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教育方式如何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8
/ 2

浅谈科学教育方式如何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孙慧慧

合肥锦绣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真正第一次去接触这个与家人之外的人相处的世界,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大部分是在这个阶段培养的。一个科学的教育观,会加深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对幼儿园有一种积极的情绪,从而可以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而不是每天上学都要哭闹一番。下面就谈论一下怎样树立科学教育观,维护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科学教育观;幼儿;身心健康

幼儿园是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可以说幼儿园是幼儿快乐天地,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包括了人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启蒙教育。

但是,从目前幼儿园教育的现状来看,对幼儿健康身心和人格的培养有所忽视,致使目前儿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身心脆弱、怕苦畏难、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身心和行为偏差。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身心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无法回避的课题。现就幼儿园该如何进行幼儿身心健康教育,简要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承担着启蒙教育的重任,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在幼儿身心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的老师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加强学习。把握幼儿身心健康教育的规律,提高对幼儿身心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从事身心健康教育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所需知识和能力,要翻阅大量有关身心健康教育的资料,使得幼儿身心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学前教育工作,在教育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关乎幼儿,而幼儿是一类特殊的教育对象,他们既不同于小学生,更不同于大学生。他们幼小稚嫩,有着不同于成人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又蕴含着无与伦比的学习潜力和发展动力。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尤其需要热爱幼儿,严谨地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把学前教育当作一项庄严的事业来完成,使身心健康教育在目标具体化、科研课题化、管理规范化、责任指标化四个操作层面上展开。而我园通过园本培训和外出培训相结合,多渠道的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将所学的理论内化到自己的行为实践中,达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并将所学的内容分享给其他教师,这样教师带动教师,全面提高专业技能。

2营造轻松游戏氛围,打消幼儿对幼儿园的恐惧

幼儿第一次离开家长独自待上近一天的时间,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一群从未见过的人,孩子的恐惧是在所难免的,极容易情绪不稳定大声哭闹,进而产生各种想要逃离幼儿园的消极情绪。因此就要求教师积极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宽容的氛围,用亲切的语气和幼儿讲话,并加上一些抚慰的动作,让幼儿对教师时产生一种信任甚至依赖,在老师信任的前提下,慢慢与其他的幼儿进行接触,打消幼儿的恐惧心理,一步一步融入幼儿园生活,为幼儿可以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教师第一次在带领幼儿进行游戏时,由于幼儿园陌生的环境,幼儿可能会十分拘束,甚至不愿意去参与,只有教师主动调节氛围,让幼儿感受到轻松、平等融洽的氛围,从而愿意去接触、去参与。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们可以知道游戏对于这个年龄的幼儿的发展尤为重要,通过游戏去模仿社会生活,这种游戏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无意记忆,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发展。这类的游戏可以发展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的人和物。同时游戏的轻松氛围,未尝不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式。

2树立科学教育观,实施家园一体化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发源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因为现在幼儿的思想还停留在表面现象,想要幼儿深入去思考问题的本质是非常困难的,这种情况决定了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会影响到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同时幼儿的幼儿园生活如何也会影响到家庭生活。这就要求家园相互联系,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吸纳各自的优点,改正各自的缺点,在这两个环境中,共同促进科学教育观的发展,进行科学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存上各个家长的联系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联系,反馈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的表现,并定期举行幼儿家长会,在家长会中让家长们来分享幼儿自从上了幼儿园以后的变化,也可以让一些家长来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教师进行点评。因为孩子在这个年龄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自我评价能力,父母一定要正确对待孩子,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

通过这种分享的方式,在帮助其他家长认识自己教育方式不足的同时,也可以增进教师与家长的联系,能更好地实行家园一体化,促进教育科学化。

3建立平等师幼关系,维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在幼儿园中对幼儿来说最有权威的就是本班教师,一个合格的教师,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美好,幼儿会喜欢和老师交流,告诉老师今天又发生了什么样的趣事。反之一个太过于刻板严厉的老师,会让幼儿对教师产生惧怕心理,这种方式让幼儿对所有的老师的印象大打折扣,认为教师太过于“可怕”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师幼关系,虽然教师会比孩子大许多,但是也要学会与幼儿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教师和幼儿相当于朋友,可以一起分享玩具,让幼儿享受与教师的相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护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幼儿园的孩子都会比较调皮,这时候教师如果严厉地批评幼儿,虽然幼儿以后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但是会对教师本人产生惧怕心理。教师需要用温和的方式引导幼儿,以一个朋友而不是老师的身份跟他进行沟通,这样更容易幼儿真心地接受,意识到自己是真的做错了,同时也不会对老师产生惧怕。平等的师幼关系可以为幼儿不成熟的世界观输入一些正确的思想,引导幼儿走上正确的道路,可以一定程度上维护幼儿的身心健康促进幼儿茁壮成长。

结束语

幼儿园首先让幼儿进入了集体模式的生活,幼儿难免会产生排斥、畏惧的心理。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认知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坚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让幼儿的身心不再像杂枝乱叶般发展,做到有序科学,为其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楠楠.浅谈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J].才智,2016(3):105.

[2]叶青.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浅谈大班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自主性[J].青春岁月,2015(4).

[3]肖玉.幼儿独立性能力培养探究[J].青年与社会,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