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延续护理方案在急性脑卒中溶栓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合理延续护理方案在急性脑卒中溶栓患者中的应用

龙锦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云南 昆明 650032

【摘要】目的:探析合理延续护理方案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溶栓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的急性脑卒中溶栓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延续护理),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1、3、6个月的神经缺损程度(NIHSS);精神状况(MMSE)、生活自理能力(MBI)。结果:观察组不同时点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MSE、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延续性护理方案应用于急脑卒中溶栓患者中有助于抑制神经损伤,改善精神状况,提高生活质量能力,临床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合理延续护理方案;急性脑卒中;溶栓;NIHSS;MMSE;MBI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脑部血供障碍疾病,可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诱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全身性疾病,发病、致残、复发、致死率较高[1]。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是现阶段临床抢救急性脑卒中的首选手段之一,用药后短时间内可有效疏通血管,恢复缺血区血流灌注,改善且保护神经功能,有助于改善预后。有研究指出,延续性护理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2]。本研究旨在探析合理延续护理方案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溶栓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的急性脑卒中溶栓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延续护理),各40例。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43~70(56.5±13.5)岁;观察组:男26例,对照组14例,年龄50~72(61.4±10.6)岁,分组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溶栓前后健康教育、病情监测、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延续性护理,如下:

1.2.1出院前1周

加强沟通,收集患者及家属在医护活动中仍存在的自我管理问题,结合患者依从性,分析成因,制定;针对性的知识宣教、技能培训方案。鼓励患者积极提问,予以现场解答;告知患者下阶段信息、技能培训时间。4~5次/周,30~60min/次,于基础治疗、护理工作后开展。

1.2.2出院前3d

检测患者对以往信息、技能培训的掌握情况,同时全方位评估患者的者病情、生理、行为、心理四项状况,指导干预康复、饮食、活动、药物及随访五项出院依从性内容,初步建立良好医护、护患后续沟通关系。

1.2.3出院第一周

基于郭静毓[3]制定的院外随访标准,以电话沟通,联系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病情康复状况、精神状况、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用药/康复运动依从性,将其问题记录在册,分析成因,改善康复计划并予以再度指导。

1.2.4出院1、3、6个月

基于出院前3d、出院第一周,分析脑卒中复发潜在危险性因素,充分结合社会、家庭支持系等,联合监督及促进患者开展长时间康复训练;与患者家属建立微信群聊,了解患者康复运动的动态信息及存在问题,指导家属正确干预。

1.3疗效评估标准

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使用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即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6个月随访,评估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MMSE):总分0~30,评分越高,即表明患者精神状态越好;改良生活自理能力(MBI),总分0~100,评分越高,即表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5f179a910e6d6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点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MSE、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对比两组患者NIHSSMMSEMBI评分分,5f179a910e6d6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组别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

MMSE

MBI

观察组(50例)

17.55±1.48

13.60±1.19

8.31±0.89

29.49±1.35

93.38±3.93

对照组(50例)

21.43±1.52

17.18±1.46

12.57±1.01

21.73±1.29

83.28±3.47

t

11.567

12.021

20.014

26.284

12.184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 结论

溶栓治疗后仍可≥70%的患者遗留失语、偏瘫等症状,≥50%患者出院后难以正确开展自我康复护理管理,影响病情转归,生活质量较差。治疗后在药物控制的基础上开展康复训练是关键内容,旨在通过对患肢开展主动与被动训练,抑制肌肉萎缩进程,提升大脑可塑性,促进梗死区神经元功能恢复,充分发挥代偿作机制作用,进而不断改善生活质量。而多数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遵医嘱性较差等因素,难以坚持长期自主开展康复训练,因而实施延续护理十分必要。

延续护理将院内护理服务拓展延伸至家庭、社区的护理模式,保证患者于院外仍可得到正确、有效的护理管理,有助于促进康复[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NIHSS、MMSE、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延续性护理的核心导向是保证脑卒中患者坚持长期开展训练,护理措施中,通过纠正生活方式、自我护理信息支持及技能培训、电话随访以根据患者自我护理状况予以再度指导、结合患者家属力量监督且促进坚持运动, 以此不断增强机体功能,加之药物作用,有效抑制神经受损,改善生活自理能力。生理性健康需求得到,内化至心理层面的健康需求,从而改善精神状况。

综合所述,合理延续性护理方案应用于急脑卒中溶栓患者中有助于抑制神经损伤,改善精神状况,提高生活质量能力,临床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

[2]石海燕,李丽.社区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0):66.

[3]郭静毓.院外随访干预的流程再造对提升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4):16500-16501.

[4]王萍,高华,马玉,祁玉霞,等.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溶栓术后病人治疗有效性及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0,34(02):3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