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解决大班额《手绘效果图》分层次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2

浅谈如何解决大班额《手绘效果图》分层次教学

蒋雯

绍兴市职教中心

摘要:本文以绍兴市职教中心16建装高工2班为试验班,针对如何做好中职学校教学中,大班额“手绘效果图”分层次教学进行了研究浅析。阐述了教师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了解的重要性;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符合学生实际手绘能力进行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分层次”教学以及“带动性”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大班额 手绘效果图 中职 分层次 带动性 空气法教学

1引言

室内手绘效果图对于室内装饰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无论是从事设计专业还是施工专业,基础的手绘能力是必备的专业技能,对于设计师来说还是进行设计沟通的重要手段。该课程实践性较强,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已经动手能力,熟悉掌握基本的线稿掌握,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问题与分析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的现象,但在这个现象背后的是中职学生普遍理解能力偏低以及专注能力欠缺的问题。本课程虽然在行外人眼中会觉的很有趣,一张张生动有趣的效果图,色彩丰富,但是在练习的前期却是枯燥乏味。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余角透视、三点透视的理解,线条、立方体的练习往往会使学生慢慢失去学习兴趣。一张好的效果图需要绘图者大量重复练习钢笔线条,练习马克笔运笔,大量的重复操作需要极大的耐心,过了新鲜劲和好奇阶段的学生往往会觉的枯燥乏味,出现倦怠现象。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不断对学生进行刺激,帮助他们讲积极性内化尤其重要。

在中职学生选择专业有几个原因:一是学生自身对本专业有兴趣;二是家族从事本专业;三是录取时调配。这就出现一个问题,第一类学生的艺术修养是最好的,个别学生甚至是有很好的绘画基础,第二类学生因为有家族基础,对此有良好的资源,对专业学习相对轻松一些,第三类学生是学习困难最大的,既没有自身学习动力,也缺少外部压力。这些对专业教学,尤其是手绘这类个人动手操作的专业课带来很大的阻力,第一类学生和第三类学生的差距有时候会对教学进度产生严重的影响。建装高工班的组成更是复杂,在上述的问题基础上,还存在同一个班级部分学生选择从事设计工作,部分学生选择从事施工作,部分同学选择从事施工管理工作。如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解决大班额中,手绘教学的顺利进行,并且让每一位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学习到需要的专业知识很值得我们探索。

3解决

手绘效果图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从事专业工作时能体现他们的专业性,而对专业性的要求是不同的。选择设计师方向的学生对手绘效果图的要求最高,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手绘基础,同时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审美基础;选择施工方向以及施工管理方向的学生需药能清楚绘制施工图并能在手绘图中体现正确的透视。本人在从事手绘效果图4年的基础上,对如何解决这类矛盾浅析如下。

3.1基础分组——教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

作为一名专业课程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现代的教学方法固然必不可少,但作为实践性操作课程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了解也是相当重要的。通过了解学生专业导向,以及学生自身对专业的热爱及绘画基础和天赋,可以对学生进行基础分组工作。

分组要求如下:

第一类,每组必须有2位设计方向学生(起引领作用)

第二类,每组有2-3位绘画基础一般,但是上课认真的学生(中坚力量)

第三类,每组有1-2位需要有强有力外力支持的学生(被带动)

以16建装高工2班全体38个学生为例,全班分为6个小组,期中5个小组为6人,1个小组为8人。小组成员围圈坐,而不是传统的以横向或者纵向为小组单位。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了解自己组员的绘画水平,上课状态以及课后练习所花费的时间和经历,这对第二类同学有很好的刺激效果,以及带动作用,每当想松懈的时候便能通过第一类学生的影响而进行自我调适。当一个小组内只有个别学生不想画的时候,他们为了面子也会进行一定的坚持,几次的坚持和组员的提醒后,也就成了习惯。

3.2教学分层——内容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手绘在室内设计中被广泛定义为“室内透视效果图”或者是“室内设计手稿”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因此手绘设计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同时也需要了解商业需求,一定程度上满足建筑空间的划分、设计理念的表达、工程工艺的采用等许多设计元素。因此在教学内容中,针对第一类学生,教师必须融合《建筑制图》、《人体工程学》等专业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只有掌握这些才能在手绘室内效果图中把握空间尺寸、掌握物理结构。同时一幅优秀的手绘作品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因此手绘者的审美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这些都是对一类学生需要提出的要求,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涉及。

不同于第一类学生,其他学生不仅在天赋上有所欠缺,同时也缺少一定的外因动力,通过调查发现,第二类学生往往是选择施工方向的学生,此类学生对手绘要求相对低一些,尤其是在艺术修为方面可不做要求。因此,流畅的线稿以及精准的透视是最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强调

3.3教学方法——空气教学法

木心先生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学代宗教”审美能力对普通大众都是如此重要,更不用说对设计了。那么如何提升审美能力呢?审美能力并不是数学公式,明白1+1=2就可以的,审美能力是内化于心境,外现于细节的,是需要长期影响而浸润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本人运用了空气教学法,每天利用在非教学时段通过一体机自动滚屏播放优秀设计大师的室内设计作品、手绘效果图、优秀摄影作品以及优秀手绘插画,只有在一个有美感的环境中生活,才能成为有美感的人,才能绘出有美感的手绘作品。通过在16建装高工2班的长期教学实验,与平行班1班进行比较,具有非常明显且巨大的效果。不仅对手绘效果图的审美能力进行了提升,同时还对学生日常生活品质的追求及生活态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变,并且对部分同学的三观产生了积极良好的导向作用。

3.4作业布置——内容不同、要求不同

由于分层次能力不同,教学过程中要求不同,因此在教学后期对学生的作业要求也应有不同要求甚至是不同的内容。以16建装高工班同学为例,第一类同学的作业要求是线稿流畅,透视精准,同时马克笔笔触清晰,配色具有一定的设计美感;第二类学生的作业要求是线稿流畅,线条有张力,透视准确,能运用单色马克笔进行简单的明暗关系上色;第三类学生的作业要求是线稿清晰,能明确表达结构关系,透视基本正确。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自我能力的正确评估。在16建装高工2班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会不断根据学生进步、退步情况进行分类调整,同时也会定期举行冲级赛,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总结

大班额的教学环境中,手绘效果图课程教学过程进行分层次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我们要紧紧围绕时代对设计的需求,对艺术对美的追求并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不断结合市场需求和生源特性,探索出更合理有效且实用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手绘效果图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才能更有效地接收知识,掌握所需要的技能,让学生“学即所需”、“学即能用”真正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坚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杜健,律吕谱.《30天必会室内手绘快速表现》 [J].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中国武汉), ISBN 978-7-5609-8841-2

[2] 徐立伟、蒙立英. 在实践中对手绘的认识[J]. 中国科技纵横, 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