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常见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6
/ 2

探讨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常见问题与对策

吕刚

广西桂世洁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 要:最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高效推进,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领域也表现出几大新型的特征,一是建设企业规模的扩大化,二是企业指导思想理念的多元化,三是工程施工技术的复杂化,四是实际工程应用价值的集成化,这四大发展趋势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持续推进两大方面起着莫大的作用,但建设工程领域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自然环境问题,注重人类活动环保性的理念也再次烙印在大众脑海中,在此影响下,建设项目竣工后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要求标准再度提高。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保验收检测;策略

前 言

环境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中的重要一环,在实际工程中,往往通过进行工程竣工后的环境保护验收工作来评估该项目环境管理的实际效果,因此竣工环保验收工作在整个建设工程项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对于建设工程项目建立了“三同时”的法律条文规定,同时也对所有项目进行对环境影响与质量进行评价的行政审批程序,因此通过审批程序的所有项目都必须严格遵照“三同时”相关规定施工,并且在竣工后,还要采取环保验收的方式进行验证,确保企业严格按照“三同时”相关规定进行施工,验收达标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近几年以来,我国环保部门也针对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后的环保验收工作制定了相关规定,这些规定涉及各个产业,但我国实际实施验收工作时存在着一些对环保监测验收的质量和进程造成一定影响的问题。

1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概述

我国有关部门制定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这一官方规定,因此建设项目竣工后的环保验收监测工作实际上就是指各地的环境资源管理部门根据这一规定中明确的流程及标准对已竣工的建设项目工程进行环保方面的质量评价及风险评估。这项工作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是整体性,即这项工作的开展贯穿了建设项目从项目规划直到最终投入使用的全过程,唯一不包含的部分是设备排污状况;第二是动态性,即这项工作的实施流程并不完全固定,相关部门进行监测时需要根据每项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模式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最大化的效益。

2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常见问题

2.1 专业验收监测人员匮乏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建设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我国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保护监测的工作岗位上的人员需求也越来越多,但在需求量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却并未对高校对口专业进行大力扶持,使得相关专业无法为该领域工作岗位提供专业性人才。在如今全面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对于进行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工作的工作人员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有用职业素养及业务能力,更需要他们对计算机设备及相关应用软件的操作烂熟于心,而这样的新要求是目前很多工作人员并不具备的能力。除了上述问题以外,由于企业长期缺乏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经常出现重叠的现象,甚至存在部分职责无人担任的现象,使得环保验收工作不能严谨有序的进行。

2.2建设项目验收流程缺失

就目前我国各类建设项目的竣工环保监测工作现状来看,行业内普遍存在着监测流程缺失以及监测标准模糊的问题,这使得实际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工作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就具体问题来说,首先,部分企业在运行项目时处理污水的总量过少,达不到监测人员所能分析的最低标准量,使得相关调查数据无法展示企业真实情况;其次,许多进行监测工作的人员在调查污水处理情况时,忽略了自然环境以及设备试运行时间对于实际数据产生的影响,并没有对不同的项目进行灵活的处理,因而监测分析结果很难客观反映项目的真实环保状况;另外,由于目前很多企业缺乏对相关监测人员必要的监管与制衡,实际对项目竣工环保监测工作的系统方案设计并不完善,监测人员对相关技术以及设备的应用能力也较低,使得整个环保检测工作的效果都不太理想。

2.3 建设项目监测对象限制

在目前这个阶段,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在此理念引导下,国家对于建设项目的环境监测过程非常重视,在各项工作中大力推动。以往传统的监测工作的重心一直在于以工业园区为代表的生产型建设工程项目,因此现如今的监测也多受其影响,很多监测人员认为这种类型的项目工程内容会对生态环境的健康以及自然资源的利用产生更深远的影响。这样的方式显然将非工业生产用途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忽略掉了,有时候部分工作人员甚至将用于工业园区的传统模式生搬硬套到非工业项目中,导致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工作的实际效用大幅降低。

3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创新策略

3.1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工作在其具体的流程中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即工作具体细节繁多以及工作程序复杂,因此仅仅依靠人力所能达到的成效有限。尤其是部分监测工作制定的方案涉及一些颇具主观性的指标,例如居民生活质量等, 这就需要有关部建立公开透明的公众参与机制,并长期执行,以此有效的对周边各大公共敏感点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这样有利于生态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可以定期让街道社区等选出民众代表进行集会,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并综合,同时也可以同步对周边企业展开问卷调查,双管齐下使得相关部门对于民众的想法有更深的了解,从而确保监测工作的真实客观性。

3.2严格把控验收监测条件

有关部门在开展项目竣工环保监测验收工作之前,必须对实际工程的各项细则有所了解并据此制定相匹配的实施方案。一般而言,如果要使环保验收监测的数据保持真实性,该建设工程项目所需要的生产负荷量必须比其理论知识生产能力高75%以上。另外,有关部门在对项目进行监测时会将其工艺流程也包含在内,这种情况下,只有有关人员全面监测该建设项目各个具体详细的方面,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工作才能达到应有的作用。另外,优秀人才的引进也不可忽略,负责监测的相关部门应严格把控招收研究人员的标准,杜绝鱼目混珠的现象,与此同时,部门管理人员也应当加强对体制内人员的专业培训,并通过多种手段适时举办研究相关先进知识的教学,研究人员的知识素养决定了监测工作的成效。

3.3 严格控制验收监测时机

对项目环保水平的监测很大程度上受到监测时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有关部门在进行监测工作时,一定要选取最合适的时机。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非常重要:第一,验收监测目标是以生化处理技术设施建设为主体建设目标的项目时,相关部门需在当前实际情况下选择最差的环境,并尽量在进行污水处理监控时将水温控制在20~30℃的范围内,以便工作人员根据实际状态进行合适的处理。第二,为使监测结果的误差范围更小,在对某项目开展工作时有关部门应确保所采集水样均来自同一水体。第三,监测工作不应当仅采用定期排查的模式,应与随机抽查相结合,使监测结果更具有一般性。

3.4充分运用各类信息资料

在建设项目竣工后,工作人员在进行环保验收监测工作时往往都需要辅助应用相关的数据和资料信息,这个流程在验收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验收提供数据支撑。在应用相关资料和数据时,必须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要确保使用的数据都是官方认可的,不能胡乱应用未经官方授权的数据,还要全面审查各类相关资料,提高应用数据和资料的可信程度。在分析相关资料和数据时,要加强引进和推广新技术,发挥新技术和新手段在报告编写和数据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3.5加强人员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在进行环保验收工作时,提高验收人员的有效工作效率以及杜绝操作中出现纰漏或偏差等现象非常关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就需要提升各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重点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在技术培训中,要重点讲解具体实践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环节,重视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让其在培训中得到显著提升,并确保每一位验收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检测手段,确保验收工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加强相关监测验收人员的责任意识,按照规定执行每一项工作流程,并记录好监测的结果,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

结 语

总之,开展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监测,在提高生态建设水平上有不可忽略的显著作用。以此为基础,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严密控制竣工环保验收工作的合格标准,并对该工作的检测验收时机进行严格管控,另外可以以建设公开透明的民众监督机制为基础,全面落实竣工环保验收工作的细节要求,以期能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产生长期有效的促进。

参考文献

[1]唐春梅.浅析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4):101.

[2]万祥,张晓雨.橡胶制品企业项目竣工环保自主验收存在问题及建议[J].中国橡胶,2019,35(03):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