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2

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王琳琳

鞍山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省鞍山市 114000

【摘要】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水资源的直接限制和影响了人类的生存质量。为了保护水环境,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时找出水资源质量影响因素,对其采用科学的生态保护措施,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针对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可行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在不断改革的同时也造就了生态环境的恶果。大量的工业污水、废气超标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也为人们的安全用水,科学健康生活带来了危害。为了科学改善水质量,基层单位需要了解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因素,并采用科学的措施来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

1.分析我国水环境现状

工业化工生产模式的到来改变了人们传统健康、绿色生态的用水习惯。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杂质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直接打破了生态平衡,也让水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绿水青山”不复存在。针对现代水环境遭遇破坏的现象,人们在痛心疾首的同时也要迅速做出弥补,为了实现可持续安全用水目标,相关部门一定要抓住水资源质量管理重点,尽快挖掘影响水质量的原因。经过调查分析,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了气候因素、水土流失因素;而微观角度来看,其包括了水质污染和人为开采因素。针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来看,群众可以采用的措施有开源节流,减少排污量;企业应当控制排污范围,严格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或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减少杂质、污染物排放。

2.总结水环境质量的影响表现

以上可知,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分为了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包含了工业活动,人类生活排污等;自然因素包括了自然环境影响,如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如图1所示)。

5f1a7f77171e5_html_53b645b69da8105.png

(图1 水土流失)

自然环境对水资源影响直接表现在了大气环境和水土流失方面。首先,气候变化对水环境的质量影响没有得到大多数人重视,实际上,大气循环是气候变化的主要推力,随着自然循环,大量的二有害气体排出,直接升高了地表温度,进而造成酸雨、温室效应等。当温度升高过快,水资源环境也日渐枯竭,地表的河流面积和分支也急剧减少。

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使土地肥力日趋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导致水旱灾害发生,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对山区农业生产及下游河道带来严重威胁。水土流失在影响水环境的同时,也影响了当代农业生产经济。我国是“沙漠化”特征最为明显的国家,根本原因在于早期的滥砍滥伐导致植被附着率降低,雨水夹带泥土、砂石到河流,最终导致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人为因素对水环境质量影响体现了工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矛盾,工业化生产的自然环境影响包括了水质污染问题、人为的过量开采问题,针对目前水环境污染问题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重工业生产速度迅速,很多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最终对自然环境造成直接影响,其次是人们对水资源的无节制利用,大量的开采水资源,也加速了水质污染恶化速度,这也导致了水环境失衡问题,直接影响了水环境的质量。

除开以上几点因素,环境影响较大的就是地壳运动,虽然地壳运动是自然自身的运动属性,但人类的地质活动剧烈,如建设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也引起地壳高频率活动,继发影响水环境分布出现变化。

3.水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分析

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应当立足于以上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并基于水生态环境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最终为实现高效生态建设,促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基础。2015年12月发布的《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提出,到2030年,建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全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4万平方公里,其中新增水蚀治理面积86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15亿吨。针对这一目标,基层单位应当更加努力,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质量。

3.1改革政策

面对日益枯竭的水资源、污染严重的水环境,人类要从现有的自然灾害中看到自己的过错,并采用科学的补救措施来改变水生态环境。对此,我国政府大力提倡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加强了种植绿化建设,通过不断提升植被绿化面积,加强全民植树来治理滥砍滥伐问题。基于群众用水,企业建设发展,我国大力提倡归根还林政策,并加强植被管理,以此来提升和加强植被宣传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管理质量。

3.2加强企业管理工作

在历史的见证下,人类应当意识到种植植被的重要性,面对错误的滥砍滥伐,疏忽管理行为,企业应当做好表率,极力控制工业生产排污影响。首先,建议其建立完善的排污处理计划,限制污水排放,并提升工厂的资源管控率,减少废气、污水排出。其次,做好质量管控,从污水的源头做好生产管理,积极采用新的工业生产技术,淘汰老化的工业生产工具,并不断引进和污水排放质量。最后,引进先进的绿色生产技术,现代很多火电厂、化工厂都采用了可过滤的有害物质排放生产技术,该技术可以代替陈旧的老化生产技术,控制污水、臭气排放,真正实现“眼看蓝天白云,手捧青山绿水”的目标。

3.3减少城市建设污染

施工活动中严格按合同要求采取设置截排水沟和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造成水土流失;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运输的物料进入场区道路,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资源十分匮乏的21世纪,水资源即是人类生活生存的生命之源,也是自然循环的重要介质,提升人类安全用水意识,提倡节能减排,也是实现绿色循环,健康生活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刘艳冰,许文娟.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J].环境与发展,2020,32(05):195+197.

[2]何苏,王卓,杨光.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2):108-109.

[3]贾钰蓉.关于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2020(02):183-184.

[4]祝琦彦,吕诗彦,牟春宇.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9,31(06):190+192.

[5]宣艳辉.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30(03):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