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谁立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6-10-20
/ 1
同一性其实永远只是个假设/假说,只有差异是存在的。作为民族国家建立之基础的民族认同同样是一个宏大叙事/宏大假说。即使是作为民族国家发源地的西欧,各个民族国家内部都存在各种显著的差异,譬如大不列颠就并不是由一个单一的民族组成,而即便是那些由所谓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其内部的同一性也仍然存在问题,譬如女性、同性恋等弱势群体或亚文化群体在民族认同上,就和男性或主流群体不同,这一点在刘禾先生对萧红《生死场》的重新阐释中有过很清晰的描述。在鲁迅留日期间,中国的民族认同尤其含杂。两百多年前,满清入关及其对汉民族的屠杀所造成的永久的创伤记忆并没有被时间抹杀掉,相反,随着民族认同问题的出现而更加清晰。这造成了汉民族在现代民族认同中的尴尬处境,在他们身上,民族和国家始终是处于一种分离的状态,作为民族,他们非常不愿意认同晚清,但作为国家,又不得不认同。这种矛盾的心态在鲁迅那里有过充分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