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项目成本控制的优化管理及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8
/ 3

建筑项目成本控制的优化管理及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

符如曾

广州金田房地产有限公司

摘要:

文章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现实情况,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来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提出了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的理念,值得同行借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进行优化,这是企业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它影响着一个施工单位的发展前景。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实践和经验总结,有针对性的对特定的施工企业项目成本进行管理与控制,可以很好的控制项目施工的成本,确保工程的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逐渐得以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建设形式一片大好,显现出一篇繁荣的景象。但是在建设工程造价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现了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并代表着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客观、公正的标尺。文章主要就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和要素、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项目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企业施工;项目管理;成本控制;

1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和具体要素

1.1施工项目管理的具体要素

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它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这就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施工项目管理是具有系统管理的特点。因此,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认真研究并强化其管理。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1)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即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入生活要素以满足施工需要。

2)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在施工中适当搭配,协调地发挥作用。

3)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在动态中寻求平衡。

4)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1.2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

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包括技术、社会、经济三个分系统,这三者是施工项目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侧面,三者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技术系统。技术系统是三个分系统的核心,因为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向业主交付低成本高质量的工程产品。施工活动关键是技术性活动,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并创造优质产品,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

2)社会系统。施工项目是由人来操作的,故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为社会系统。项目管理,人是第一要素。工程施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较全面的施工技术知识,具有较高的组织领导工作能力,而组织领导工作能力高低的体现关键就在于能否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也是顺利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所在。

3)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是项目管理施工系统的关键分系统,是“目标分系统”之一。工程施工是一种生产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经济活动过程。工程施工势必投入“人、材、机”及资金、投入太多会造成浪费,投入不足又会影响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

2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2.1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制订相应的措施和方案,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2.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2.3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偏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2.4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一个工程项目是由多个单项工程组成的,每个单项工程也应具有相应的成本目标。因此,将一个工程项目的总成本目标逐个细化,落实到施工班组,签订成本管理责任书,使成本管理形成自上而下的良性循环,达到从源头控制成本管理的目的。

2.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成本控制应用的具体措施

3.1增强全员责任成本意识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不只是管理的问题,而是管理、经济、技术与法律等的综合反映。加大成本管理的宣传力度,就要从成本管理和控制的优越性方面来引导,将一切影响成本控制的因素纳入强化管理范畴,切实增强全员责任成本意识,这样才能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3.2强化全过程控制

成本管理,要经过开工前成本核算、施工中成本控制、竣工后成本考评三个主要阶段,只有把握好各个阶段,才能有效控制成本。施工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过程中,各业务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强横向业务联系,充分发挥成本管理部门的核算职能作用;技术部门的龙头作用;计划部门的基础作用;物资、设备、质检、安全等部门的管理作用;财务、审计部门的监控作用;纪检部门的法律监督作用;各级领导的带头作用。这样才能确保责任成本控制系统不失灵,成本管理运作的能力不断完善和加强。

3.3工程直接费用的有效控制

3.3.1材料费控制

施工材料的消耗约占工程总成本的60%~65%,在整个工程成本控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材料的成本控制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即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

1)用量控制:①在合理使用的条件下,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②不断改进和优化施工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部署;③购料时要严格办理验收交接手续,对检验不合格或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的材料,应立即与供货方办理更换或退货手续,以免埋下质量隐患;④加强现场管理,材料进场后应妥善堆放保管,避免二次倒运。运用行政、经济的管理手段,健全和完善材料的管理机制,实行统一采购和供应,降低采购价格。

2)价格控制:①及时掌握建材市场的动态,采用“双控”原则,坚持“质量择优而买、价格择廉而购、路途择近而运”的原则,以降低成本;②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争取材料直拨,减少中转环节,计算好库存,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加快货物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3.3.2机械费控制

严格控制机械使用费的支出,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机械设备的内部调度机制,确保主要机械的利用率;结合市场行情,确定合理的机械租赁价格;严格执行机械的保养程序,减少不必要的修理费;配备技术素质高的机械手,开展机械设备责任制,把油耗和人为损失降到最低,提高台班出勤率;成立设备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设备调度、检查、维修、评估等具体事宜;对主要部件及其保养情况建立档案。

四、实景建模的精度分析与技术总结

对于实景模型的精度评定,暂时没有相关的精度评定标准,业内习惯将相片分辨率和空三解算的平差结果作为实景的精度评定标准。本文从与实测点进行比较的角度分析讨论精度问题,且只针对上文中提到的三项实景建模的案例而言,得出的结论并不具备广泛性和普遍性。精度对比过程中首先理清了一个思路,相较于传统的二维测绘图将精度分为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而言,实景模型已经将这两项统一到三维坐标系中,变成一项精度。在宋庄区和加压区两项实景范围内,进行了比例尺1∶500地形图的实地采集。通过叠加和坐标的提取等操作,发现无论是同名高程点还是地物重合度,实景模型与1∶500地形图的差值都在厘米级范围内,甚至发现了二维图中实测点位准确,绘图出现操作偏差的情况。莒县区实景模型比较特殊,测区内只有少量的实测地形点,分布比较散乱,测区其中一角没有可用的控制点参与空三,且空三解算出的平差结果不理想。通过比较同名高程点差值,出现两种情况:在缺少控制点的测区一角处地形点差值在±0.5m左右,而控制点范围内的地形点差值都在±0.15m以内。通过以上的精度分析,笔者认为在三处测区采用的解决方案能满足精度要求,但不是最高效的方案,还需进一步的实验。此外,通过莒县区建模发现:虽然在不设置控制点的情况下,也能建立实景模型,但生成模型不是一个刚体,控制点能够让模型产生形变,所以在必要位置的布设控制点是不可或缺的。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目标应该是与质量、进度相结合而取得最低成本,即最大产出的实现取决于如何强化项目造价管理、有效分配和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在不变规模、标准、工期和不降低质量的条件下,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投资成本,以提高建筑项目的投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强化对建筑项目进行全过程成本控制的管理。成本控制的目标决不是越低越好,而应与质量目标和工期目标平衡协调。成本控制的三个阶段也不是相互孤立,而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只有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施工项目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只有搞好施工项目管理才能够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之管理科学。

参考文献:

[1]赵卫兵.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项目成本控制[J].石河子科技,2017,8.

[2]周福喆.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方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7.10.

[3]黄德.试论建筑企业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22.

[1]郭明星,杨然.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分析与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4.

[2]王龙.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

[3]杨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项目管理分析与研究[J].城市建设,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