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与药物配合诊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针灸与药物配合诊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侯瑞莲 李秋艳 朱芳生

宁夏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宁夏 石嘴山市 753000

摘要】目的 了解对带状疱疹患者用用针灸、药物艾灸等手段,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资料来自2016-2018年期间本院接受诊治带状疱疹患者相关临床数据,从该群体中抽取80例并用随机数宇表将其每组40例分为对照组(常规带状疱疹药物治疗)和观察组(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在患者接受2个疗程治疗后对其病情情改善情况做一评估和统计学处理。通过病情变化评估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判断分别是2例、9例,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差异,表示P<0.05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平均干预时间,观察组患者。明显短于对照组,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差异,表示P<0.05)。结论 临床中医对带状疱疹患者患常用针灸改善,能够一定程度缓解病情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用中医药物配合辅助治疗能够让疗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缩短病情改善所需时间,冶疗方案方便快捷,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带状疱疹;针灸;药物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蛇串疮、缠腰龙或者缠腰火丹。带状疱疹主要是由于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以后出现的沿周围神经分布区域的簇集性水疱和剧烈疼痛。带状疱疹发病的临床特点是以老年人居多,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容易得带状疱疹,而且年龄越大、疼痛越重,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几率越大,皮损的损伤特点主要是的簇集性水疱,但是水疱之间的皮肤是正常的,并伴有剧烈的疼痛。,而最常见的就是肋间神经,对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常用病毒唑、消炎痛和维生素类药物,但疗效很不理想。中医药对本病有着丰富的治疗方法和良好临床疗效。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甚多,一般认为与风、湿、热、邪有关,多由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互相搏结,壅滞肌肤为患。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自于2016年—2018年期间本院接受诊治带状疱疹患者

相关临床数据,从该群体中抽取80例。患者中有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在43-74岁范围间,病程时间6-15天患者表现与下列标准内容符合症状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

。患者不同程度存在以下症状神经痛,疼痛位置沿周围神经分布区域

有压痛,腰部活动功能存在障碍。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将其每组4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经统计学软件计算处理,提示此次研究对象组别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具体情况等差异并不明显,具备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用中医针灸序贯疗法治疗,以一般认为与风、湿、热、邪有关,多由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互相搏结,壅滞肌肤为原则,并针刺取穴合谷(双侧)、支沟、阳陵泉(均用患侧),局部病灶采用围针,以病损大小决定围针多少,最多15根,最少4根,离疱疹0。5寸处呈15度角刺入,均用泻法。

取穴内关、阳陵泉、足三里,局部周围卧针平刺,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若后遗症持续疼痛不止者,加支沟,或加耳针刺肝区,

1.2.2观察组患者联合药物治疗铺以三紫汤:紫草、紫参、紫花地丁、车前子、茯苓皮、木通、玄参、大青叶、甘草。或带疹汤:丹参、白芍、柴胡、板蓝根、半枝莲、秦艽、龙胆草、当归、栀子、黄芩、玄胡、甘草。,早晚服用,每天1剂

1.3疔效标准【2】 痊愈标准;治疗后患者肋间痛相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正常能够正常的从事工作强度;有效标准:治疗后患者神经痛典型症状基本消失,可从事较轻的体力活动;无效标准:患者神经痛典型症状和体征在治疗后均无改善

14统计学方法相关基线资料的计数、计量等资料经统计学软件(SPSs20.0版处理,组间检验由x2和t执行,最终所得结果由均数±标准差与率(%)的形式表示,若提示P<0.05,则判定差异显著,统计学之间有意义。

结果

2.1疗效对比通过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评估疗效后提示对照组于观察组组间总有效率数据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详情请见下表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n)

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40)

23

8

9

77.5

观察组(40)

27

11

2

95

x2

3.481

P

〈0.05

2.2治疗时间对比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平均干预时间,观察组患者时0±1.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7.6±1.4)天,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差异提示有意义(P〈0.05),

3讨论带状疱疹诱发原因很多,从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此类患者接受治疗时除了临床疗效,治疗所需时间也是患者关注的一个问题。以往对带状疱疹用利巴韦林保守治疗,需要经过较长的病程时间,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症状,对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不能发挥积极作用【1】

中医理疗中1.刺血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2.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3】,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3.针刺取穴合谷(双侧)、支沟、阳陵泉(均用患侧),局部病灶采用围针,均用泻法。4.火针加拔罐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技术(火针赞刺法)是汇集了火针疗法、刺血疗法、火罐疗法与赞刺针法等传统针灸方法的优势特色,,结合了火针烧针法、火针刺法、赞刺针法与拔火罐法的操作手法。外用利巴韦林软膏外敷患处。所用中医药则是遵循通经活络、激活气血的治疗原则,各种药材相互配合不但能够疏通患者机体组织的经络,同时也对提高针灸疗效有积极价值,配合针灸让调整机体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方式了解中医针灸和药物两者配合治疗对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果,从结果数据中可知无论临床疗效或者治疗所需时间,该治疗方案相对于单中医针灸更具优越性,提示患者接受中医针灸以及药物配合措施,对于病情善有积极影响相对于其它方案能在更短时间内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韦日普中医针灸序贯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6 (26):861

【2】游显兵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例【J】内蒙古中医药杂志,2012.6(12):41

【3】熊学平.热敏疗法联合常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8,10(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