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效果评价

李娟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昆山宗仁卿纪念医院急诊科 江苏 昆山 215300

【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AM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急诊接诊的94例AMI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47例患者采纳传统护理,实验组47例患者采纳优化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急诊室停留时间、心电图检查完成时间、总急救时间以及院内AMI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急诊室停留时间、心电图检查完成时间、总急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院内AMI复发率(2.13%)明显低于对照组(17.02%),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急诊护理可有效缩短AMI患者患者急救时间,降低复发率,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传统护理;优化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

AMI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具有病情进展速度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一般在寒冷刺激、大量饮酒、情绪不稳定、劳累过度等因素下发病,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1]。杨华[2]等学者认为,对AMI患者进行优化急诊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急诊急救时间,有效预防AMI复发。鉴于此,本文纳入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急诊接诊的94例AMI患者研究,具体细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为研究时段,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次研究,研究对象是本院急诊接诊的94例AMI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47例):21例女性、26例男性;年龄在35-82岁,年龄均值为(58.56±5.16)岁;发病时间在1-5h,发病均值为(3.06±1.14)h。对照组(47例):22例女性、25例男性;年龄在36-80岁,年龄均值为(58.61±5.14)岁;发病时间在2-4h,发病均值为(3.08±1.11)h。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传统护理):护士在接到急救电话后,与急诊医生积极出诊,达到现场后加强心电监护以及吸氧处理,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及时将患者转送至医院。

实验组(优化急诊护理):①院前急救:急诊护士在抵达现场后,建立静脉通道,应即刻检查患者语言、意识、瞳孔、大小便失禁、肢体功能等情况。及时清除呼吸道、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频率较低或呼吸暂停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急救过程中应加强与患者交流,尽可能转移患者注意力,稳定情绪,提高配合度、依从性。②安全转运:对患者进行快速转运,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将头部偏向一侧,连接心电监护与氧气,保持静脉通路通畅,详细记录患者疼痛程度、心率、血压以及呼吸等,及时与医院科室相关工作人员取得联系,通知其做好急救准备。③急诊接诊:将患者送至抢救室后,协助其采取绝对卧位,左下肢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心肌标志物、凝血功能、心肌酶、血常规等检查,进一步明确AMI诊断。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急诊室停留时间、心电图检查完成时间、总急救时间以及院内AMI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选择SPSS26.0软件,t检验计量资料(急诊室停留时间、心电图检查完成时间、总急救时间),以5f16662f7b098_html_ebd179a3c1694640.gif 形式表述,5f16662f7b098_html_92cfadba4e435beb.gif 检验计数资料(院内AMI复发率),以[n/(%)]表述,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1. 结果

2.1 对比两组急诊室停留时间、心电图检查完成时间、总急救时间

实验组对比两组急诊室停留时间、心电图检查完成时间、总急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急诊室停留时间、心电图检查完成时间、总急救时间(5f16662f7b098_html_ebd179a3c1694640.gif

组别

急诊室停留时间(min)

心电图检查完成时间(min)

总急救时间(min)

实验组(n=47)

42.26±1.52

5.06±0.11

38.06±1.52

对照组(n=47)

52.95±3.62

8.29±0.25

66.59±4.51

t

18.6663

81.0741

41.0972

P

0.0000

0.0000

0.0000

2.2 对比两组院内AMI复发率

实验组1例复发,复发率为2.13%(1/47);对照组8例复发,复发率为17.02%(8/47)。实验组院内AMI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f16662f7b098_html_92cfadba4e435beb.gif =6.0209 P=0.0141)。

  1. 讨论

AMI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具体表现为心律不齐、急性循环功能障碍、血清心肌酶增高、突发性胸痛等,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病死率较高[3-4]。本研究示:实验组急诊室停留时间、心电图检查完成时间、总急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院内AMI复发率(2.13%)明显低于对照组(17.02%),P<0.05。徐美玲[5]等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接近,提示优化急诊护理可有效缩短AMI患者急救时间,降低复发率。针对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如下:优化急诊护理要求护士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进一步优化护理环节,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将患者迅速、安全的送至急救室,将传统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明确护士职责,为患者赢取更多的抢救时间,确保快、准、稳的完成AMI患者急诊急救工作,促使急救护理流程更加高效、规范,极大的提高了AMI患者抢救成功率,弥补了传统护理被动、固定等不足。

综上所述:AMI患者采纳优化急诊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急救时间,降低复发率,临床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该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赵静.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17):1919-1921.

  2. 杨华, 黄贵祥, 曾俊.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 14(2):83-85.

  3. 陈慧琼.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科学, 2017, 7(16):159-162.

  4. 周玉桂. 优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救治流程[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1(2):206-207.

  5. 徐美玲.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 10(13):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