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 事件发生的原因与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5
/ 2

校园欺凌 事件发生的原因与预防

刘红燕

湖南娄底市涟源市荷塘镇中心学校 417122

摘要:校园欺凌事件在学生之间发生频繁,开始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有效地防止校园欺凌,保护未成年人,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本文主要分析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校园欺凌;原因;预防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我们经常耳闻目睹,如何有效的防止校园欺凌,保护好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

一、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校园欺凌指的是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包括斗殴、性侵害和敲诈财物等)而造成的暴力行为。为什么校园欺凌事件屡屡发生呢?作为亲临教育一线的我综合一些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情况,认为有以下原因:

①个人原因

校园欺凌属于一种攻击性行为,欺凌者大部分人从小缺乏家庭关爱,甚至常常遭遇家庭暴力。他们也选择用暴力宣泄自己的不满;被欺凌者往往具有某些消极的自我概念或自我认知,自尊心较低,缺乏自信,要么走向极端暴力,要么自暴自弃,形成习惯性无助感。

②学校原因

学校在欺凌行为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教育环境的严重失调会使学生对学校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样会导致校园欺凌行为增加。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过分关注分数、关注学业的同时,学校及老师没有看到传统教育模式存在弊端,有些校园欺凌者学习成绩是不错的,由于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老师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间接纵容了这些学生的行为。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一些老师则倾向于不管不问,任其自暴自弃。

中小学生处在一个心理极其敏感的时期,如果老师缺乏责任心及耐心,疏忽中小学生心理上的需求,极容易造成他们心理上的畸形发展。不仅学业上没有取得相应的进步,在健康人格的形成上也会形成消极作用。

③家庭原因

家庭是孩子成长与发展最基本的动力因素,直接影响了孩子幼早期的健康行为塑造。许多家长对中学生之间的欺凌行为的认识存在误区,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孩子间的嬉戏打闹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过激的举动或者身体上的伤害都能忍则忍;还有些家长受"不能吃亏"的意识主导,为了培养孩子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做生活的强者,单纯地灌输这种观念:你不欺负别人,别人就会欺负你——这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这样的法则面前,文明、道德成了软弱无能的象征。

④社会环境原因

目前,市面上,网络上的大量小说、游戏、书籍都包含色情与暴力情节,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非常容易受到影响,甚至连一些热门幼儿动画片里也开始出现"暴力美学",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导致他们极易因盲目模仿,追求刺激而产生暴力冲动。

总的来说,校园欺凌事件的多发既与学生不健康心理,缺乏家庭关爱和不良社会风气有关,也与学校教育教学的不到位有密切联系。

二、加强品德教育,预防校园欺凌事件

从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原因来看,多数学生由于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三观"形成上缺乏了成熟的认识,促使理想信念的缺失,才会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甚至是犯罪行为。所以品德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把在校学生培养成一个有正确政治立场,价值观明确,有利于个人和群体发展的人。

  1. 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进行必要的理论教学讲解外,还可以合理地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努力做到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中心环节,用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品格养成,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关注每个孩子的不寻常表现,做到事前早发现,事中及时处理、事后对施暴者进行必要的干预、惩戒和教育,促其行为转化。

2、开展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专题讨论,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既可以谈论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原因,也可以探讨其危害,总结归纳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方法,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从而养成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形成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个性品质。要培养教育学生摆脱校园欺凌事件的干扰,避免对自己造成危害,同时要教育学生在校园欺凌事件中自卫的原则不是以暴制暴,而要以合理合情的方法告诉对方自己不是软弱可欺的。如果反抗后对方仍未停止欺凌,应该在自卫的同时,大声呼叫求助,并且找机会逃走。记住保护好自己是最重要的。

3、面对校园欺凌事件,教师要教育学生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展开斗争,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教师也可以邀请公安,司法教育专家到课堂上给学生们宣讲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使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的合法权益,树立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了解我和他人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认识处理我与他人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1. 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加一些专题的展览,或到一些社区开展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以榜样的展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充分领会非暴力沟通的好处,学会在情绪冲动中理智,冷静地处理问题,防止欺凌、暴力事件的发生。

要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绝不能单靠学校的品德教育,也不能仅仅靠一两次大规模的专项整治,更需要遵循"人"的教育目标和规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校园欺凌事件

鉴于校园欺凌与学生心理状况的密切关联,应该把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预防校园欺凌的基础性工程,构筑起预防校园欺凌的"防火墙"。

1、注重预防为先,全力构筑预防校园欺凌的牢固防线。

①学校要坚持以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为重,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积极引导学生的健康心理倾向,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等时机,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把预防校园欺凌主题融入班会活动,带领学生思考,讨论如何应对校园中的欺凌事件,开展以"怎样正确对待校园欺凌"的主题辩论会。

②优化教育行为,引导有暴力倾向的学生认清欺凌行为的危害性,使他们逐步减少乃至消除攻击性行为。充分发挥校园心理咨询室的功能,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和心理咨询教师的培训,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设立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信箱,对已发生的校园欺凌行为或可能引发校园欺凌行为的苗头或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跟进解决,力争将欺凌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

2、坚持家校联合,培育学生和谐互助的良好心理。

①把坚持家校联合作为预防校园欺凌的重要环节。学校可利用家长会,教师家访等时机,引导家长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多与孩子沟通,多换位思考,多鼓励孩子,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给孩子更多的信任,让他们发现并保持自身的优点,克服自身存在的缺陷。

②要把家长心理教育作为预防校园欺凌的一个环节,学校可利用各种时机或场合,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引导,纠正一些家长“宁做狼”,“不做羊”,“不能吃亏”,“不能被欺负”的家庭教育理念,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方式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校园欺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只有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学生之间和谐友好地相处,才能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校园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最温暖的港湾。

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只有老师、家长、学生与社会之间,从内心深处彼此尊重,彼此珍视,传播正能量,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从长远的利益出发,才能真正避免校园欺凌事件,修复学生的心灵,校园才会真正成为被美好希望所浸润的地方,才能创建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