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8
/ 2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

颜巧敏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达埔中心小学福建永春 362600

摘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指出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然而实际教学中,数学知识抽象,尤其涉及到的很多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能力与想象能力,这就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加没有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一,教师要付出真诚的爱心,用“爱心”敲开学生的兴趣之门

教师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的人,而不是毫无情感意识的机器。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就决定了教师必须要带着真诚的情感去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教师仅仅把教学当成工作来做,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流程,这样学生就难以对你的课产生兴趣了。所以,在教育教学工程中,我们一定要付出自己最真诚的爱心,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与依赖,从而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记住,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作为数学教师,就必须要学会用自己真诚的爱心去敲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之门。当然,这一点是难以在课堂上完全实现的,更多的是要在课外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我前几年任五年级数学教学时遇到过一个学生,他的数学成绩非常差,是大家眼里的“后进生”。但我并没有嫌弃他,而是静下心来分析他后进的原因。观察一段时间后,觉得他的性格非常内向、孤僻,多方了解后,发现其原因是父母离异后母亲离开了他,他爸爸给他找的后妈对他很不好,从而造成了他性格的自闭倾向,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了解到这一点后,我首先是在生活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照,然后再经常和他沟通交流,结合他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再是从基础知识给他补起。这样长期坚持,从不间断,慢慢地,他对我产生了信任与依赖,对我的话也是言听计从。当然,对数学学习也产生了空前浓厚的兴趣。经过两学期的努力,他就跨入“优生”的行列了!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即使不是班主任,也要在生活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呵护,在学习上认真帮助分析,查找原因,帮他们定制切实可行的计划,用老师真诚的爱心让学生喜欢上你,用真诚的爱心去敲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之门。

二、注重教学的形象性,让“形象”成为学生兴趣产生的基石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所以,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就必须要注重教学的形象性。

1、注重教学语言的形象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形象性的语言,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讲解。比如思维过程、定理、公式的推导等。通过富有形象性和层次性的语言进行描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借助形象思维进行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注重教学手段的形象性。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例如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又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设备,它综合运用声音、图像、视频等方式,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逻辑道理,最形象、直观地展示在了学生面前,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的形象性,能将抽象的逻辑道理转化为形象的直观图像,能化难为易,化腐朽为神奇,从而成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产生的基石。

三、教师上课要富有激情,让“激情”成为学生兴趣的持久动力

“激情”是一种特有的情绪状态,它能让人精神振奋,给人一种无穷的感染力。教师在课堂上如果没有激情,将直接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听讲,课堂气氛也会变得非常沉闷。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富有激情,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幽默的语言、灵活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艺术去感染学生,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找到乐观与自信,寻找到积极向上的动力。学生在课堂上从数学老师那里感受到了激情,自然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一个数学教师如果每节课都能以饱满的激情去面对学生,那么学生也就会从中获得持久的、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就会一直对数学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1. 多给学生鼓励,让“鼓励”成为学生学习兴趣产生的源泉

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要多给学生赞扬和鼓励。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在别人的肯定声中,能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找回乐观自信的心态。学生也不例外,经常给予他们鼓励和赞扬,引导他们对自己形成积极的评价,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优点和细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去激励他们,让他们用自信去克服自身的不足。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能让学生源源不断地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1. 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结合”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保障

数学虽然有其独特的抽象性,但它也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并不是与生活脱节的。又尤其是“解决问题”等部分的内容更是与生活直接相关。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寻找所授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运用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实际例子,进行类比,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增加对数学的亲切感,形象理解相关知识点。同时,将数学学科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也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这样,数学学科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形成良性循环,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探索的意识。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有力的保障,让学生时刻都能对数学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1.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大多数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抽象思维,很难建立空间感。课堂上要利用多媒体,把某些数学知识做成动画的形式,这样声情并茂、图文结合,学生既喜欢,学习兴趣又高。极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效果好,课堂效率高。例如我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利用课件给学生充分展示,把圆柱分割然后拼成长方体的 过程,学生学习兴趣高,很快就理解了公式,记住了公式。

课堂上让学生演某些数学情景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让学生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而行,使学生理解,两个学生同时走同时停。他们所用时间相同,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路程等于速度和乘相遇时间这一公式。课堂上通过学生演能掌握的知识尽量让学生从演中学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