建筑施工的质量,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危。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科学合理使用裂缝控制技术,可以从混凝土配制、结构设计、浇筑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着手,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出现裂缝问题,只有保持混凝土尽可能高的质量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建筑的安全性,促进建筑业及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此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确保建筑施工的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1]金辉.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探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9(08):36-37.   [2]刘伟.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裂缝控制技术分析[J].四川建材,2019,45(06):233+235.   [3]渠磊.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与防裂缝控制技术[J].居舍,2018(31):57.

简介:作者:何惠会,职称:高级工程师 出生年月:1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