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图标培养幼儿自律品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巧用图标培养幼儿自律品质

徐亚莉

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实验幼儿园 620360

摘要:《刚要》指出,幼儿教师需在共同活动以及生活当中,通过不同方式来引导幼儿对基本行为规则进行认识、理解以及体验,逐渐学会自律以及尊重他人。而且,幼儿时期乃是对一个人规则意识加以培养的重要时期,幼儿教师需把规则学习当作载体,把幼儿现实生活当作依托,借助图标在活动以及生活情境当中帮助幼儿对规则加以认识与理解,有效培养幼儿的自律品质。本文旨在探究借助图标对幼儿的自律品质加以培养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对幼儿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自律品质;图标

前言:自律指的就是自我教育以及自我约束,可以做到有所不为以及有所为。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自律品质,极易受到很多干扰,难以做好事情,很难完成相应目标。因为幼儿时期乃是对一个人规则意识加以培养的重要时期,所以幼儿教师需着重培养幼儿的自律品质,这对幼儿未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图标来细化常规

在一日活动中,幼儿教师多数时候都充当着严格控制者以及领导者,常常为了幼儿安全不断限制幼儿操作以及思维,并且要求幼儿必须进行我说你做,一旦幼儿违反规定,教师就会大声斥责,有些教师甚至会当着全班幼儿的面批评违反规定的幼儿,这样会给幼儿心理造成严重损伤。而且,一些教师由于过分强调规则,将多数时间以及精力全都放到常规管理之上。这样一来,不仅会对教育活动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增强幼儿具有的违规欲望。尽管常规培养能够促使幼儿健康成长,然而对于好动、好玩以及好奇的幼儿而言,违反常规属于家常便饭。因此,幼儿教师如果反应太过激烈,不仅和《纲要》当中所提培养个性幼儿这一这一目标不相符,会影响师幼之间具有的和谐关系。假设幼儿教师可以对图标加以充分利用,对常规管理加以细化,可以促使幼儿主动并且愉快地对常规要求加以接受。例如,在培养幼儿沿楼梯右侧上楼下楼之时,因为幼儿无法分清左右,再加上多数幼儿喜爱随心所欲的行走,尽管经过教师反复强调以及提醒,然而依然会时常发生拥堵以及碰撞现象。还有一些调皮幼儿,由于乱走而挡住他人道路,进而常常挨教师批评。对于此,幼儿教师可在楼梯拐角以及台阶右侧错贴上一些小脚丫,这种图标代表前进方向,多数幼儿都非常喜欢这个图标,可以愉快并且主动沿着楼梯右侧进行准确以及快速的上楼以及下楼。这个图标看似简单,然而却十分容易让幼儿构建起动态表象与图像表现之间的联系,进而有效培养幼儿上楼下楼这一良好习惯。在生活环节,有的幼儿准备去卫生间,有的幼儿准备洗手,有的准备去取餐,各有各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如果老师不加以管理,教室内会很杂乱,会出现幼儿与幼儿相碰的情况,有的顽皮幼儿就会把无意变刻意,增加碰撞力度,造成一些小安全事故。如果只靠教师用嘴提醒不仅收效甚微,而且老师嗓子也不堪重负,此时,就可以在室内增加箭头符号,规范幼儿行为,比如进卫生间靠右,出卫生间靠左,取完餐直接往前走,不返回,这样可以避免幼儿相向走动时带来的碰撞,也可以让教室更有序。如此一来,不仅能够避免教师反复提醒以及说教引起幼儿厌烦之情,同时还有助于幼儿逐渐养成上楼下楼期间的自律行为。

二、借助图片来渗透规则

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以及活动之前,通常会向幼儿交代相应的游戏规则,或者和幼儿共同商讨相应规则的制定,同时引导幼儿要对游戏规则进行遵守。然而,事实却是幼儿非常容易忘记相应的游戏规则,进而导致幼儿在活动期间常常出现违规现象。在此期间,幼儿教师可对图标加以运用,以此来对幼儿进行直观提醒。比如,在幼儿非常喜爱的区域活动当中,不少幼儿为争抢新的材料,会无视教师提醒以及警告,快速拥挤到这个区域当中,最终导致所有幼儿都无法玩起来。同时,还会因为材料争抢而产生很多冲突。很多教师都在无奈之下对这些活动区域进行关闭。而为对这个问题加以解决,幼儿教师可培养幼儿的自律品质,对图标加以有效运用。比如,在美工区当中,幼儿教师可画一些剪刀,一张废纸丢进塑料框以及八个人头。针对大班幼儿,教师可增加一些文字,如在剪刀图标旁边标上要小心,在废纸图标旁边标上放进垃圾桶。这样一来,幼儿在活动期间小心地使用剪刀,并且把剪下来的废纸丢进垃圾筐[1]

三、凭借图标培养幼儿自控能力

因为幼儿年龄比较小,缺少自控力,极易受到外界干扰,并且容易忘记规则,尤其是在户外活动之中,教师可借助体图标来帮助幼儿对游戏规则进行记忆,并且有效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由于多数幼儿都非常喜欢户外游戏,并且乐于参与其中,然而由于幼儿过于兴奋,极易导致其在活动期间出现行为失控。怎样让幼儿逐渐学会自控,幼儿教师需对多种方式加以运用,对幼儿进行适当以及适度指导,同时对图标加以充分利用,对活动期间的有关规则加以直观展现,以此来培养幼儿自制能力。

(一)借助图标让幼儿逐渐学会等待

针对幼儿感兴趣的一些活动,幼儿普遍不愿排队,并且不愿等待,进而导致一些儿童经常发生拥堵以及插队现象。对于此,幼儿教师可在游戏期间借助相应图标来提醒幼儿进行有序等待以及排队,逐渐提升其自控能力

[2]。例如,在小兔子采蘑菇、青蛙跳荷叶、蚂蚁搬家以及钻山洞这些游戏当中,在需要排队之处,教师需设置一个接着一个这种图标,以此来引导幼儿逐渐学会按照秩序排队,并且学会等待。同时,在此期间,如果有些幼儿想要插队,此时就会有幼儿指着图标来告诉他必须排队,通过这种活动可以让幼儿逐渐学会等待,学会遵守相应的规则,促使幼儿逐渐养成自律行为。

(三)借助图标让幼儿懂得违规后果

在幼儿园当中,有不少幼儿具有的规则意识比较差。针对这些幼儿,教师可采用适当短暂挫折以及反思这种教育方法,让这些幼儿进行短暂隔离,以此来冷静情绪。所以,幼儿教师可制作一些违反规则之后的反思图标,在活动之前要让幼儿进行观察,并且给予幼儿一些直观暗示[3]。比如,针对没有教师在场之时头向下玩滑梯的这些幼儿,教师除了要暂停其活动之外,同时还需让其在滑梯旁边充当协管员这一角色,以此来让幼儿懂得违规后果,培养其自律品质。

结论:综上可知,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应当将教育渗透在各个环境当中,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通过环境的暗示主动遵守规则,长期遵守规则,将内化为幼儿自主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自律品质。

参考文献:

[1]杨金津.幼儿文明自律的表现形式及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18(22):49.

[2]黎晓敏.谈如何运用蒙氏教育促进幼儿自律行为的发展[J].才智,2018(10):117.

[3]柳小粉.浅谈幼儿园小班生活常规管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0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