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实施价值对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实施价值对照分析

沈玉会 何梅 鲜蓉华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 四川省 南充市 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价值。方法:抽取本院新生儿共14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管理,评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护理总满意度。结果:和Ⅰ组相比,Ⅱ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5.72%),护理总满意度较高(92.86%),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于新生儿护理期间,优质护理管理措施,既可预防不良反应,还可提高家属满意度,可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管理;新生儿;不良反应;护理总满意度;价值

新生儿即为脐带结扎直至出生28d婴儿,因意识、行为欠缺表达功能,仅依靠啼哭、肢体动作等形式向他人传递信息,若未对新生儿予以及时、针对管控,极易诱发不良反应,威胁生命。优质护理是现代新生儿护理中常见方式,具有全面性、精细性的特点,既可预防新生儿各类不良反应,还可维持其正常生长发育[1]。抽取本院新生儿共140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基本资料

抽取本院新生儿共140例,时间跨度由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均匀划分为Ⅰ组(70例)和Ⅱ组(70例)。男女比为73:67;孕周中间值为(40.12±0.78)周,体重中间值为(3.30±0.12)kg。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

1.2方法

Ⅰ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即全方位评估新生儿体征变化,控制饮食;保持室内安静卫生,且合理通风换气。Ⅱ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详细措施为以下:①体征护理。全天候评估新生儿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呼吸脉搏、体温等,还应详细记录其精神状况、意识状况及黄疸状况、排便状况。②脐带护理。新生儿娩出24h应检查脐带是否存在渗血、异味等现象,及时更换绷带,必要时还应对脐带予以结扎处理,联合5%碘伏棉的使用,对脐带予以消毒预防感染。③大小便护理。由于新生儿活动量减少,可减少喂奶量,少食多餐,还应增加饮水量,定期调整新生儿体位,加快胎便排出[2]。④卫生护理。时刻保证脐部卫生干净,预防感染;利用棉签对新生儿鼻腔予以清理,预防异物堵塞引起的呼吸暂停问题;定期做好室内消毒,杜绝致病菌,1日2次;待新生儿排便时,应及时更换尿布。⑤胆红素控制。借助测定仪评估新生儿胆红素指标,预防高胆红素血症,采样部位集中在额头、前胸,且遮盖双眼杜绝眼部刺激;若胆红素水平过高,则应立即采取对症救治,确保新生儿身心健康。⑥皮肤和鼻塞护理。由于新生儿群体的特殊性,极易出现皮肤红斑、生理性脱皮和皮肤变色等现象,但多会自行消退,可不必处理;若表现为鼻塞,借助棉签对鼻腔分泌物、鼻痂予以清理,必要时可使用5%呋麻滴鼻剂,多为喂奶前使用,可预防吐奶、呛咳和呼吸困难。⑦疾病护理。若新生儿表现为黄疸,遵医嘱采取蓝光照射;若为湿疹,应立即更换衣物,确保其干燥、卫生,再涂抹相应软膏;若为鹅口疮,应明确口腔消毒的意义,杜绝创面感染风险[3]

1.3 观察指标

①评估新生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涉及黄疸、湿疹、鹅口疮。②评估护理总满意度。以自制调查问卷法,对新生儿护理期间家属满意度予以测评,80-100分者为极满意,40-79分者为满意,0-39分者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极满意度+满意度[4]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本课题数据进行处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护理总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数据以5f17dec0614aa_html_8932cede3a1557e5.gif 检验。P<0.05证明数据比较有意义。

  1. 结果

2.1 评估新生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Ⅰ组新生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高于Ⅱ组,即17.15%>5.72%,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评估新生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n、%]

组别

黄疸

湿疹

鹅口疮

总发生率

Ⅰ组(n=70)

6(8.57)

3(4.29)

3(4.29)

12(17.15)

Ⅱ组(n=70)

2(2.86)

1(1.43)

1(1.43)

4(5.72)

X2

4.5161

P值

0.0335

2.2 评估护理总满意度

Ⅱ组总满意度高于Ⅰ组,即92.86%>80.00%,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评估护理总满意度[n、%]

组别

极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Ⅰ组(n=70)

36(51.43)

20(28.57)

14(20.00)

56(80.00)

Ⅱ组(n=70)

57(81.43)

8(11.43)

5(7.14)

65(92.86)

X2

4.9326

P值

0.0263

  1. 讨论

现代社会背景下,居民生活压力逐步增加,而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使新生儿护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原因为:新生儿群体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健全,若仅使用经验性、基础性护理措施,必将会诱发黄疸、湿疹和鹅口疮等不良反应。优质护理是新型护理理念,是以增强基础护理为前提,全方位落实岗位责任制,增强护理质量。特别是在新生儿群体中,做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增强其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感知等能力,还可预防各类不良反应,杜绝医疗纠纷[5]。本课题可知,Ⅰ组新生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高于Ⅱ组,即17.15%>5.72%,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Ⅱ组总满意度高于Ⅰ组,即92.86%>80.00%,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

综上,于新生儿护理期间,优质护理管理措施,既可预防不良反应,还可提高家属满意度,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廖薇,林亚娟,赵杰.优质护理对初产妇新生儿护理及自我保健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0,34(02):315-317.

[2]范丹丹.优质护理对提高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26(01):168-169.

[3]达娃曲吉.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2):92-92.

[4]宋晓卿.优质护理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应用价值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1):173-174.

[5]黄方,高莹,廖艳霞,徐文娟.全程优质护理模式、APACHE Ⅱ评分与NIPS评分对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预测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9,9(24):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