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 3D-CTA与 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头颈部 3D-CTA与 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李倩余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阳湖院区 江苏 常州 213003

摘要:目的:探究头颈部头颈部3D-CTA与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头颈CTA检查诊断为血管疾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病变血管进行3D-DSA检查,并将患者3D-CTA图像融合于血管造影机中,分别将2D-DSA和3D-DSA图像进行融合对比,验证CTA与DSA图像位置准确度、血管直径、病变大小的差别。对照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将头颈3D-CTA融于血管机,利用3D-CTA实时引导并完成介入治疗相关操作结果: 观察组患者头颈CTA与DSA影像融合与2D、3D-DSA影像的匹配度准确。对照组患者例头颈CTA图像可以成功的应用于神经介入操作过程中3D路图的实时引导,准确完成介入手术。两组患者造影剂使用量分别为(66.3±5.8)ml和(105.7±11.4)ml,接受射线照射剂量分别为(925.1±97.8)mGy和(1780.0±305.4)mGy。结论: 3D-CTA影像融合技术对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的准确度高;并且影像融合技术能够引导神经介入操作。在提高医师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射线辐射量和造影剂使用量,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字:头颈部血管、3D--CTA与DSA影像融合技术、神经介入手术

目前我国的心脑血管性疾病非常常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生活和饮食习惯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也成为了心脑血管疾病中主要的诱因。在我国对于心脑血管的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摄像血管造影进行血管疏通。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技术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诊断提供主要依据。CTA技术通过在血管中注入造影剂,再通过时间优化将多层CT扫描,能够完整地显示主动脉以上的头颈血管影像[1]。本文主要针对在头颈部神经介入手术中3D-CTA与DSA影像融合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40例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为血管病变。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分布48--67岁之间,平均年龄(54±2.0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分布在52-70岁之间,平均年龄(58±1.96岁)。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均有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分别对主动脉弓、侧颈部、动脉正侧位、侧椎动脉正侧位造影观察。然后对病变的血管进行3D-DSA造影检查,并且将患者的影像融入血管造影机中,将2D-DSA与3D-DSA影像进进行对比匹配。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介入治疗,将患者头颈3D-CTA融合于血管机中。

1.2.1对患者进行CTA影像采集

【1所有的cta检查均通过320层CT扫描仪器进行,应注意检查应在介入操作的前24--48小时进行。患者检查区域自主动脉弓至颅骨顶端,容积约16厘米。在对患者扫描时为患者注射造影剂并且从主动脉弓进行造影剂跟踪扫描。

1.2.2获取患者的3D造影图像

在数字血管造影机介入操作时,主要是锥形CT系统采集患者头颈部图像资料。对照组患者采用CSCT进行低剂量5秒骨骼三维扫描。通过三维重建旋转X线造影获取3D脑血管影像。观察组患者不注射造影剂并采取低剂量5秒螺旋扫描。对头颈部分别进行一次低剂量扫描,包括主动脉弓和颅内血管,确保图像精确细致。通过图像传输到影像处进行是图像重建。

1.2.3 3D造影图像技术的处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型的重建模式进行图像重建,最终生成同时显示血管与颅骨对比图像。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技术进行图像重建,最终形成原始图像。

1.2.4 CTA与造影图像的融合

为了保证图像融合的精确性,我们采用了不同的颜色表示两组图像的差异,对产生的所有数据均进行了记录。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t表示数计资料,以X2表示所有计量资料,以P<0.05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分析比较两组两者中观察组20例患者均达到了图像精确的融合,其中18例患者的图像融合精准度达到了3级,另有两名患者的融合精准度达到了2级。融合误差为(0.53±0.46mm)。而对照组患者18例患者达到了图像精准融合,其中15例患者融合精准度达到了3级;3例患者的融合精准度达到了2级;另有4名患者的融合精准度不佳。通过数据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3D-CTA与DSA影像融合技术效果更加显著,(p<0.05)。详细如下表1

表1两组患者图像融合精准度对比(p<0.05)

组别

例数

三级

二级

融合精准率

观察组

20

18

2

100%

对照组

20

15

3

90%

3 讨论

CTA检查能够精准地对神经血管进行检查扫描,并提供清晰的完整的脑血管3D影像,为传统的血管造影技术提供了替代作用。本次研究主要说明了头颈部3D--CTA与DSA影像融合技术在脑血管介入操作中的应用,研究数据证明该技术能够有效地减轻造影剂的使用量,减轻患者的肾脏负担。并且这一技术可以为介入操作提供精确的三维图像,提高融合精准度。

综上所述3D-CTA影像融合技术对于脑血管的诊治中可以引导神经介入操作,增加工作效率,降低造影剂的使用量,减轻医疗风险,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林成,张强,朱安林,孙琦,张浩,单桐辉,潘文龙,赵浩. 头颈部3D-CTA与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8,31(02):9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