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班课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云班课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刘雨晴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孝感市 432000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互联网+教育”这一概念,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9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32亿,较2018年底增长3122万,占网民整体的27.2%【1】。在此背景下,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手段、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中国教育带来了重大的变革机遇2~4】,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正在成为老师开展教学的利器。

“云班课”原名“蓝墨云班课”,于2019年6月26日正式更名为“云班课”。云班课是一款免费的课堂互动智能教学App,其基于移动互联环境,可实现师生之间即时互动,促进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提供过程性考核大数据5】。云班课作为手机助学App中的典型代表被广泛运用于高校课堂教学中。

下文将从功能介绍、特征分析、实际运用三个方面对云班课APP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功能介绍

云班课的功能主要分为资源、成员、活动、消息四个模块,现分别介绍。

1.资源

教师可通过云班课手机端和网页端上传各类丰富的教学资源,资源类型包括文档、图片、视频和网页链接。资源发布时间可选择定时发布。发布后的资源可一键转发至其他班级。与此同时,每个学生的资源学习进度都被详细记录。

2.成员

(1)发起签到 教师可在云班课的成员模块中发起签到,包括一键签到、手势签到和人工登记三种签到方式。签到自带GPS定位功能,避免作弊。通过签到,教师可迅速了解出勤情况。

(2)小组方案 教师可在成员这一模块设置分组方案划分小组,方便小组教学的开展。

3.活动

教师可通过云班课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表现、头脑风暴、讨论答疑、测试、作业/小组任务、投票/问卷,现逐一介绍。

(1)课堂表现 包括举手、抢答、选人和小组评价。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设置课堂表现类型,有效地调动课堂气氛。

(2)头脑风暴 教师希望激励学生开放性问答时,可在云班课创建头脑风暴活动,通过头脑风暴可实现学生背对背独立思考发言,教师可对学生的发言分类标签、点赞增加经验值,系统可通过语义分析技术对学生回答内容进行智能标签分类。

(3)讨论答疑 教师开展讨论答疑活动后,师生可在此进行类似于微信的交流互动,消息类型支持语言、图片和文字;同时,对于优秀的问答还可互相点赞激励。

(4)测试 教师在网页端创建题库后,自行组卷可生成测试活动。目前题目类型支持客观题(选择题)。编辑测试活动时可设置题目乱序、限时计时、重做次数和查看答案的时机等选项,以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学生在完成测试后,云班课即时反馈测试结果,教师可了解每位学生的成绩和用时;同时自动分析成绩,汇总全班平均成绩、平均用时、 正态分布图和每道题的正确率。

(5)作业/小组任务 教师可在此布置作业,学生提交文字、图片、视频等类型的作业。教师也可在此开展小组教学和设置小组任务。作业或小组任务的评价方式多样,包括老师评价、助教评价、学生互评等。学生互评还可获得经验值奖励。

(6)投票/问卷 教师可在云班课快速创建投票和调查问卷活动,获得即时反馈信息。

4.消息

教师可在云班课消息模块发布课程有关通知,同时可查看已查阅通知的人数,保证消息传达实效。另外,在消息版块通过私聊这一功能,可随时随地实现师生、生生点对点沟通。

特征分析

云班课作为一款交互式手机助学工具,有以下特征。

1.教师轻松教学 教师可在任何移动设备上轻松管理自己的班课,随时随地发送通知、推送资源和开展课堂活动,将老师从大量的书面劳动和枯燥的传统教学中解放出来。与此同时,云班课可实时监测并即时反馈同学的资源查看、活动参与、测试结果的情况,使教师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2.学生有趣学习 经验值的引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每一次资源学习、课堂表现、活动参与、测试成绩都以经验值的形式被云班课记录,云班课根据学生的总经验值对全班同学进行排名,有助于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蓝墨上开展的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使课堂不再枯燥无味,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获得参与感。

3.大数据助分析 云班课基于云计算功能,详尽地记录学生的每一项学习行为,教师可查看每个班级和每个学生的学情档案进行学情分析,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可在云班课网页端一键导出所有数据,为过程性评价提供基础。最后,云班课推出的人工智能服务通过分析采集的大数据,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建议,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个性化的支持。

实际运用

笔者自2017年在高校中使用云班课,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现以《妇产科护理》为例,介绍云班课在高校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课前 提前准备好与授课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源,如微课视频、相关文档或网页链接等,上传至云班课资源区;从自己创建的题库中选择难度适中的题目,生成课前测试;根据授课内容开展适宜的教学活动,比如头脑风暴等。课前一天在云班课发布通知,告知学生即将学习的内容,布置课前任务:查阅资源、完成课前测试和其他活动。

2.课中 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时通过摇一摇随机选取学生回答,答对加经验值,打错扣经验值的方式督促学生课后自主复习。引导学生思考需要提问时,可开展抢答或举手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实验课需要小组教学时,可开展小组任务活动,直接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考核。

3.课后 开展课后测试,促进学生内化知识,巩固所学。对于教学的重难点可开展讨论答疑活动,学生在此提出自己对于学习内容的困惑,老师和学生对其进行讨论和解答。同时,教师可针对教学满意度开展投票/问卷活动,获取学生对教师教学的真实评价,为教学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4.成绩统计 云班课中积累的大数据为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生在云班课上所有的表现,如查阅资源、参与活动和签到等均被云班课详细记录,在课程结束之际,教师可在云班课网页端导出汇总和明细数据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依据。

参考文献

[1]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56/201908/t20190829_70798.htm

[2]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70-72

[3]杨现民,唐思思,李冀红.发展教育大数据:内涵、价值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01): 50-60

[4]孟婷婷.关于蓝墨云班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亚太教育,2016(05):114

[5]http://www.mosoteac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