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获得性肺炎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获得性肺炎护理分析

王祖虎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6

【摘要】 目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获得性肺炎护理分析。 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8例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护理期间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住院时间。 结果:观察组在护理期间,发生并发症的案例较少,住院时间也较短,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针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获得性肺炎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控制获得性肺炎情况,减少疾病的并发症。

【关键词】获得性肺炎;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

获得性肺炎是指之前不存在感染潜伏情况,但是接触某个环境后,因病原体入侵引起肺部炎症。医院每日都要收治大量患者,其中很多是由于感染患病,属于病原体携带者,因此在医院环境内,若是身体素质较差,极易发展感染。对于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而言,身体素质本身就比较差,且无法自主活动,日常咳嗽、排痰等受限,呼吸道内会滋生大量细菌,长期以往,将导致获得性肺炎的发生[1]。获得性肺炎危害性极高,尤其是针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需尽早进行控制。本次研究即为探究获得性肺炎的有效护理方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8例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案例均是在进入急诊重症监护室后,发生获得性肺炎,患者及其家属愿意参加本次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有男38例,女26例,年龄在48-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35±8.61)岁。观察组有男39例,女25例,年龄在49-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16±8.47)岁。基本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药物干预、病情监测等内容。

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报告如下:

①心理调节:患者本身就是病情较为严重,若是再感受到明显不适,可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怀疑,不信任医务人员。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沟通,介绍获得性肺炎的发生原因,明确疾病的可控制性,同时采取措施缓解患者压力,以此来充分调节其心理状态。

②环境控制:肺炎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护理人员需要定时监测病房内基础环境,除舒适的温湿度外,需定时进行清洁、消毒,检测病房内细菌含量,床单被褥等定时更换并做消毒处理。

③口腔清洁:每日清洁患者口腔,尤其是在进食之后,立刻使用漱口水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还需检查口腔内是否存在食物残留。同时,关注呼吸道内痰液的处理,辅助患者进行排痰,若是患者无法自主完成,可采取吸痰器进行操作,减少呼吸道内细菌含量。

④卫生指导:导致获得性肺炎发生的又一重要因素就是卫生习惯,主要是针对患者亲友而言,在探视过程中,很多人都缺乏卫生意识,手部未经处理就直接接触患者,以至于感染的几率升高。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亲友介绍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床旁可以悬挂速干手消毒液,以便于探视者进行手部消毒。

1.3 疗效标准

护理期间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记录发热、恶心、休克,记录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5f16aeffeeaea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64例患者,出现发热5例,恶心3例,休克1例,共计9例,发生率为14.06%,观察组64例患者,出现发热、恶心各1例,共计2例,发生率为3.13%,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案例较少(χ2=4.873,P=0.001);对照组64例患者住院时间为(28.74±4.35)d,观察组64例患者住院时间为(22.67±3.81)d,观察组较短(t=8.398,P=0.001),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获得性肺炎在临床上表现较为复杂,多见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病情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就有可能转化为重症肺炎,可导致患者休克、呼吸衰竭等。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常会执行辅助呼吸操作,呼吸道上可能存在损伤,加之排痰不利,易导致细菌滋生,发生感染的几率大幅度提高[2]。在临床上,若是发现患者存在发热、精神不振、呼吸不畅等情况。就需要考虑获得性肺炎。

对于获得性肺炎,仅是采取药物干预可以缓解病情,但是无法充分改善,需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案进行辅助。针对疾病特点,可以采取针对性护理模式,基于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进行控制[3]。针对获得性肺炎,可以从心理、环境、口腔、卫生上开展护理工作,心理主要是减少患者恐惧感,环境和口腔则是为了减少细菌滋生,卫生则是针对患者亲友,避免外来细菌加重病情。该方案更具针对性,实施上也能控制疾病危险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护理期间,发生并发症的案例较少(P<0.05),住院时间也较短(P<0.05)。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获得性肺炎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控制获得性肺炎情况,减少疾病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蒋蒸,张佳男.获得性肺炎风险评估表结合集束化护理在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255-256.

[2]韩春宇.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治疗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8):54-55.

[3]林汉慧.ICU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S2):27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