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炎患者拔牙同期种植牙治疗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根尖周炎患者拔牙同期种植牙治疗的效果

吴忆霖 涂翔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目的:研究根尖周炎患者实施拔牙同期种植牙治疗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抽取56例根尖周炎患者,选自我院,随机双盲法均分,每组各28例,纳入实验组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行拔牙同期种植牙治疗,纳入对照组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行拔牙后择期种植牙治疗。结果:对比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1.11±0.32)分及自我满意度评分(5.94±1.03)分、种植牙成功率88.23%、种植体直径(4.58±0.65)mm、种植体长度(14.88±1.62)mm、骨吸收水平(0.72±0.36)mm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根尖周炎患者实施拔牙同期种植牙治疗,效果理想。

【关键词】根尖周炎;拔牙同期种植牙治疗;效果

口腔科室常见根尖周炎患者,患者患牙周围发炎,临床在治疗拔牙后根尖周炎患者时将种植体植入缺牙区牙槽骨中,代替拔出的天然牙,然后为患者实施人工修复牙冠,效果理想,但是治疗时间较长。基于此,临床上对拔牙同期种植牙治疗可行性进行了实验及探讨。本次研究入组56例患者,对“根尖周炎患者实施拔牙同期种植牙治疗的效果”进行了临床实验。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在我院临床诊治的根尖周炎患者中选择56例,符合知情同意原则,选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组,实验组28例患者中男女比15:13,年龄19岁至55岁,中位年龄32.9岁,共计34颗患牙,上颌牙、下颌牙分别是24颗、10颗;对照组28例患者中男女比14:14,年龄20岁至56岁,中位年龄32.8岁,共计34颗患牙,上颌牙、下颌牙分别是23颗、11颗。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数据,可对比(P>0.05)。

1.2方法

2组患者拔牙前实施抗炎及消毒处理。

实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行拔牙同期种植牙治疗:局麻,药物选择阿替卡因肾上腺素,将患牙拔出并对牙槽内病变组织、牙周袋内壁进行清理,对牙体周围进行修复,利用生理盐水将庆大霉素稀释后为患者冲洗口腔。常规制备牙床并将种植体植入[1],保证牙槽顶部高种植体顶部1mm,将冠柱旋出并对封闭螺丝进行安置,松解患者牙龈瓣后,开展冠向复位牙龈处理,缝合切口时使用5-0号线,确保愈合基台良好。若种植体与周围牙体间隙在1mm及以上,使用人工骨粉对种植体附近骨缺损部分进行填充[2],覆盖口腔修复膜后放置牙龈基台。植牙完成后,为患者实施庆大霉素、阿司匹林止痛药治疗,连续治疗7d。

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行拔牙后择期种植牙治疗,具体操作同上,但需要择期。

1.3效果分析[3]

植牙成功:种植体未出现松动,周围牙龈未出现溢脓及出血症状,牙列整齐,咀嚼功能良好,咬合功能良好。

1.4统计学办法

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t检验、X2检验,分别用于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计算中,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疼痛及自我满意度评分、种植牙成功率、种植体直径、种植体长度、骨吸收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

1 2组患者各项数据对比

组别

颗数

种植牙成功率(%)

种植体直径(mm)

种植体长度(mm)

骨吸收水平(mm)

实验组

34

30(88.23)

4.58±0.65

14.88±1.62

0.72±0.36

对照组

34

22(64.70)

3.42±0.41

11.27±2.05

1.41±0.34

X2/t

5.2308

8.8013

8.0562

8.1250

P

<0.05

<0.05

<0.05

<0.05

2 2组患者疼痛及自我满意度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疼痛评分(分)

自我满意度评分(分)

实验组

28

1.11±0.32

5.94±1.03

对照组

28

2.14±0.52

4.26±0.41

t

8.9264

8.0188

P

<0.05

<0.05

3 讨论

根尖周炎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分析病因,包括牙髓炎恶化、根尖周组织受到猛烈撞击、医源性感染等,若患者久治不愈,疼痛可加重,患者容易放弃保守治疗,因此,临床上提出了拔除患牙方案,取得一定效果。

分析得出,根尖周炎患者疾病久治不愈的原因是根尖牙骨表面、牙胶尖表面存在细菌生物膜[4],以往治疗中,患者拔牙3~6个月后可给予患者实施人工植牙治疗,但是由于患者拔牙后牙槽骨生理性吸收,患者骨高度有所下降,可对患者植牙系统冠根比造成影响,可对患者牙槽骨造成破坏,植牙难度大大增加。另外,牙周袋内存在炎症灶、患牙及邻牙存在牙斑菌也会对患者植牙后骨愈合造成影响[5]。基于此,临床上提出了拔牙同期种植牙治疗,可促进牙槽骨吸收量减少,可避免患者种植区域骨量减少,可对原牙槽骨高度及宽度起到良好保持作用。分析新拔牙的牙窝,解剖角度及位置环境较为良好,适合植入种植体,可对拔牙窝、周围组织合理关系进行有效维持,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效果确切。

种植体可正常使用的保障是骨结合,因此,实施拔牙同期种植牙治疗可促进种植体植入初期稳定性有效提升,术中使用口腔修复膜、骨再生引导术及人工骨粉填充术可促进骨再生治疗效果有效提升。

本组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及自我满意度评分、种植牙成功率、种植体直径、种植体长度、骨吸收水平均明显改善。

综上,根尖周炎患者实施拔牙同期种植牙治疗的效果理想,对显著改善患者疼痛及自我满意度评分、种植牙成功率、种植体直径、种植体长度、骨吸收水平存在积极作用,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张宁, 方科娜, 陈可. 根尖周炎患者拔牙同期种植牙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 2017(9).

[2]于广龙. 拔牙同期行种植术治疗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2).

[3]周会, 吕林虎, 刘敏. 美学区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4).

[4]王丽娜, 叶丹丹, 王娇娇, et al. NLRP3/Caspase-1炎性体通路在临床慢性根尖周炎病变组织中的表达[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6(6).

[5]胡淑丽. CD147和CypA在人慢性根尖周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