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7
/ 2

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管理研究

徐峥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平乡县供电分公司 河北邢台 054500

摘要:群众文化的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息息相关,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的任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要不断创新工作形式与工作内容,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而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来说,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通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人文素养更好地为群众文化工作出力。

关键词: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管理;措施

引言

在经济和文化同步发展的时代,时刻把控群众文化活动的方向,了解文化发展的未来前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政府应加大文化工作扶持力度,改善文化活动形式和质量,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宣传和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正确引领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方向。

1明确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必要性

群众文化的发展,是我国更好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新形势下,国家已进入新的发展进程,基于此,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对国家的发展、社会文明建设等,具有深远影响。各地方政府,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切实贯彻国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政策方针,大幅提升基层群众的道德文化水平,并能科学地融入国家的指导思想,加快文化建设的步伐,推进社会文明的程度。

2群众文化的发展现状

2.1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较低

我国近几年一直在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为落实群众文化工作颁布了相应政策,同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群众文化活动范围。虽然各地群众文化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是由于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度不高,而大部分活动符合群众需求的节目不多,精神文化内容过于宽泛,导致群众接受程度较低,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较低。

2.2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居多

目前,各地文化馆也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积极策划群众文化活动项目,主要包括小品、相声、歌曲、舞蹈等活动形式,群众文化活动内容都来源于群众生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文化惠民活动。此外,各地城乡街道邀请文化团队为群众演出,表演戏剧、乐器等,让群众主动参与文化,增加生活幸福感。

2.3文化产业前景可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位置。为了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相应扶持政策,不断优化文化产业信息,更新产业结构,提供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例如:2019年我国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密切联系经济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3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思路

3.1创新群众文化工作方式,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元

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出现与逐渐普及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社交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新媒体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要首先从工作方式方面推进。群众文化工作覆盖面广,参与人员情况复杂,工作可谓是千头万绪。而创新群众文化的工作方式,则能够大大提高群众文化工作的效率,能够覆盖更多的群众、更广的范围。为此,群众文化工作的组织者应引入新技术、新手段来革新工作方式,只有创新的工作方式才能顺应时代的需求,才有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一些文化馆建设了数字文化馆,通过数字文化馆进一步分享资源、便捷群众,做好宣传工作,获得了群众的极大好评。此外,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也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与开展提供了较便捷的载体,能够大大提高群众的参与性,惠及更多的群众。

3.2挖掘地方文化优势,打造群众文化特色品牌

中国地大物博,每一个地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抓住自身的优势,打造群众文化特色品牌,才能更好地推进群众文化工作。为此,我们需要做到因地制宜,打造有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应该与本地特色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得到参与者的共鸣又能借机发展旅游业以推动本地经济的发展。比如,以河北省为例,河北省是燕赵文化之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古迹遗存众多,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座,同时国家级文物和省级文物拥有量分别居全国第三位和第一位。不仅有古迹遗存,还有皮影戏、评剧、丝弦、乐亭大鼓、吴强年画、衡水内画等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这些民间艺术形式享誉海内外。这些文化旅游资源构成的独特燕赵人文风情是河北省文化产业的魅力所在。那么在群众文化的创新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深入地挖掘地方优势,来切实打造河北省群众文化特色品牌,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具特色、更有水准。

3.3有效拓展群众文化发展空间

各地区在开展群众文化过程中,不应被局限在固定的环境或是模式中,应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在有限的资源下,应最大化发挥其价值与优势,带领基层群众进入更新的环境中,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例如,可走向街头、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社会福利机构等,从而创建更多维的活动空间。并结合不同活动的特点,融入与之更加匹配的群众文化内容。这样,不仅有效丰富活动项目,还利于实现群众文化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例如,在开展校园文化过程中,可加强社会人员与学生互动。相关人员可与校方进行有效沟通,以文化艺术活动为核心,将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上的工作人员组织到一起,进行互动与交流。通过有效开展校园文化,促进家庭文化、社会文明,甚至是整个社会文化间的和谐发展。相关机构应充分利用不同文化领域的交流与互鉴,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充分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建立更大的格局,令更多不同的群体走到一起,进行交流与沟通,为国家建设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各地区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高度的保护与宣传,有效激发群众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及非物质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3.4加大政府部门扶持文化工作力度

各地政府应加大扶持文化工作力度,建设文化基础设施,改变现有的文化条件,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政府资金扶持,让文化部门获取经费,组织文化活动。例如:长春市某个政府部门,设立“版权创意文化工作基金”,根据当地文化工作需求,以知识产权方式进行融资,放宽借贷的时间,解决文化部门发展文化工作缺乏资金的问题。再如:我国政府文化工作扶持资金高达198万元,而且每年都在递增,有助于各地区文化部门建设基础设施,同时对文化工作表现好的部门,给予物质奖励,提高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效率。

3.5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国家政府部门实施相应策略,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鼓励文化单位培养优秀人才,提高文化工作者自身素养,改善其工作能力。每月开展两次对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加强文化工作者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视。例如:政府实施人才培训计划,以大学生村官为重点培训对象,宣传文化的重要作用,创新培养模式,丰富文化工作阅历,组建基层文化团队,协助文化部门,为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结束语

群众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优质的服务功能,对基础群众的文化品质、道德水平的提升,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新形势下,各地方政府应加强群众文化工作,并能运用有效方法,为其有效发展注入更强有力的动力。基于此,相关人员应创新群众文化建设活动、有效拓展群众文化发展空间,从而营建更加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令更多的人积极融入到文化建设与文化交流氛围中。

参考文献

[1]杨志虎.谈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发展路径研究[J].戏剧之家,2019(09):240-241.

[2]郭冬梅.群众文化工作的策划与组织[J].大众文艺,2019(03):8-9.

[3]杨碧华.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新问题及对策[J].文化学刊,2019(01):183-184.

[4]革康宏,陈以晓.乡村群众文化工作的推进研究[J].乡村科技,2019(02):33-34.