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 PDCA循环法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运用 PDCA循环法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罗小

赣州市人民医院 江西省 赣州市 341000

【摘要】目的:研究运用PDCA循环法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7年-2018年42名护士(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2018年-2019年42名护士(试验组,PDCA循环法管理),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利用PDCA循环法予以管理,以此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19.0%,较高于试验组2.3%(P<0.05)。结论:在职业防护中应用PDCA循环法,可以减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提升防护意识,确保职业安全,值得应用。

【关键词】PDCA循环法;护士;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具体是指:医疗工作中,因为患者血液和体液等污染医务人员破损皮肤,或者表现为针头和锐器刺伤皮肤,极易引发血源性传染病。目前,由于护士职业比较特殊,使其成为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群体,需要对其予以重视,同时应该加强相应防护,以保证护士生命安全[1]。本文选取84名护士为对象,重点研究PDCA循环法的应用效果,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2017年-2018年42名护士(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男10名,女32名,年龄为19-25岁,平均年龄(22±3)岁;2018年-2019年42名护士(试验组,PDCA循环法管理),男8名,女34名,年龄为20-25岁,平均年龄(22.5±2.5)岁。对比2组护士基本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展开常规防护管理,试验组展开PDCA循环法管理,方法包括:(1)创建职业防护团队,其中护理部的副主任承担组长工作,感染科长负责副组长职责,科室护士作为团队成员,由护理部科学制定方案;院感科和护理部进行全员监督;护士长需要保证科室防护全面落实[2]。(2)计划阶段(P):职业暴露发生环节和原因:拔针,护士操作能力差,整体工作比较慌乱;术后清理物品,关于物品放置呈现混乱性;完成抽血后由家属按压环节,主要表现为家属按压操作错误造成误伤;对性病患者进行治疗时,未使用防护面具等;向患者进行引流袋的更换时,未穿戴隔离鞋等均会导致职业暴露等。结合职业暴露原因制定相应改进方案,定期进行监查和整改等。培训内容:全院护士展开职业安全培训,由护理部监督;低于5年工作经验护士展开操作培训,主要是经护理部负责;护理人员调配,需要符合临床需求;调整操作环境,将固定利器盒、适当增加安全工具作为目标;定期监查与整改跟踪,通过持续改进减少发生率[3]。(3)实施(D):①积极展开安全和防护宣传教育:培训属于重要措施之一,坚持按照预防为主理念,可以避免发生职业伤害。护理部需要组织展开防护知识逐层培训,例如:新护士需要加强岗前培训;工作经验丰富护士应该展开锐器伤的预防培训。借助以往案例原因展开深入研究,根据临床实际展开标准演示,保证其具有较高防护意识,正确掌握防护知识和标准。②调整医疗环境氛围,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性,可以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以保护护士生命安全,对于门急诊和肝病科等,需要增加采血针和留置针。③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调整,结合各科室情况进行人员调动,病房床护的比例可以按照1:0.4标准进行,尽量符合临床需求,预防护理人员较少出现工作混乱情况。④检查,根据拟定计划,要求护理部和院感科重点展开预防情况监管工作,每周进行自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认真讨论问题和隐患,科学制定应对措施[4]。(4)处理(A):每月需要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科学制定改进方案,如果已经发生职业暴露情况,需要对其予以随访,掌握事件原因,一旦出现新的职业暴露事件需要重新制定方案,避免发生类似事件。针对存在不足需要作为再循环动力、根据,针对流程不科学及时完善。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选择SPSS 2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组间用x2检验,P<0.05时,代表组间差异显著。

2 结果

对照组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19.0%,较高于试验组2.3%(P<0.05),见下表1。

表1 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n、%]

分组

n

拔针时

注射时

刀片与缝针等

发生率

对照组

42

2(4.7%)

3(7.1%)

3(7.1%)

8(19.0%)

试验组

42

1(2.3%)

0(0)

0(0)

1(2.3%)

X2

6.0978

P值

0.0135

3 讨论

PDCA循环属于新型护理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根据计划与实施、检查和处理顺利展开质量管理,经过每次循环实现整体水平提高。对于医院护士来讲,入职前均已经展开院感知识学习,但部分人员防护意识较差,通常会存在侥幸心理,如果出现职业暴露,会对其身心造成直接影响,甚至对职业信念造成影响[5]。本文研究发现,对于PDCA循环法的应用,可以根据职业暴露情况确定其原因,发生率为2.3%,较低于对照组19.0%(P<0.05)。例如:年轻护士的安全意识较差,除了需要展开防护知识培训之外,还应该掌握疾病危害性。调查研究显示,结核病区出现针刺伤几率较高肝炎病区、艾滋病区,和工作量高、防护意识差等相关,需要加大防护和重视力度。

综上所述,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防护工作中,主要是根据其发生原因制定具体措施,要求管理者对护士身心健康予以关怀,通过提供便捷和安全防护器械,降低职业危害性,降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丁娥,田申,程敏, 等.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调查[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9,37(8):593-596.

[2]任细妹,唐梦荣,肖永红, 等.PDCA循环管理在手术室职业防护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8):119-122.

[3]郑燕芳,吴翠兴.PDCA在医务人员护理重症高危儿(其母HIV感染) 职业暴露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4):239-240.

[4]何旗群,齐辉,吴凤菊, 等.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防范护生针刺伤职业暴露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8,26(2):215-216.

[5]钟鸣,张志彬,吴胞英, 等.应用PDCA减少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 现状分析及干预措施[J].当代医学,2018,24(7):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