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上图入库技术流程探讨 --以象州县高标准统一上图入库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3

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上图入库技术流程探讨 --以象州县高标准统一上图入库为例

狄俊秀

象州县土地储备中心 广西来宾 545800

摘要:高标准农田统一上图入库,是依据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 "十三五"规划,依托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利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等有关部门的管理系统,统一规范标准、统一数据要求,统一上图入库,统一监管考核,逐步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区"一张图",实现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资源共享,为建立健全全面全程监管机制,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监测监管与评价考核,动态掌握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情况和成效提供基础支撑。为切实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上图入库工作,建立信息化管理机制,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提升管理效能的需要。本文结合象州县实际,为方便今后对高标准农田进行统一管理,探讨如何将多部门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项目进行数据处理、项目区范围重叠如何处理、如何进行统一上图入库。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上图入库;统一管理;技术难点

1 引言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战略底线,耕地是基础。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是手段。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可以为绿色技术的推广创造条件,还能促进水、肥、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让广大乡村变成“看山忘水记乡愁”的美丽家园。而通过以规模化的高标准农田替代碎片化的零散耕地,也有利于提升农业规模效益。

2.基本情况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等7部门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上图入库工作方案的通知》(桂国土资发[2018]4号),象州县高标准农田到2020年建设规模目标为69.31万亩,其中,“十二五”期间,全县通过农用地整治(国土部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局)、新增千亿斤粮食(发展改革委)、“双高”糖料基地(糖办)、小型农田水利重点项目(水利局)等重点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规模为41.93万亩;“十三五”期间,按照“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管护、高标准利用”要求,象州县在“十三五”规划期内建设高标准农田规模27.38万亩。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列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实行统一命名、永久性保护和集中监管。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土地整治信息化管理。

3.技术流程

根据高标准农田统一上图入库工作的内容和要求,象州县高标准农田统一上图入库工作技术路线主要包括六个阶段:资料收集准备阶段、高标准农田数据资料整理阶段、制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底图、核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范围、获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基本信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数据入库。

3.1资料准备工作

象州县近年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土地整治项目等农业局、水利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项目资料,包括各部门2011年至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图件资料,立项、实施、验收阶段项目范围矢量数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信息、实施情况、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建设成效、立项、批复、验收等资料。

3.2数据资料整理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单元进行整理,对收集的各部门各年度有关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图、表、册、库数据等信息进行梳理,补充和完善,形成包括空间图、登记薄和登记档案等内容的规范化整理成果。由于项目资料管理的差异性,象州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部门中只有国土部门和“双高办”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的矢量坐标文件,其他部门均只有纸质图件成果,无空间矢量坐标文件。这也为上图入库工作增加了一个前期数据处理的工作,将纸质图件进行扫描后矢量化。

3.3制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底图

通过收集的国土局、农业局、水利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土地整治项目资料、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资料,提取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范围线、已实施范围线、已验收范围线,将提取的范围线套合最新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2016年)和遥感影像图(1:2000),获取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上图入库工作底图。通过分析最新土地调查数据库每块图斑在遥感影像的纹理、色调、位置、形状、范围和周边环境,判读土地利用现状地类,对影像判读地类与数据库地类不一致的,依据影像特征勾绘不一致图斑边界,按照自上而下、从左到右、从“1”开始的顺序统一编号,每个不一致图斑的编号均具有唯一性。标注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信息,主要标注包括项目区范围、高标准农田范围和新增耕地范围,然后以行政村为单位,制作外业调查底图。

5f1a863ff37de_html_a1264961a20c0593.png

图1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底图

3.4核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范围

外业实地调查项目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地类与遥感影像判读地类不一致的图斑地类、核实调查各部门项目重叠部分并实地核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等相关信息,包括已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实施),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质量等别,高标准农田建设位置信息、投资信息、建设任务信息、工程建设信息、建设成效信息、土地权属管理信息等。

项目区范围重叠指对于同一个项目区内高标准农田,有两个部门同时上报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范围,水利部门在项目范围区内做了一条水渠、发改部门在项目范围内修了两条生产路,两个部门同时对同一范围内的耕地进行了提质改造,那么高标准农田就存在项目区重叠,对重复建设区域要现场核查,然后去掉重叠范,围只保留一个部门的项目进行上图入库,方便后续统一管理。

5f1a863ff37de_html_3057992b9bf19e2d.png

图2 外业核查项目区内高标农田重叠区域

3.5获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基本信息

根据外业调查结果,结合内业标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信息,重新对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信息进行更正标注。整理并确认本辖区本部门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信息。基本信息主要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所属年度、项目所在位置、验收时间、验收文件名称、验收文件文号、投资信息、项目区拐点坐标、高标准农田拐点坐标、建设规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新增耕地面积、建成高标准农田质量等级等信息。对于各部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范围有重叠的情况,项目范围线叠加影像图,分析范围重叠区域,以最新的和最近的项目为主进行上图入库及信息填写。

3.6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数据入库

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内业核实和外业调查内容进行整理,按照高标准农田统一上图入库计划阶段数据库建设、高标准农田统一上图入库实施阶段数据库建设、高标准农田统一上图入库验收阶段数据库建设三个内容进行分类型统一上图入库。

空间数据入库成果数据结构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拐点坐标数据及项目信息数据。坐标数据包括项目区拐点坐标、高标准农田拐点坐标和新增耕地拐点坐标,坐标系统一采用200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文件格式为SHP格式。通过高标准农田统一上图入库及质量检查软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按部门分年度的逐个进行上图入库。

5f1a863ff37de_html_343a4cf853b99bac.png

图3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统一上图入库软件

4当前高标准农田统一上图入库需要把握的几个技术难点问题

4.1关于项目区范围只有纸质图件的处理方式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部门较多,财政部门、发改部门、国土部门、水利部门、“双高办”,各个部门数据资料管理方式方法不同,只有国土部门是存有各个项目区的坐标文件,其他部门“十二五”期间实施项目均只提供纸质资料,并无空间数据矢量材料。那么首先要将纸质图件中的范围线进行矢量化,然后转换坐标系再进行上图入库。技术单位将纸质图件扫描后,将JPG图件导入ARCGIS软件,进行地理配准、以遥感影像为基准找到相同位置进行空间校正,然后再矢量化为面状的项目区范围数据,最后将范围面叠加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耕地数据,获取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提取范围面中的耕地,做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拐点坐标进行统一上图入库。

4.2关于统一底图底数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统一采用最新的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成果和遥感影像作为基础底图,对建设项目区范围内的耕地进行提取,做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保证数据来源一致、数据口径一致、指标体系一致、存储交换格式一致、入库渠道一致,形成可汇总、可比较、可共享使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大数据”。各部门提供的项目区范围内高标准农田统一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建设后管护和土地利用及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等情况。

4.3关于信息平台系统建设

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各部门建设项目统一“上图入库”,依托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并结合各部门相关管理系统,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录入监测监管系统,确保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及时上图入库,落实到“一张图”上,并建立信息化管理机制,对高标准农田实现全程监控、精准管理。目前,由国土部门牵头的统一上图入库工作,由于机构改革,现在由农业农村局牵头进行,各部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建设的项目已入到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的,已经通过技术手段转移到农业农村局的信息平台,没有上图入库的项目也通过技术单位处理后统一导入信息平台,进行各部门各年度项目汇总导出后上交至农业农村厅统一平台进行监管。

4.4关于后续统一管理

在农业农村局将各部门各年度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统一上图入库后,可以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报备系统,实时跟踪项目进展进度,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全程监管。同时,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后续监管薄弱问题,可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监管系统,利用无人机航飞采集项目竣工的高分辨率正摄影像资料,使用带有坐标功能的拍摄终端拍摄工程设施相片,农田种植情况,外业举证和内业信息监管同步进行,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后一直是耕地。

5结语

通过高标准农田统一上图入库工作,将全县范围内各部门2011-2020年已建成、已验收、在建和已立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按时、全面、真实、准确上图入库,达到全面全程、动态管理的要求,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位置明确、地类正确、面积准确、权属清晰。打破以往多部门建设,同时在一个范围内重复建设的浪费资源、管理混乱的局面。本文通过探讨高标准农田统一上图入库的技术流程及一些技术难点,通过严格的数据质量检查,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入库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实现“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狄俊秀(1982.10.17),女,(汉族),2006年毕业于湖北国土资源学院,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专业,主要从事国土资源管理、高标上图入库、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内外业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