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幸福教育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8
/ 2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幸福教育策略研究

袁小情

重庆市开州区丰乐街道中心小学 4054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希望通过德育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良好的素质内涵。对于小学生来说,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此过程中加入幸福教育的内容和方案,无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对此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幸福教育;策略

引言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改革,幸福教育被越来越多教育者肯定。德育教学工作在小学教育中比较突出,德育教学的目标是让老师在教学及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幸福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长学生自信,提升小学教育质量。班主任作为引导者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在把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学课堂中发挥的作用无可替代。

1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重要性分析

小学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一言一行将直接给学生带来影响。班主任既是传授学生知识的教师,也是跟学生建立深厚友谊的朋友,所以班主任在负责学生知识讲授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教育,让他们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班主任只负责学生在校内的时间,班主任在这段时间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也将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观念,并在校园生活中指正学生的错误,并告诉他们正确的处理方式,所以班主任又成了学生在学校最亲密的人,既是教师也是朋友,这个时间里班主任将频繁与学生互动并交流,班主任将通过这些方式为学生提供正确引导。教师的语言、行为以及平时动作都将成为学生们模仿的对象,作为一名教师,应处处约束自己,将好的一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并耐心指导教育学生,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

2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幸福教育策略

2.1针对性打造幸福和谐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身心正处于发育的初始阶段,认知能力和自制能力都相对较差。正因为如此,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基于幸福教育的理念,积极打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实现德育和智育的有机融合,让幸福理念充满教学课堂中,以学生学习需要为出发点,推动德育教育。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强化对小学生心理状态和兴趣爱好的了解,不断推进德育教育的认可度。为此,班主任除了常规的教育引导外,还可以设定一些班级活动来强化德育教学效果。如为了教育学生形成尊老爱幼的美德,班主任可以设定情境,让学生表演在公交车上的让座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的表演老人,有的表演司机,有的表演乘客,设定场景,老人可以多背一些重的物品,凸显出站立的难度,然后司机提醒普通乘客让座,而普通乘客则给老人让座,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同时在此过程中也可以体会出老人的不易,认识到自己身心健康的幸福感,也可以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幸福感,进而形成自己的认知。

2.2提高班主任自身修养,并以身作则

由于班主任是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关键,所以提高班主任自身修养,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关键性影响。这就需要班主任以身作则,约束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班主任拥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将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教师良好的一言一行也将成为学生最有效的德育教育手段,让学生养成健康规范的行为习惯,因此,要想获得教书育人的目的,班主任必须端正言行举止,提高自身修养,如此其所开展的教育才会被学生尊重和重视。班主任也要借鉴小学生行为规范中的内容,将其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并以此督促并勉励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

2.3实践活动与理论相结合

小学生天性好玩,若班主任仅凭书本和口头教育,则很难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班主任应抓住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感兴趣的公益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手工艺活动,带领学生做一些星星、千纸鹤等,然后将这些装饰品送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让他们学会关心老人;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献爱心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旧物捐献给有需要的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还可以组织绘画比赛,让学生画出与父母相处的场景,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

2.4班主任应多注重情感教育

班主任在生活及课堂上应多关爱、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爱于善良,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友好相处。班主任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还能发展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培养。

2.5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培养

合作意识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合作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合作学习的设计,融入幸福教育,可以有效强化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在德育教育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展开合作,形成共同的认知,进而产生幸福感和认可感,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内容,提升其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自信心等,促进学生的品德素养全面提升,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在展开“该不该扶摔倒的老人”、“该不该给大街上的乞丐钱”等话题讨论时,由于社会上出现了敲诈扶起老人者钱财的行为以及职业假乞丐的社会现象,使得很多学生对于这种情况不知道如何取舍和认知。为此,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同组学生合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小组内容进行共同探讨,总结观点,然后同辩论另一方展开讨论,一方认为应该扶老人,应该给乞丐钱,另一方则认为不应该扶老人,也应该对乞丐置之不理,最终做出总结,分析两组学生观点可取的内容,做最终的整合,得出结论,告知学生该做助人为乐的事还是要做,但是也要掌握识别骗人的伎俩,在此过程中,不断升起学生的责任感和幸福感。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应及时调整自身教育理念,必须战胜德育教育面临的种种困难,真正肩负起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重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成长为具备较高思想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沈红霞.基于幸福教育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J].名师在线,2019(25).

[2]张伟强.探索幸福教育让生命幸福成长[J].基础教育参考,2019(01).

[3]左劲松.践行新幸福教育培养担起未来社会发展重任的人才[J].基础教育参考,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