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绿地景观的生态化设计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2

论城市绿地景观的生态化设计探讨

吕芯颖

南宁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在城市的环境景观设计中,绿地是园林设计的主体系统,这些有着生命的绿色植物就在城市景观和城市环境中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从城市绿地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来看,景观的生态设计实践过程有待提高。

关键词:绿地景观;生态化;设计重要性;发展趋势;

  绿地景观生态化从某种程度上讲即是通过将生态学原理与景观设计方法的融合创新,使得城市绿地在低维护度的基础上实现景观效果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也是建设和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绿地景观生态化设计

  景观生态化设计也可称为可持续景观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包括城市绿地空间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生态系统结构的合理性。景观生态化设计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景观设计或生态设计,其最终目的是要营造一个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空间。生态绿化设计不仅仅考虑景观的功能与形式,更应该协调所有设计要素的关系。包括与相关城市上位规划的对接,与绿地周边环境的对接,与绿地所在区域的城市服务功能的对接等等,营造一种和谐的城市景观。生态化设计首先要从植物品种的选择与配置上入手。设计师应充分了解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景观应用特点,根据立地条件和场地功能,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和绿化景观空间的营造,遵循和融共生的原则从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以及疏密程度充分考虑,形成异质性强、层次丰富、立体化的多样性植物景观。设计中追求绿化景观完全融合到自然环境中,其层次变化,并非是乔木、灌木的简单组合,也并非是各种植物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地简单排列在城市绿地内,而是更注重区域范围内的绿化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空间格局的合理性。良好的绿化养护管理是确保景观设计效果和实现绿地生态服务功能至关重要的一环。生态化设计不仅仅考虑平面布局与三维的景观效果,还应考虑如何减少养护成本,包括修剪、灌溉及病虫害防治等多个养护环节的有效控制。

二、绿地景观生态化设计重要性

  1、植物配置合理

  符合城市绿地性质和功能要求。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要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总体布局要协调,整体采用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在主出入口、主广场等处,可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等处采用自然式种植。考虑常年景色变化,合理搭配植物,做到四季有景。对于冬季景观要做到常绿针叶树与落叶树并重,适当添加常绿阔叶树,并加强冬季管理。全面考虑植物在视觉、色觉、味觉、听觉上的表现效果,注意平面上植物搭配的疏密和外缘线,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重视植物景观层次。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在满足植物生长要求的条件下,按照绿地的功能和结构要求选择植物种类。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和植物搭配。根据成年树木树冠大小来决定种植距离,兼顾速生树和慢长树,常绿树和落叶树,乔木、灌木、草本相结合,观叶树与观花树的相结合。考虑地形、建筑等因素,组成有韵律、有节奏的立体空间结构,垂直要有高低落差、主次变化以及必要的重复;水平要做到前后错落、疏密有致、明暗变化。

  2、合理片植

  要增加绿量,片植无疑是增加绿量的一个好办法,这样做,施工企业是最喜欢了,施工技术简单,工程量又多,最容易获利。可是,作为建设业主来说,就要仔细想想了,片植的利弊哪个大,利在哪里?无疑是增加了绿量、施工容易、初植景观好看。而弊呢?严重违背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限制了植物的地上地下生长空间,养护成本大,需要经常修剪,关键是寿命不长。按常规来说,十年的片植植物,生长必然严重衰退,此时挖出来的植物毫无用处,不挖难看,挖掉心痛,可是这与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方针是相违背的做法。所以笔者认为,要尽量少用片植,除非十分必要,如道路隔离带。提高绿量可以用球灌木代替,配置得好,可以做出很多好的植物配置小品,球灌木长大了挖出来可以用,既不浪费资源,又能获取经济效益。

  3、提高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强城市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首先,应保护城市自然植被和自然遗留地,建立保护地,同时应修建绿色廊道和生态栖息地,形成绿色生态网络。也要增加开放空间和各生物斑块的连接度,减少城市内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给物种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境空间。作为一个不断发展而表现出有序性和系统性的整体工程,构建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为城市的物种多样性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城市绿地群落的构建工作中,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地理环境、土地类型以及具体的气候条件来进行选择和规划,通过绿色植被的选用,提升环境的整体自我调节能力。

4、植物色彩

  植物色彩是园林色彩构图的骨干,也是最活跃的因素。许多彩叶地被植物的茎、叶、花、果都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色彩美,其中最基本的色调乃是象征生命的绿色。然而不同植物的绿色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绿色又有着千差万别。据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出版的色卡显示,园艺植物的色彩达808种之多。这些无限生动而丰富的色彩给人们提供了视觉感官上的享受。地被植物色彩足以影响设计的多样性、统一性以及各空间的情调和感受,它与植物的其它视觉特点一样,可以相互配合协调使用,在设计中起到突出植物的尺度和形态的作用。

  5、植物质感

质感是地被植物重要的观赏特性之一,能引起丰富的心理感受。植物质感是植物材料可见或可触的表面性质,如单株或群体植物直观的粗糙感和光滑感。植物质感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方面是植物本身的因素,即植物的叶片、小枝、茎干的大小、形状及排列,叶表面粗糙度、叶缘形态、树皮的外形、植物的综合生长习性等;另一方面是外界因素,如植物的被观赏距离,环境中其他材料的质感等因素。

三、城市绿地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发展趋势

每个城市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文化,这些特色文化是这个城市的宝贵资产,应该传承和发扬光大,城市特色文化是城市的地域特色。在城市绿地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发展中,将这个城市的特色文化融入其中。在发展的的同时把那些“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在融入其中,特别是一些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开发,促使城市绿地景观生态化的体现。我们的现代社会正处在传统模式向现代化的生态的城市过度的重要时期,要合理安排城城市绿地景观的布局,还要依据当地城市的文化特色,民族特点,去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在城市城市绿地景观的追求生态化设计发展,也不能忽略了地域特色,朴素的自然生态景观装饰。一个和谐社会的发展要做好,和谐好城市特色文化,做好城市文化建设。城市文化的和谐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一个城市地域特色发展的基础,把他们各自的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的文化。这样不仅可以维护好当地特色文化,还可以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的安定和谐。现代城市的绿地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城市绿地规划要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以人为本,重视规划的整体性,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伴随着人们对城市规划的重视及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作为从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我们,必须紧密结合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与要求,以科学合理、以人为本、注重实用为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才能使城市绿地系统有一个"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连宽.浅谈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9

  [2]王汝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现状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