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对策

刘小翠   

滦南县中医医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目的 探究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均分为行常规护理的参照组38例与行综合护理的研究组3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综合护理后的HAMA、HAMD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后的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有效消除负性情绪,得到满意评价,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综合护理;心理状态;

前言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糖尿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多,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数量也逐渐增多,该类患者极易产生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降低治疗依从性[1],严重者出现悲观厌世、抗拒治疗等不良心理,需实施科学护理干预。本文将以76例患者为对象,探究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6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4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8例。参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3例与15例;年龄在54-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96±4.74)岁;病程为5-12年,病程平均值为(8.41±3.39)年。研究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3例与15例;年龄在56-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78±4.98)岁;病程为5-14年,病程平均值为(8.67±3.45)年。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

行环境护理、健康知识宣教、用药指导与透析安排等常规护理。

1.2.2 研究组

给予研究组综合护理:

基础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血糖、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了解患者疾病发展情况,并进行指导;强化与控制糖尿病患者血压、血脂、血糖与体重等指标,使其达到标准水平,包括正确的使用药物等。

生活习惯护理:指导患者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低钾低盐,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清淡食物为主。患者需结合自身情况合理运动。

心理护理:采用通俗易懂方式向患者讲述疾病有关知识,使患者熟练掌握疾病有关知识;指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面对治疗,观察患者情绪变化,一旦出现负性情绪需及时疏导。积极与患者沟通与交流,交接患者需求,并介绍疾病发生原因与预后,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

疾病护理:患者行手术治疗时,术前需指导患者不要随意的转动眼球,避免对其他组织产生伤害,若患者伴随眼压升高、呕吐、恶心等症状,需及时告知医师,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控制眼压。术后需定期入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心理状态:使用HAMA量表与HAMD量表进行评估,越焦虑、越抑郁则分数超高。

使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结果包含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软件(SPSS19.0)证实数据之间关系,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使用T值检验,若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产生。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研究组综合护理后的HAMA、HAMD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后的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X±S,分

组别

n

HAMA评分

HAMD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38

13.98±1.34

6.49±1.45

12.78±1.56

6.43±1.37

参照组

38

13.79±1.56

9.78±1.63

12.57±1.68

8.76±1.26

T值

/

0.7946

5.0936

0.5634

4.9678

P值

/

0.6254

0.0000

0.6936

0.0000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7%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8.9%),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研究组

38

20

16

2

36(94.7%)

参照组

38

16

14

8

30(78.9%)

X2值

/

/

/

/

4.1455

P值

/

/

/

/

0.042

3 讨论

研究数据表明[2],我国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数量逐渐增加,表现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疾病的有效防治与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给予及时治疗,以及高质量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综合护理属于程序化护理模式,在应用过程中,程序化具体护理内容,通过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综合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护理诊断,结合诊断结果,制定护理方案,并应用于患者实际护理过程中。近年来,随着综合护理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证实了该护理模式可促使护理效率有效提高,保障了护理服务有效性,避免了常规护理过程的盲目性。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综合护理后的HAMA、HAMD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后的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有学者选取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研究[3],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显著,与本次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有效消除负性情绪,得到满意评价,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沈巍.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55):200-200.

[2]姚永科,尚文斌.三七联合导升明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2016,47(5):47-48.

[3]王鲔,林翠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措施的系统评价[J].循证护理,2015,1(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