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2

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措施分析

黄冬微

温州市龙湾区海滨第二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点,简单应用题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简单的知识,学生对题目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小学数学老师要应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本文根据教学实践分析了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的措施和方法,希望可以给数学老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简单应用教学是数学的重点内容。因为小学的分析理解能力有限,会影响学生对应用题目的理解。所以数学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应用相应的方法措施,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同时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应用题的学习和教学要对题目文字进行仔细观察,要全面观看题目内容,这是审题的关键。所以,老师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学会观察,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学会审题。具体做题时,要习题文字和图像等相结合,有针对、有目的的观察。小学生的特点是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经常被事物表象吸引,不能深入观察和理解题目。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应用题,寻找应用题中的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比如,教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老师让学生学习应用题“学校体育室要买排球,一个排球42元,购买的老师有300元钱,问最多能买几个排球?”老师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习题,寻找其中的数学信息,比如“一个排球42元”“老师有300元钱”,然后应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一个个的摆放排球,在画面下面标注需要的钱数,“一个的42元,两个的42×2=84元……七个的42×7=294元”,学生观察文字和图画,理解了应用题的题意,也就能做题和解决问题了。    2、反复大声读题,理解整体题意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要求老师根据题目和习题的画图引导学生大声朗读。学生对图文结合类型的简单应用题要大声朗读,并说出图形当中的數学信息,这是应用题审题的重点和关键;对于只是文字类型的简单应用题,要求学生反复大声朗读习题,让学生明白和了解简单应用题的题意,进而能深入研究和思考。小学数学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规定相应的读题方式和要求,中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字积累,能够对简单应用题顺利的朗读,老师要做好计划、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反复读题。简单应用题的文字不多,学生出声朗读能更好的理解题意。老师组织学生通读题意后,再进行细读,要读准应用题的每个字。小学生毛躁、不细心,一些学生读题时只扫一眼就着急动手做题,这样很容易发生错误。因此老师要培养学生的稳重性、严谨性,让学生认真读题,逐渐的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细读、慢读,不能漏掉应用题当中的每个文字,画出相应的重点和关键词和数字,以提醒学生注意。通过这样的读题,可以确保学生读题不漏字、不添字,真正理解习题意思。让学生养成仔细读题、认真推敲的好习惯,真正理解和分析习题题意。例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小数除法”时,老师引导学生读应用题,“奶奶要编制中国结,一个中国结需要使用0.85米丝绳,现在有7.65米丝绳,问可以编几个中国结?”老师让学生大声朗读习题,要多读几遍,标出其中的“一个中国结使用0.85米丝绳”“有7.65米丝绳”“问可以编几个中国结?”,然后让学生慢慢的读,确认没有漏字,再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数字和问题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思考解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应用题一般都是比较实际的问题,锻炼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通常来说,应用题的叙述比较长,内容也比较多,学生在面对这种比较长的题目时很容易失去研究题目的耐心,面对这种情况,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就尤为重要。首先,要学生认真阅读题目。数学应用题中表述的数学语言精准程度都比较高,每句话都有可能是已知条件,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实际做应用题的时候,需要斟酌每句话蕴含的已知条件,充分理解题目的意思,从而找到解题的思路。其次,要寻找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许多应用题中的条件并不是直接叙述出来的,是需要学生分析才能够找到的隐含条件,这部分隐含条件往往会对结果有一定限制,或者是对已知条件的补充等,学生如果发现不了其中的隐含条件,得到的结果也一定是错误的。最后,学生需要将题中条件转化为数学语言,为顺利解决问题提供基础。    例如,“修路队要修一条长180千米的公路,原来每天修6千米。修了15天之后为了加快进度,每天修7.5千米。问修完这条路一共需要多少天?”学生在分析题目时掌握二个关键点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应用题。首先要清楚修路是分两个阶段完成的,再就是要知道题目问的是“一共多少天才可以修完”。第一个阶段用了6天,修了6乘以15,修了90千米。第二个阶段,还剩90千米,每天修7.5千米,90除以7.5,修了12天,两个阶段修路天数相加12+6=18天,因此一共需要18天才可以修完这条路。 

  4、学会转变思考角度    学生在实际解决应用题过程中会发现,许多问题不是通过正常的解题思路就可以解决的,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转变思考角度,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例如,“某大型公司有员工6000人,女性员工占比7/12。企业在进行扩建之后,又招了女工若干人。招工结束之后,女性员工占比3/5。求:在招工期间,女性员工新增了多少人?”此应用题按照小学生的正常思路来考虑,就是求出女性员工的数量,但是学生在解决过程时会发现根据自身的知识范围是无法求出数量的。在发现学生不能根据正常思路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就告诉学生换一个角度考虑应用题,告诉学生男性员工的数量是没有变化的。这时候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先求男性员工的数量6000*(1-7/12)=2500人,在扩招之后,男性员工占比2/5,2500/(2/5)=6250人,6250-6000=250人,这时候就可以确定新增女性员工数量为250人。事实上,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都需要学生转换自身的思考角度,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老师探究、分析、发现、实践相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经验,以寻找到更好、更实用的教学方法,增强小学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宗纯.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6 (2):138-138.    [2]王雪芬.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对策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 (1):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