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教学法在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改革中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6
/ 2

项目化教学法在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改革中的实践研究

黄瑞婕

云南技师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300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机械基础课程是众多技工院校内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与职业规划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这门课涉及众多知识面,内容复杂,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无聊,很难培养学习兴趣。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法;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改革实践

引言

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才有今天的局面和规模。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联系设计课程和工艺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的桥梁,在机械专业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使得先修课程机械制图的标注更加系统、规范,为后续课程如机制加工工艺、数控技术与操作等专业课奠定重要基础。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包括“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两大部分。“极限配合”属于标准化范畴,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测量技术”属于计量学范畴,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

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它是借助于项目的实施来完成的一定的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2项目教学法特点

项目教学法主要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亲自参与到项目处理的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所要学习的内容,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和探索创新的全方位素养,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全面充实地巩固掌握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该教学方式主要特点有以下两点:一是目标指向的多重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新力与创造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促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巩固。二是培训周期短见效快,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参与到课程练习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1.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知识体系,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从字面上也很容易看出它是由两部分组成,极限配合多是一些书本知识,测量技术更注重结合实践来具体操作,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的具体内容有测量技术基础、表面粗糙度、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检测等。高职的传统教学思路非常老套,所有课程都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具体讲解,后半段的测量技术方面再做一些具体实验,课程就算完结了。2.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刚才的课程介绍可以看出,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是很强的,高职学生的学习素养不高,对于这种看起来像听天书的课程,很难做到有效的学习,导致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课堂效率极其低下。它的课程安排太过于注重理论,跟高职中的与岗位结合的思想相违背。

4项目化教学法在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改革中的实践

4.1根据工作计划来完善项目内容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协作能力,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与意识,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通过分小组的方式,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具体的项目,合理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可以确定团队名称及口号,从而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到项目学习中,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2项目实施

动手实践探索--内径百分表的使用内径百分表的使用主要通过4个微视频制作来学习。课前同学已通过网络自学,此时将安装步骤写在学生任务单上,在课上再一次小组学习,动手操作。微课1--安装可换测头(60秒)(1)学生观看微课1,探究内径百分表的可换测头的安装。(2)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安装测头的要领。安装测头。可换测头与活动测头之间的合适距离一般大于被测基本尺寸的0.5-1mm,保证测量时活动测头能在被测孔极限尺寸内自由运动。这可用游标卡尺完成测量,校对两测头之间的距离是否合适。(3)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微课2--安装百分表(26秒)(1)学生观看微课2,安装百分表。将百分表装入量杆中,当百分表的指针从不动到缓慢转过半圈或一圈,表明百分表压入的程度适当(小技巧:百分表的小指针在0-1内锁紧螺母)。(2)教师巡回指导。微课3--百分表调零(120秒)(1)学生观看微课3,探究内径百分表的调零方法和要领。(2)学生动手操作,用千分尺作为基准,将百分表的指针摆动到顺时针的极限位置时拨动表盘到零位。3)教师巡回指导。微课4--测量读数(26秒)(1)学生观看微课4,探究孔径测量方法和要领,并能正确读数。(2)学生动手操作练习测量孔直径。此时,需注意两点:一是让定位护桥找到直径的最大处;二是要轻轻摆动,找到指针的顺时针极限位置。

4.3成果展示

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小组长作为代表分析测量数据,判断零件合格性(尺寸在公差范围内的合格,进入下一工序或入库;不合格的返修或报废)。有的小组还讲解了在调零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些疑惑,小组讨论,给予解答。

4.4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专业能力目标,了解互换性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标准化和优先数系,掌握极限与配合制的基本概念,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运用极限与配合制基本知识,正确进行公差配合选择的理念;具有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分类、度量指标、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等基本知识;对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滚动轴承、圆锥和角度、平键和花键联接、普通螺纹以及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应掌握其中的基本知识。2.职业能力目标,标准化、互换性的深刻理解与应用能力;具有识读公差配合的能力;典型零件精度设计能力及其检测方法的掌握,并进行合格性判断;传统检测工具与现代检测工具的应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掌握量具量仪的日常保养。3.职业素养目标,培养与他人一起工作的合作精神;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培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具备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根据国家高职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高职人才培养须走“实用型”的路子,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才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针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与特点,依据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培养目标,从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分析出发,打破学科化的知识体系,组建一系列行动化、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拓展性的学习项目,按照项目化教学方式将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所需的能力和知识充分地、全面地融入其中,对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首先,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技能性、应用创新性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力求达到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目的。其次,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调整师生定位。再次,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突出项目化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拓展学习渠道。

4.5项目化教学法在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中的具体措施

首先向学生表明该课程的好处,直接进入企业,可以获取一定数额的工资,前提是要把“任务”做好,把任务作为学生的驱动力。根据课程和企业的要求,老师首先总结出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内容,通过老师和技术人员对于仪器的具体讲解具体操作,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之后要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一定要保证学生的安全,对于危险性和技术性较高的操作还是要交给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但是如果学生表现十分优异,最后可以让学生在资深员工的指导下进行操作,要大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步入到社会上,没有人会督促你学习,你不思进取的后果就是被社会淘汰。项目化教学法在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中的考核方式理论跟具体操作应该至少为四六开,三七开也未尝不可,总之一定要培养好学生实践能力,职高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实践型人才,与之相吻合。

结语

项目化教学法在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中可以更好对高职学生进行实践化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毕业后尽快的从学校融入到社会中,但是具体的操作模式还不规范,还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希波,奉德祥.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J].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2]刘树杰,李丽.提高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1(16):162.

[3]张雪梅,张祖凤.项目教学构建职业能力—“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分析与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