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窦娟娟 齐济 陈思佳 通讯作者:王丹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 目的: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科2016年3月-2018年11月诊断为新生儿黄疸患儿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患儿退黄时间、蓝光治疗照射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经治疗与护理后,试验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明显少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试验组患儿治疗后退黄、治疗照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蓝光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中,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儿退黄时间、蓝光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效果理想。     【关键词】 综合性护理; 蓝光治疗; 新生儿黄疸; 护理效果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新生儿时期临床症状,是新生儿科常见病症,主要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异常增高,致患儿皮肤、黏膜、巩膜出现黄染,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而生理性黄疸无须治疗,经数日恢复即可痊愈[1]。病理性黄疸发病后,若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则可能会损害中枢神经功能,引起智力低下、抽搐、听觉障碍等后遗症 [2-3]。    目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主要采取光疗,蓝光治疗为比较广泛使用的配合治疗方式,但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护理风险因素,致治疗时间延长。因此为保证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需实施合理护理干预。选取本院新生儿科2016年3月-2018年11月诊断为新生儿黄疸的患儿90例,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新生儿科2016年3月-2018年11月诊断为新生儿黄疸的患儿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纳入标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明确;皮肤完整。排除标准:肺不张、肺炎、肺内出血、皮肤疾病、重症感染、等其他疾患患儿。本研究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蓝光治疗 蓝光箱准备:检查灯管、电源,确保湿化箱内无菌水达到标准水位线,使用荧光灯管蓝色波长范围420~470 nm,预热温度为32 ℃,湿度50%~60%。患儿:清洁皮肤,佩戴黑色眼罩遮挡会阴部,头部偏一侧。疗程:24 h/次蓝光治疗,间隔时间12~24 h,复照8~12 h。    1.2.2 护理方法 (1)对照组:创造舒适环境、严密监测各项指标、叮嘱患者家属配合等。(2)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①系统化健康教育:为使患儿提高安全感应实施温柔的鼓励,多予精神抚慰。对家属答疑解惑,进行健康教育,消除顾虑以及紧张感,了解发病的原因、对患儿的护理方法、日常注意事项等,使患儿家属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提高患儿家长的治疗和护理配合度。②饮食指导:人工喂养,避免空气吸入胃内,为减少吐奶和窒息危险,喂奶后轻轻抱起新生儿,拖住新生儿头颈部,并采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背部,帮助其打嗝,之后协助新生儿取右侧卧位。③光疗环境护理:选择柔软、干净、干燥的浴巾,采取脐带包裹法以减轻患儿焦虑感,使其恢复胎儿般舒适。头部垫置浴巾中段枕,置于保暖箱内部,调整体位2 h/次,并在此过程中,注意保证新生儿距离保温箱四周存有一定的距离。在蓝光照射治疗时,由于患儿因缺乏安全感而哭闹,护理人员应用轻柔语言哄患儿,保证蓝光治疗的效果。④身体护理:在蓝光治疗时应做到及时擦干汗液,定时更换尿布,随时保持新生儿皮肤的清洁干燥,可以适当用护臀膏防止臀红。⑤抚触护理:因新生儿不适,难免出现哭闹行为,因此应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方法为挤捏法抚触四肢,指揉法抚触背部及头颈,每个动作重复3~5次,2次/d,10~15 min/次。促进消化和吸收;增加生长激素分泌,促进生长发育,使宝宝的肌肉更健康,关节更灵活;提高宝宝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对宝宝睡眠有好处;有利于智力开发;促进情感交流。⑥安全感护理:为增进患儿舒适度在患儿头部下方放置柔软毛巾,并保证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对话、按摩等方式进行安抚新生儿情绪。⑦感染预防护理:在整个护理干预过程中,严格注重无菌操作规程及隔离制度,保证操作的规范性与清洁型,并保证每天均予以脐带护理。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儿在护理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总胆红素检测方法:抽取空腹12 h脉血,经3 000 r/min离心分离后,置入全制动生化仪中检测。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哭闹、皮肤损伤、发热、皮肤干燥、精神疲倦等,并记录两组患儿退黄时间、蓝光治疗照射时间、住院时间[4]。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校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49例(54.44%),女41例(45.56%);出生时体重2 349.42~4 037.18g,平均(3 265.42±315.82)g;孕期35~41周,平均(38.23±1.23)周。试验组男49例(54.44%),女41例(45.56%);出生时体重2 450.36~4 005.37 g,平均(3 196.73±309.75)g;孕期36~41周,平均(37.25±1.75)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与护理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其中试验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715,P=0.029)。    2.4 两组患儿治疗后退黄时间、蓝光治疗照射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儿治疗后退黄时间、蓝光治疗照射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新生儿疾病,高浓度胆红素进入血液并透过血脑屏障,致胆红素脑病威胁患儿生命安全。而在孕妇产前或生产过程中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极易引发新生儿黄疸,成为常见新生儿疾病,生后2~3 d出现生理性黄疸,一般不经治疗可自行消退,因此无须过度干预便可恢复。而病理性黄疸病情较危急,部分患儿可出现高膽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5]。在治疗中蓝光照射简便、经济,波长与血清中胆红素最高吸收波长非常接近,转变为水溶性,通过尿液或者胆汁中排出。但在治疗中易引发如发热、皮肤问题等副作用。因此随着医疗手法的逐渐发展,也使得护理模式与时俱进。患儿因缺乏安全以及舒适感,四肢动作频繁且哭闹,难以完成治疗过程。因此需要护士精心喂养,考虑患儿的生理特点,通过构建“鸟巢”可模拟母体子宫使患儿感受到舒适感以及安全感,刺激皮肤以提高消化系统,提高排泄能力[6]。稳定了患儿的情绪,有利于提高治疗。本研究采取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家属答疑解惑,了解对患儿护理方法、日常注意事项等,提高患儿家长的治疗和护理配合度;饮食指导采取人工喂养方式,喂奶后轻轻拍打背部,帮助其打嗝减少吐奶和窒息危险;光疗环境护理中采取脐带包裹法以减轻患儿焦虑感,使其恢复胎儿般舒适,调整体位2 h/次,并用轻柔语言哄患儿;身体护理中及时擦干汗液,随时保持新生儿皮肤的清洁干燥;抚触护理中挤捏法抚触四肢,指揉法抚触背部及头颈,促进消化和吸收、提高免疫力;安全感护理中通过对话、按摩等方式进行安抚新生儿情绪;感染预防护理中严格注重无菌操作规程及隔离制度,保证操作规范性[7]。夏光平[8]研究表示,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综合性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63.16%,观察组住院时间为(3.12±1.13)d,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3.23±1.15)d、10.53%。本研究经治疗与护理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其中试验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11.11%,试验组患儿治疗后退黄时间、蓝光治疗照射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豪[9]研究中指出,收集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率92.11%,对照组为63.16%。

综上所述,采取综合性护理,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中,减少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儿退黄、蓝光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贾承英,崔彦敏,张青,等.早期护理干预在胎膜早破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7):2726-2728.    [2]杜雪枫.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指数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3,3(6):120-121.    [3]彭旗文.抚触护理联合早期游泳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8):3522-3523.    [4]涂九凤.抚触护理联合早期游泳对新生儿黄疸的作用[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7,34(6):26-27.    [5]叶科琴.抚触护理联合早期游泳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7):00069.    [6]邵志蓉,吴丽红,黄静,等.新生儿游泳抚触操对新生儿黄疸和早期生长作用的效果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3):143-144.    [7]张苏红,徐晓妮,王亚萍,等.抚触护理联合早期游泳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7):161-164.    [8]夏光平.茵栀黄口服液、布拉氏酵母菌散、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1):121-122.    [9]李豪,杨永志,杨蓉,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散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10):1143-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