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心理障碍及其对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2型糖尿病心理障碍及其对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

黄丽

武汉市中心医院 武汉市 江岸区 430000

【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碍情况,分析其与患者疾病治疗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在2017年2月~2019年2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测评,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同样的临床治疗,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 、抑郁和自尊情绪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负面情绪评分相似,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带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治疗疗效,值得应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心理障碍;治疗效果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慢性代谢系统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2型糖尿病临床发病率逐年提升,已经成为继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发病后需终身进行药物、饮食和运动的控制,长期治疗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临床治疗研究发现,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带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影响患者治疗和康复效果,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心理障碍疏导[1]。本文分析了2型糖尿病心理障碍对治疗的影响,并提出心理护理措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在2017年2月~2019年2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进行分析研究,患者意识清楚,主观沟通能力良好,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病程在3年以上。排除患者有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精神障碍等与本次研究无关的情况。按照双色球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为(52.9±0.1)岁,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为(53.7±0.3)岁,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数据可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士要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和运动干预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进行心理护理,实施方法如下:①主动沟通。护士要主动接待患者,耐心、认真与患者沟通,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促进护患之间和谐交流。在交流中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2]。②针对性疏导。鼓励患者主动倾诉自己的心理感受,护士要针对性的给予疏导。让患者了解负面情绪对疾病康复的影响,提升患者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3]。③注意力转移。丰富患者的精神生活,鼓励患者多跟家庭、亲友交流,多参加社交活动,如下棋、参加画展等。当患者情绪过于紧张时可采用深呼吸等方式来放松身心。提高患者的家庭支持,避免外界因素的刺激。结合患者的身体状态鼓励患者参加运动锻炼,如慢走、太极等,通过运动干预来调节患者情绪[4]

1.3评价指标

对本次研究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量表自我测评,评价量表有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SES自尊自评量表,分值越高表示患心理障碍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均选择SPSS19.0来分析和检验数据,并对组间数据进行差异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5f16843f6cfc8_html_c015bdca8b2b9fe0.gif ±s),组间差异选择t检验,只有当检验结果P<0.05时可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本次研究数据可见,38例患者带有焦虑情绪,24例患者带有抑郁情绪,35例患者合并焦虑和抑郁情绪,仅有3例患者无心理障碍,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带有心理障碍,需要临床治疗给予重视;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负面情绪评分相似,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详见表2。

1 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情况数据对比

组别

单纯焦虑

单纯抑郁

合并焦虑和抑郁

无心理障碍

例数

38

24

35

3

比例

38%

24%

35%

3%

2 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数据对比(分,5f16843f6cfc8_html_c015bdca8b2b9fe0.gif±s

组别

(例数)

SAS

SDS

SE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50)

45.03±1.18

20.84±1.25

42.97±1.29

24.08±1.43

40.08±1.39

29.41±1.52

对照组(50)

44.97±1.24

38.03±1.53

41.35±1.25

31.48±1.26

41.28±1.26

37.08±1.46

t

1.04

18.03

1.83

20.07

1.92

23.95

P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系统疾病,临床特征为血糖升高。患者患病后需长期进行药物、饮食和运动进行降糖控制治疗,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5]。严重心理障碍会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对胰岛素的分泌活动,导致血糖升高,不但影响治疗效果,还影响患者对护理的配合程度。

从本次研究数据分析上看,有97%的患者带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障碍,表明在2型糖尿病的护理中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干预,减少心理障碍对患者治疗康复所产生的影响。从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数据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心理护理干预发挥了积极的疏导价值。

综上,2型糖尿病患者多带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在临床护理中需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杜燕敏,李睿,田亚楠,刘佩,张能维,孙志鹏.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损耗现状及其对健康促进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9,35(06):798-801+805.

[2]张艳丽,施冠华,顾娟,胡红艳,陈娜,史菲菲.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现状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04):532-533+536.

[3]曾婧,徐迪晖,张玉银,黄璐,陈丽华.心理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10):1520-1523.

[4]陈晓芸,沈雷,林兵.社区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分析及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社区医学杂志,2018,16(10):36-37.

[5]徐霜俐,刘天舒,雷洋,姚勤.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血糖控制关系的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0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