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在基层血站的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6
/ 2

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在基层血站的应用效果评价

颜峰

烟台市中心血站 山东烟台 264003

【摘要】目的:探讨在基层血站血液检测中采用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方案的价值。方法:选择我血站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无偿献血标本12440例,均使用酶免检测、核酸检测两种方法开展平行筛查,如果酶免疫检测结果为阴性,则以核酸检测NAT挖出HBV-DNA、HIV-RNA、HCV-RNA的检测,如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开展分项定量检测以及乙肝血清学补充实验,对检测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酶免检测筛查发现HBsAg、抗-HCV、抗-HIV-1/2仅1种试剂为反应性标本与无反应性标本共计11328例,而采用核酸NAT检测发现阳性标本共计38例,阳性检出率为0.34%(38/11328)。采用酶免检测对HBsAg、抗-HBa、抗-HBe,HBeAg、抗-HBc进行筛查,最终确定24例,确认阳性率为78.95%(30/38)。进行定量检测HBV-DNA阳性15例,阳性率70.83%(17/24)。本次研究中未检测出HIV-RNA、HCV-RNA阳性患者。结论:在基层血站平行筛查中采用酶免检测、核酸检测两种方法开展平行筛查能够相互补充,可有效降低血液疾病传播的风险,对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有显著价值。

【关键词】核酸检测;酶免检测;平行筛查;基层血站

基层血站积极做好血液检测工作,加强输血传播病原体筛查,对提高血液、血制品的安全性,预防与控制血液相关传染疾病的扩散有显著价值[1]。目前国内基层血站在献血者血液筛查时,多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简称酶免检测)进行梅毒、HIV、HBV、HCV的检测,虽然能够有效降低血液传播疾病扩散的风险,敏感度较高,但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核酸扩增技术(NAT)在临床检验中已经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其敏感度、特异性均较高,可缩短病毒检测的窗口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3]。我血站在采用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进行血液检验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故现就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无偿献血标本12440例对两种检测方法平行筛查的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血站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无偿献血标本12440例,均使用酶免检测、核酸检测两种方法开展平行筛查。所有献血者均满足《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的有关标准,在采血过程中,均保留ELISA、NAT两种样管,在采集血液后,将血液标本放在2~8℃冰箱之中。采集血液标本4h内完成1500g室温离心20min低温离心,并在离心后保存在2~8℃环境中,要求在24h内完成NAT检测。本次研究中12440例献血者中男7322例,女5118例,年龄18~52(37.65±11.20)岁,纳入对象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本次研究所使用设备包括:STARLET全自动酶免加样仪、FAME16/20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罗氏cobas s201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使用试剂包括:HBsAg检测试剂盒、抗-HCV检测试剂盒、抗HIV1/2检测试剂盒、乙肝血清学补充试验以及对应仪器配套耗材。

所有献血者标本均进行酶免检测、核酸检测平行筛查,在检测中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血液标本检测结果HBsAg、抗-HCV、抗-HIV-1/2对两种试剂反应均为阳性则标本属于阳性标本,否则则属于阴性标本,需要进行NAT检测。核酸检测时,严格按照仪器以及试剂盒的说明书完成操作,对单个Pool结果为阳性的样本,需要进行拆分。混样有阳性,拆分为阴性,则判定为血液标本为NAT阴性;如果混样与拆分均有阳性,则判定血液标本为NAT阳性。对核酸检测所得到的阳性标本再进行分项定量检测以及乙肝学补充试验分析,完成HBV-DNA、HIV-RNA、HCV-RNA分项定量检测与乙肝5项检测。

1.3观察指标

  1. 分析核酸检测结果。(2)分析分项定量检测结果;(3)分析乙肝血清学补充实验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经酶免检测筛查发现HBsAg、抗-HCV、抗-HIV-1/2仅1种试剂为反应性标本与无反应性标本共计11328例,而采用核酸NAT检测发现阳性标本共计38例,阳性检出率为0.34%(38/11328),详细数据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核酸检测结果分析表

检测方法

例数

阳性标本数

阴性标本数

阳性率

酶免检测

核酸检测

12440

11328

1112

38

11328

11290

8.94%

0.34%

2.2分项定量检测结果

进行定量检测HBV-DNA阳性15例,阳性率70.83%(17/24)。本次研究中未检测出HIV-RNA、HCV-RNA阳性患者。

2.3乙肝血清学补充试验

采用酶免检测对HBsAg、抗-HBa、抗-HBe,HBeAg、抗-HBc进行筛查,最终确定24例,确认阳性率为78.95%(30/38)。详见表2。

表2 24例标本乙肝“两对半”血清学模式

项目/例数

6

3

2

2

4

3

1

2

HBsAg

抗-HBa

抗-HBe

HBeAg

抗-HB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讨论

核酸扩增检测技术以分子诊断技术为基础,可实现对病原体核酸的检测,主要包括核酸提取、核酸扩增、核酸检测三项步骤。在病毒检测时,由于其抗原、抗体蛋白结构的变异,所以容易出现窗口期漏检的问题,而核酸检验敏感性、特异性强,且具有自动化的优势,在感染病毒数天就可检出极为微量的病毒核酸,有利于缩短检测的窗口期,对降低漏检率,保障输血安全有明显的价值[4]。且研究表明,混合血样通过核酸扩增检测技术能够将HBV的窗口期缩短至9d,可将抗HCV的窗口期缩短至59d,将抗HIV的窗口期缩短至11d,这进一步体现出了核酸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5]。本次研究中,采用酶免检测发现阳性1112例,阴性11328例,阳性率为8.94%。而采用核酸检验,则在阴性样本中检出阳性标本38例,阳性检出率为0.34%,说明该方案可实现对酶免检测结果的有效补充。而在该38例阳性标本中,经过定量检测与ELISA筛查,确认阳性标本24例,由此可认为采用核酸扩增检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有利于检出隐匿的HBV感染。对该75例标本进行补充实验,并进行追踪检测,发现未能确认HBV感染6例,考虑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包括标本运输时保存、运输不当,因为长时间的运输、过高的温度环境,可能导致核酸分解。另外在留存血液样本的过程中,血浆中病毒颗粒存在泊松分布现象,病毒浓度分布不均衡,故检验样本的病毒浓度可能降低,这也可能导致漏检问题。针对该类漏检现象,在进行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进行平行检测时,应该注意规范操作,注意控制好检验的时间,严格按照说明书完成操作,且在检测前需要对标本进行摇匀处理,尽可能使得病毒浓度均匀分布,降低漏检率,保障平行筛查方案的应用效果[6-5]

综上所述,基层血站在血液检测中采用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方案效果理想,能够实现相互补充,有利于降低临床用血时疾病传播的风险,对提高血液质量,保障输血安全有明显的价值,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车玉盒,杨晓红,董小强,姬书芳,燕立德.定西市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的结果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8):177+180.

[2]缪茜虹.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平行筛查血液在基层血站中的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2):68-70.

[3]陈艳萍.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在基层血站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36(04):623-625.

[4]夏兵.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02):166-167.

[5]党进,王英,白桂红.单人份核酸联合ELISA平行检测血液筛查方案探讨[J].甘肃医药,2018,37(01):49-51.

[6]刘宜仲,陈爱华,彭佛喜,黄守民,张煜,刘艺庆,杨甦,钟瑜,王瑛琨.六种HIV酶免血液筛查试剂的评价[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09):1007-1009.

[7]黄敏, 吴安明. 核酸检测技术在基层血站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8, 028(0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